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549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白粉虱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包括: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在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且每3‑5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6‑8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在第一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若第一预设周期后白粉虱虫体增多,则每2‑4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4‑6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第二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清理带白粉虱虫体的植株叶片及防治后的白粉虱虫体。减少了治理白粉虱的农药残留,缩短治理周期,且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实现对白粉虱的根治,避免了白粉虱大规模爆发引起的植株品质和产量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白粉虱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以及莴苣白菜、芹菜、大葱、牡丹花等都会受其危害。现有的白粉虱大面积爆发后的治理方法例如:化学药物法:在白粉虱大面积爆发后,通过频繁在叶面喷施或滴灌化学药物来抑制、消除白粉虱对植株的影响;化学烟雾法:通过释放化学烟雾,麻痹白粉虱呼吸道或者使之中毒等方法来治理白粉虱;直接清除法:通过直接将白粉虱爆发严重的植株全部清除,并对种植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等等。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化学药物法使用化学药物过多,造成植株果实上有害药物残留较大,影响健康,而化学烟雾法不能够彻底治理白粉虱,条件适宜时白粉虱又会再次爆发,影响植株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且治理周期较长。上述两种方法治理白粉虱的治理成本较高,但效果并不明显。若使用直接清除法,虽然可以有效根治白粉虱,但治理后植株损耗大,植株果实产量以及品质均大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使得减少了治理白粉虱的农药残留,缩短了治理周期,且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对白粉虱的根治,避免了白粉虱大规模爆发引起的植株品质和产量降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包括: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在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且每3-5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6-8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在第一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若第一预设周期后白粉虱虫体增多,则每2-3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4-6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第二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在治理白粉虱的过程中清理带白粉虱虫体的植株叶片以及物理方法防治后的白粉虱虫体。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包括: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避免白粉虱发生转移危害其他未受白粉虱侵害的植株;在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且每3-5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6-8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在第一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若第一预设周期后白粉虱虫体增多,则每2-4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4-6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第二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在治理白粉虱的过程中清理带白粉虱虫体的植株叶片以及物理方法防治后的白粉虱虫体。根据白粉虱出现的时间以及白粉虱爆发状况,给予植株不同的治理措施,科学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化学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了治理白粉虱的农药残留;化学药剂和人工措施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治理周期,且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对白粉虱的根治,避免了白粉虱大规模爆发引起的植株品质和产量降低的问题。另外,在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还包括:调整温室栽培的植株的生长环境参数;依照调整后的生长环境参数控制温室栽培的植株的生长环境。通过在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之后,依据调整后的生长环境参数控制生长环境,提高植株自身的抗性,保证了在白粉虱爆发后植株的正常生长。另外,调整光照具体包括:打开遮阳网或打开补光灯,维持光照强度在1.5万勒克斯至3万勒克斯之间。保证了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另外,调整温度具体包括:控制白天温室内的温度在28-32℃;控制夜间温室内的温度在15-20℃。通过增大昼夜温差增加植株有机物的积累,使得植株在受白粉虱侵害时能够保证植株成品的品质。另外,调整湿度具体包括:控制白天温室内的湿度在50-70%;控制夜间温室内的湿度在65-80%。通过降低环境湿度,降低湿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另外,调整温室内气体浓度具体包括:在白天时段,控制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处于120-150%且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75-85%;在晚上时段,控制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处于75-85%且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120-150%。加强通风,保证了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另外,调整供给给植株的营养液浓度具体包括: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控制营养液的进液可溶性盐浓度Ec值在3.0-3.5之间、进液pH值在6.5-7.5之间,并保持营养液的排液Ec值在4.0-4.5之间、排液pH值在7.0-8.0之间。在植株受到白粉虱侵害时,保证植株充足的营养;保持营养液的排液浓度在一合理范围内,不会因为营养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株坏死。另外,调整供给给植株的营养液浓度,还包括:若白粉虱爆发一周之后,白粉虱虫体逐渐增多,则控制营养液的进液可溶性盐浓度Ec值在2.0-3.0之间、进液pH值在6.0-7.0之间,并保持营养液的排液Ec值在3.0-4.0之间、排液pH值在6.5-7.5之间。根据出现的时间以及白粉虱爆发状况控制营养液的进液浓度,进一步保证了植株在受白粉虱危害的不同时段依然能够保证植株充足的营养,且保持营养液的排液浓度在一合理范围内,不会因为营养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株坏死。另外,在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还包括:摘除植株的老叶、黄叶、坏果实、以及转色不均匀的果实;控制植株的果实的数量为白粉虱爆发前的植株果实数量的2/3,并控制植株的花的数量为白粉虱爆发前的植株花数量的2/3。通过对植株结构的调整,进一步解决了由于白粉虱大量爆发引起的植株品质下降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由于现有的化学药物法使用化学药物过多,造成植株果实上有害药物残留较大,影响健康,而化学烟雾法不能彻底治理白粉虱,条件适宜时白粉虱又会再次爆发。且上述两种方法治理白粉虱的治理成本高,但效果并不明显。若使用直接清除法,虽然可以有效根治白粉虱,但治理后植株损耗大,植株果实产量以及品质均大受影响。因此,申请人经多次实验以及经验总结得出的一套普遍适用植株白粉虱爆发后的根治方法,以下方案申请人通过实际验证后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具体如下: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通过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来,避免了爆发白粉虱区域的白粉虱发生转移而危害到未受白粉虱侵害的植株,从而实实现对爆发白粉虱区域的集中治理。在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采用的物理方法例如:灭虫灯防治法:利用白粉虱的趋光性和对气味的特殊喜好性,在诱惑物品外加装电网来实现对白粉虱的防治;电磁干扰法:通过发射出干扰电磁波,扰乱白粉虱的正常生活规律,达到控制的目的;天敌法:通过释放白粉虱的天敌来控制白粉虱。优选地,选用粘虫板诱杀白粉虱在实现对白粉虱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低成本。一般在出现少量白粉虱后,悬挂粘虫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在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且每3‑5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6‑8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在第一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若第一预设周期后白粉虱虫体增多,则每2‑4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4‑6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第二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在治理白粉虱的过程中清理带白粉虱虫体的植株叶片以及物理方法防治后的白粉虱虫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将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与未爆发白粉虱的区域隔离开;在爆发白粉虱的区域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且每3-5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6-8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在第一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若第一预设周期后白粉虱虫体增多,则每2-4天用异丙威烟熏一次,同时每4-6天喷洒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第二预设周期内持续使用;在治理白粉虱的过程中清理带白粉虱虫体的植株叶片以及物理方法防治后的白粉虱虫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室栽培的植株中白粉虱爆发后,还包括:调整所述温室栽培的植株的生长环境参数;依照调整后的所述生长环境参数控制所述温室栽培的植株的生长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温室栽培的植株的生长环境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调整光照、调整温度、调整湿度、调整温室内气体浓度以及调整供给给植株的营养液浓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光照具体包括:打开遮阳网或打开补光灯,维持光照强度在1.5万勒克斯至3万勒克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温度具体包括:控制白天温室内的温度在28-32℃;控制夜间温室内的温度在15-2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粉虱爆发后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