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429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包括展会建筑本体,所述展会建筑本体内腔设有送风井,且所述送风井垂直贯穿所述展会建筑本体顶部,所述送风井右侧连通有建筑前室,所述建筑前室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气压传感器右侧,所述建筑前室右侧设有楼梯间,所述楼梯间右侧设有排烟通道,且所述排烟通道位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方便使用,有效保护风机,方便工作人员对风机进行维修与更换,能够调节送风量与风压,能够输送冷风进行防暑降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有效监测建筑前室内的气压与温度,提高了环境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送风设备
,具体为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展会建筑的前室是指设置在展会建筑的疏散走道与楼梯间或消防电梯间之间的具有防火、防烟、缓解疏散压力与方便实施灭火战斗展开的空间,其与疏散走道和楼梯间之间用乙级防火门分隔,空间面积通常在4.5-10平方米之间,空间内需安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消防前室通常分为三类,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两者的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是用风机把一定量的室外空气送入房间或通道内,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处有一定流速,以避免烟气侵入,加压送风防烟是控制火灾烟气的一种重要方法。而现有的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通常加压送风机都是安装在楼顶的,风机的防护能力较低,容易发生故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检修难度,有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不能调节送风量与风压,特别在夏天,不能输送冷风进行防暑降温,使用效果较差,还有的不能有效监测建筑前室内的气压与温度,不方便进行调节,降低了了前室内的环境质量,这样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该产品的要求。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包括展会建筑本体,所述展会建筑本体内腔设有送风井,且所述送风井垂直贯穿所述展会建筑本体顶部,所述送风井右侧连通有建筑前室,所述建筑前室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气压传感器右侧,所述建筑前室右侧设有楼梯间,所述楼梯间右侧设有排烟通道,且所述排烟通道位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右侧,所述展会建筑本体顶部左侧安装有加压送风机,所述加压送风机右端连接有加压送风管,且所述加压送风管右端连通在所述送风井顶部,所述加压送风管顶部连接有分风管,所述分风管一侧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分风管右端连接有冷却罐,所述冷却罐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送风井顶部,所述展会建筑本体顶部设有控制室,且所述控制室位于所述楼梯间正上方,所述控制室内部从左到右安装有PLC控制器与蓄电池组,且所述蓄电池组、PLC控制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与加压送风机通过电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展会建筑本体顶部垂直砌筑有建筑围墙,且所述建筑围墙围绕在所述展会建筑本体边缘。进一步的,所述送风井与建筑前室之间连接有出风管,且所述出风管的出口处安装有出风窗。进一步的,所述排烟通道侧面安装有排烟窗。进一步的,所述加压送风机外侧安装有金属防虫网。进一步的,所述加压送风管内腔左侧安装有电动风阀,且所述电动风阀、PLC控制器与蓄电池组通过电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罐竖直设置在所述送风井顶部右侧,且所述冷却罐内腔填充有冷却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方便使用,有效保护风机,方便工作人员对风机进行维修与更换,能够调节送风量与风压,能够输送冷风进行防暑降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有效监测建筑前室内的气压与温度,提高了环境质量,通过在加压送风机外侧安装有金属防虫网,能够有效保护加压送风机,减少故障的发生,方便进行检修与更换,通过在建筑前室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建筑前室内的气压与温度,然后PLC控制器控制电动风阀,调节送风量与风压,通过开启电磁阀,使得自然送风流过冷却罐进入送风井,能够输送冷风,便于降温,通过设置有排烟通道,能够增加空气的流通,便于排烟,提高了安全性,所以该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压送风管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展会建筑本体;2、送风井;3、建筑前室;4、气压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6、楼梯间;7、排烟通道;8、加压送风机;9、加压送风管;10、分风管;11、电磁阀;12、冷却罐;13、控制室;14、PLC控制器;15、蓄电池组;16、建筑围墙;17、出风管;18、金属防虫网;19、电动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包括展会建筑本体1,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内腔设有送风井2,且所述送风井2垂直贯穿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所述送风井2右侧连通有建筑前室3,所述建筑前室3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4与温度传感器5,且所述温度传感器5位于所述气压传感器4右侧,所述建筑前室3右侧设有楼梯间6,所述楼梯间6右侧设有排烟通道7,且所述排烟通道7位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右侧,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左侧安装有加压送风机8,所述加压送风机8右端连接有加压送风管9,且所述加压送风管9右端连通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所述加压送风管9顶部连接有分风管10,所述分风管10一侧安装有电磁阀11,所述分风管10右端连接有冷却罐12,所述冷却罐12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设有控制室13,且所述控制室13位于所述楼梯间6正上方,所述控制室13内部从左到右安装有PLC控制器14与蓄电池组15,且所述蓄电池组15、PLC控制器14、气压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电磁阀11与加压送风机8通过电线连接,以上所述构成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更具体而言,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垂直砌筑有建筑围墙16,且所述建筑围墙16围绕在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边缘,具有防风、防尘等防护作用,安全可靠,所述送风井2与建筑前室3之间连接有出风管17,且所述出风管17的出口处安装有出风窗,能够快速向建筑前室3内送风,保证建筑前室3内风压正常,所述排烟通道7侧面安装有排烟窗,能够增加空气的流通,便于排烟,所述加压送风机8外侧安装有金属防虫网18,有效保护所述加压送风机8,减少故障的发生,所述加压送风管9内腔左侧安装有电动风阀19,且所述电动风阀19、PLC控制器14与蓄电池组15通过电线连接,便于调节送风量与风压,所述冷却罐12竖直设置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右侧,且所述冷却罐12内腔填充有冷却剂,能够向送风井2内输送冷风进行防暑降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技术改进于:该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PLC控制器14启动加压送风机8,将自然风通过加压送风管9输送到送风井2内,然后通过出风管17将自然风输送到建筑前室3内,通过在建筑前室3顶部安装的气压传感器4与温度传感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包括展会建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内腔设有送风井(2),且所述送风井(2)垂直贯穿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所述送风井(2)右侧连通有建筑前室(3),所述建筑前室(3)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4)与温度传感器(5),且所述温度传感器(5)位于所述气压传感器(4)右侧,所述建筑前室(3)右侧设有楼梯间(6),所述楼梯间(6)右侧设有排烟通道(7),且所述排烟通道(7)位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右侧,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左侧安装有加压送风机(8),所述加压送风机(8)右端连接有加压送风管(9),且所述加压送风管(9)右端连通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所述加压送风管(9)顶部连接有分风管(10),所述分风管(10)一侧安装有电磁阀(11),所述分风管(10)右端连接有冷却罐(12),所述冷却罐(12)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设有控制室(13),且所述控制室(13)位于所述楼梯间(6)正上方,所述控制室(13)内部从左到右安装有PLC控制器(14)与蓄电池组(15),且所述蓄电池组(15)、PLC控制器(14)、气压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电磁阀(11)与加压送风机(8)通过电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展会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装置,包括展会建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内腔设有送风井(2),且所述送风井(2)垂直贯穿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所述送风井(2)右侧连通有建筑前室(3),所述建筑前室(3)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4)与温度传感器(5),且所述温度传感器(5)位于所述气压传感器(4)右侧,所述建筑前室(3)右侧设有楼梯间(6),所述楼梯间(6)右侧设有排烟通道(7),且所述排烟通道(7)位于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右侧,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左侧安装有加压送风机(8),所述加压送风机(8)右端连接有加压送风管(9),且所述加压送风管(9)右端连通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所述加压送风管(9)顶部连接有分风管(10),所述分风管(10)一侧安装有电磁阀(11),所述分风管(10)右端连接有冷却罐(12),所述冷却罐(12)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送风井(2)顶部,所述展会建筑本体(1)顶部设有控制室(13),且所述控制室(13)位于所述楼梯间(6)正上方,所述控制室(13)内部从左到右安装有PLC控制器(14)与蓄电池组(15),且所述蓄电池组(15)、PLC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众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