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4214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包括储料装置、煤粉温控系统、给料装置、风机系统,所述储料装置与给料装置之间设置有料位检测装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与所述给料装置之间设置有厌氧气体输送装置,所述给料装置与煤气混合装置之间设置有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外侧壁上连接有空气振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为三通结构,所述分料装置与两套所述风机系统之间设置有煤气混合装置,所述分料装置与所述煤气混合装置之间设置有中间料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给粉机和稳压管道,将多余的压强排至煤粉仓中,使得煤粉仓与中间料仓的气压稳定,设置有给料挡片与给粉机,通过预设给粉机的转动速率,便捷的控制进入煤气混合装置的煤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烟煤锅炉领域,特别是一种煤粉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煤粉输送系统整体结构简单,通常由储煤仓,其下置分料仓,然后通过风机系统将煤气混合输送至锅炉中。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1.煤粉通过氮气输送可以防止煤粉自燃,但是常规的输送过程不存在氮气回收,长期输送会造成氮气资源的浪费。2.煤粉从储粉仓下落到煤气混合装置过程中,煤粉容易在分料仓部位堆积以致堵塞落粉口。3.煤粉在储煤仓中长期堆积,粉仓内温度升高,存在自燃隐患。4.常规煤粉仓下端只连接一个出料仓,同时匹配一套风机系统,为满足生产需要,风机系统往往采用大功率风机,占用大量面积,风机一旦故障,整个生产线将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包括储料装置、煤粉温控系统、给料装置、风机系统,所述储料装置与给料装置之间设置有料位检测装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与所述给料装置之间设置有厌氧气体输送装置,所述给料装置与煤气混合装置之间设置有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外侧壁上连接有空气振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为三通结构,所述分料装置与两套所述风机系统之间设置有煤气混合装置,所述分料装置与所述煤气混合装置之间设置有中间料仓;所述储料装置由煤粉仓、设置于煤粉仓顶部的防爆门、设置于煤粉仓顶部且位于防爆门一侧的布袋除尘器、与煤粉仓顶部连接且连通至煤粉仓内腔的上料管、开设于煤粉仓顶部的氮气管接口、安置于煤粉仓顶部且位于防爆门一侧的雷达料位计、安置于煤粉仓顶部的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煤粉仓顶部且连通煤粉仓内腔与所述给料装置内腔的中间料仓排气管构成;所述煤粉仓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上下两层测温孔,所述给料装置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层测温孔,所述测温孔内均对应连接有热电偶;所述料位检测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煤粉仓侧壁上的一个料位孔、固定于料位孔内的低料位计,设置于所述煤粉仓与所述给料装置之间的称重仪;所述空气振料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外侧壁上的空气锤、固定在所述分料装置外侧壁上的空气压缩装置;所述分料装置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气化槽孔,所述气化槽孔连通有气化装置;所述中间料仓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料仓分别连接在所述分料装置的两个出料端,所述中间料仓与所述分料装置之间设置有检修阀和补偿器;所述煤气混合装置包括给粉仓与煤粉混合器。所述煤粉仓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爬梯,所述防爆门设置于所述煤粉仓顶部且靠近所述爬梯的位置,所述布袋除尘器为脉冲袋式仓顶除尘器,所述上料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煤粉仓顶部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度,所述氮气管接口连通有氮气管,所述氮气管上管接有压力表和截止阀,所述煤粉仓顶部的外侧焊接有检测器套管,所述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套接在所述检测器套管上,所述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检测器套管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型号为DMC-36,所述防爆门的型号为DN800,所述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的型号为KQ500-CO。所述煤粉温控系统包括测温孔与热电偶,所述测温孔开设于所述煤粉仓与所述给料装置侧壁上,且其位置靠近所述爬梯,所述测温孔分三层,所述测温孔左右对称设置,且其共6个,所述热电偶共6个,且其分别与对应所述测温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热电偶的中轴线与所述煤粉仓侧壁的竖直方向呈60度夹角。所述料位孔开设于所述煤粉仓侧壁上且靠近所述爬梯的一侧,所述低料位计对应所述料位孔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煤粉仓侧壁的竖直方向呈60度夹角。所述空气锤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给料装置的外侧壁上,所述分料装置的外侧壁上焊接有与所述空气锤位置对应的两个空气炮支架,两个所述空气炮支架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空气炮,所述空气炮的外壁上固定有气枪喷头与进气软管,两个所述进气软管通过一段半圆形的上环管连通,所述气枪喷头的一端与所述空气炮的内腔连通,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分料装置的内腔连通,所述上环管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进气软管连通,且其管身连接有空气炮进气组件,所述空气炮进气组件的另一端连通有氮气罐。所述气化装置包括气化槽与气化组件,所述气化槽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料装置的内壁两侧,所述气化槽的型号为QHC150*300,两个所述气化槽与两个所述气化槽孔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通风隔离板,所述气化槽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气化槽孔连接,且其另一端连通有气化导管,两个所述气化导管通过一段半圆形的下环管连通,所述下环管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气化导管连通,且其管身连接有气化组件,所述气化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炮进气组件通过导管连通至所述氮气罐。所述检修阀与所述补偿器设置于所述中间料仓的顶部,所述中间料仓的顶部设置有稳压管道,所述稳压管道位于所述补偿器的一侧,所述稳压管道的管身上设置有给粉机,且其安置有所述给粉机管路的中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45度。所述给粉仓由仓壳、设置于仓壳内腔且两端延伸至仓壳外壁的转杆、固定于转杆一端的转轮,设置于粉仓内腔且固定于转杆杆身上的粉料挡片构成,所述粉料挡片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仓壳径向截面的轮廓形状和面积相同,所述煤粉混合器由连通于所述仓壳内腔的给粉管道、设置在所述给粉仓一侧的振打装置、与给粉管道底端连通的气流管道、固定于气流管道内壁且设置于所述给粉管道下端的托粉片构成,所述气流管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压力变送器,两个所述压力变送器位于所述给粉管道的两侧,所述压力变送器的型号为SP-802。所述稳压管道与中间料仓排气管连通。其有益效果在于,1.在中间料仓的顶部设置有给粉机和稳压管道,煤粉从给料装置下落到中间料仓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部分存在于储料仓的氮气,从而使得中间料仓的内部压强增大,以致后续煤粉无法正常下落,而通过与中间料仓排气管连通的稳压管道,将多余的压强排至煤粉仓中,使得煤粉仓与中间料仓的气压稳定,保证煤粉的下落正常,给粉机用于阻挡煤粉从中间粉仓随氮气返回煤粉仓。2.在分料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空气锤与空气炮,煤粉从给料装置下落到分料装置的过程中,煤粉容易在其连接处和分料装置的中间位置堆积并堵塞,通过空气锤对分料装置侧壁的震动以及空气炮对送料口的直接冲击,避免上层煤粉堆积和下层煤粉断料的问题。3.煤粉在煤粉仓中大量堆积,以及煤粉下落的过程中必然会使得煤粉仓内部的气温升高,通过在煤粉仓的侧壁上设置热电偶随时监控煤粉仓内煤粉的温度,温度过高时通过气化装置将低温氮气通过分料装置输入储煤仓中,达到煤粉降温的目的。4.采用两套中间料仓分别搭配一套风机系统的配置方式,避免为满足生产功率采用一套大风机系统,不利于日常的故障检测及生产维修。5.在给粉仓中设置有给料挡片与给粉机,给粉机控制转杆转动,进而带动给粉挡片动作,给粉挡片用于控制煤粉的下落量和下落频率,通过预设给粉机的转动速率,便捷的控制进入煤气混合装置的煤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粉输送系统的粉仓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粉输送系统的粉仓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粉输送系统的粉仓整体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粉输送系统的煤粉输送系统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粉输送系统的煤粉输送逻辑控制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粉输送系统的煤粉仓顶设备布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包括储料装置(1)、煤粉温控系统(2)、给料装置(3)、风机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1)与给料装置(3)之间设置有料位检测装置(5),所述给料装置(3)与所述风机系统(4)之间设置有煤气混合装置(6),所述给料装置(3)与所述煤气混合装置(6)之间设置有分料装置(7),所述分料装置(7)外侧壁上连接有空气振料装置(8),所述分料装置(7)为三通结构,所述分料装置(7)与两套所述风机系统(4)之间设置有煤气混合装置(6),所述分料装置(7)与所述煤气混合装置(6)之间设置有中间料仓(9);所述储料装置(1)由煤粉仓(10)、设置于煤粉仓(10)顶部的防爆门(11)、设置于煤粉仓(10)顶部且位于防爆门(11)一侧的布袋除尘器(12)、与煤粉仓(10)顶部连接且连通至煤粉仓(10)内腔的上料管(13)、开设于煤粉仓(10)顶部的氮气管接口(14)、安置于煤粉仓(10)顶部且位于防爆门(11)一侧的雷达料位计(15)、安置于煤粉仓(10)顶部的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16)、设置于煤粉仓(10)顶部且连通煤粉仓(10)内腔与所述给料装置(3)内腔的中间料仓排气管(17)构成;所述煤粉仓(10)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上下两层测温孔(18),所述给料装置(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层测温孔(18),所述测温孔(18)内均对应连接有热电偶(19);所述料位检测装置(5)包括开设于所述煤粉仓(10)侧壁上的一个料位孔(20)、固定于料位孔(20)内的低料位计(21),设置于所述煤粉仓(10)与所述给料装置(3)之间的称重仪(22);所述空气振料装置(8)包括固定在所述分料装置(7)外侧壁上的空气锤(23)、固定在所述分料装置(7)外侧壁上的空气压缩装置(24);所述分料装置(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气化槽孔(25),所述气化槽孔(25)连通有气化装置(26);所述中间料仓(9)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料仓(9)分别连接在所述分料装置(7)的两个出料端,所述中间料仓(9)与所述分料装置(7)之间设置有检修阀(27)和补偿器(28);所述煤气混合装置(6)包括给粉仓(29)与煤粉混合器(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包括储料装置(1)、煤粉温控系统(2)、给料装置(3)、风机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1)与给料装置(3)之间设置有料位检测装置(5),所述给料装置(3)与所述风机系统(4)之间设置有煤气混合装置(6),所述给料装置(3)与所述煤气混合装置(6)之间设置有分料装置(7),所述分料装置(7)外侧壁上连接有空气振料装置(8),所述分料装置(7)为三通结构,所述分料装置(7)与两套所述风机系统(4)之间设置有煤气混合装置(6),所述分料装置(7)与所述煤气混合装置(6)之间设置有中间料仓(9);所述储料装置(1)由煤粉仓(10)、设置于煤粉仓(10)顶部的防爆门(11)、设置于煤粉仓(10)顶部且位于防爆门(11)一侧的布袋除尘器(12)、与煤粉仓(10)顶部连接且连通至煤粉仓(10)内腔的上料管(13)、开设于煤粉仓(10)顶部的氮气管接口(14)、安置于煤粉仓(10)顶部且位于防爆门(11)一侧的雷达料位计(15)、安置于煤粉仓(10)顶部的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16)、设置于煤粉仓(10)顶部且连通煤粉仓(10)内腔与所述给料装置(3)内腔的中间料仓排气管(17)构成;所述煤粉仓(10)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上下两层测温孔(18),所述给料装置(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层测温孔(18),所述测温孔(18)内均对应连接有热电偶(19);所述料位检测装置(5)包括开设于所述煤粉仓(10)侧壁上的一个料位孔(20)、固定于料位孔(20)内的低料位计(21),设置于所述煤粉仓(10)与所述给料装置(3)之间的称重仪(22);所述空气振料装置(8)包括固定在所述分料装置(7)外侧壁上的空气锤(23)、固定在所述分料装置(7)外侧壁上的空气压缩装置(24);所述分料装置(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气化槽孔(25),所述气化槽孔(25)连通有气化装置(26);所述中间料仓(9)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料仓(9)分别连接在所述分料装置(7)的两个出料端,所述中间料仓(9)与所述分料装置(7)之间设置有检修阀(27)和补偿器(28);所述煤气混合装置(6)包括给粉仓(29)与煤粉混合器(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仓(10)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爬梯(31),所述防爆门(11)设置于所述煤粉仓(10)顶部且靠近所述爬梯(31)的位置,所述布袋除尘器(12)为脉冲袋式仓顶除尘器,所述上料管(13)的中轴线与所述煤粉仓(10)顶部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度,所述氮气管接口(14)连通有氮气管(32),所述氮气管(32)上管接有压力表(33)和截止阀(34),所述煤粉仓(10)顶部的外侧焊接有检测器套管(35),所述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16)套接在所述检测器套管(35)上,所述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16)与所述检测器套管(35)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36),所述布袋除尘器(12)的型号为DMC-36,所述防爆门(11)的型号为DN800,所述可燃气体/氧气浓度检测装置(16)的型号为KQ500-C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粉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温控系统(2)包括测温孔(18)与热电偶(19),所述测温孔(18)开设于所述煤粉仓(10)与所述给料装置(3)侧壁上,且其位置靠近所述爬梯(31),所述测温孔(18)分三层,所述测温孔(18)左右对称设置,且其共6个,所述热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长安盛世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