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89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增压器,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N个双向增压缸和各自匹配的换向阀所述增压缸的增压腔设置控制口,所述增压缸顺序设置,即每一增压缸控制口连接下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第N增压缸不设置控制口,所述N个增压缸中,第一至第X缸顺序循环设置,第X+1至第N缸顺序设置,即在增压缸顺序设置的基础上,第X缸增压腔进一步设置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连接第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以往循环缸组的基础上,设置内循环缸组,从而将原有的大循环拆分成为小循环,降低低滞后的叠加,从而避免因先导换向滞后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增压器,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
技术介绍
往复式增压器是液压领域常用的器件,其优点是能够实现压力的持续输出,但在换向瞬间输出压力为零,使得输出压力产生脉动,在某些要求恒压场合不能使用,惯常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往复式增压器同时使用,并使各个增压缸之间形成互控,如中国专利201620645317.5公开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理论而言,增压器数量越多,压力输出越稳定,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先导控制、阀芯和活塞的换向均有一定的滞后,增压缸数量越多,滞后现象越严重,当数量过多时,便会出现换向过早或卡顿的情况,十分影响增压效果,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在增压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所有缸全部工作,有时只需要一部分缸工作,若缸组的所有缸都时刻处于全部工作状态,会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N个双向增压缸和各自匹配的换向阀,N≥3,所述增压缸的增压腔设置控制口,所述增压缸顺序设置,即每一增压缸控制口连接下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第N增压缸不设置控制口,所述N个增压缸中,第一至第X缸顺序循环设置,第X+1至第N缸顺序设置,即在增压缸顺序设置的基础上,第X缸增压腔进一步设置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连接第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2≤X<N。所述的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X缸第二控制口处设置有通断阀门。本专利技术在以往循环缸组的基础上,设置内循环缸组,从而将原有的大循环拆分成为小循环,降低低滞后的叠加,从而避免因先导换向滞后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且内置循环缸组可单独工作,可有效减少机械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N缸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增压缸,11-第一换向阀,12-左活塞腔,13-右活塞腔,14-左油口,15-右油口,16-左控制口,17-右控制口,18-第二左控制口,19-第二右控制口,2-第二增压缸,21-第二换向阀,3-第三增压缸,31-第三换向阀,4-第四增压缸,41-第四换向阀,51-第一单向阀,52-第二单向阀,61-第一液控单向阀,62-第二液控单向阀,7-电磁换向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第一增压缸1,第二增压缸2,第三增压缸3,增压缸设置左活塞腔12和右活塞腔13,左活塞腔设置有左油口14和左控制口16,右活塞腔13设置右油口15和右控制口17,其中,第二增压缸左活塞腔还设置有第二左控制口18和第二右控制口19。第一增压缸1匹配第一换向阀11,第二增压缸2匹配第二换向阀21,第三增压缸3匹配第三换向阀31,第四增压缸匹配第四换向阀41,上述换向阀均为液控换向阀,第一换向阀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增压缸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一换向阀1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第二换向阀21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二增压缸2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二换向阀2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上述结构使第一、第二增压缸实现循环互控。第三换向阀连接方式与第二换向阀相同。当增压器启动时,各增压器活塞开始运动,当第一增压器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二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三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第二控制口时,带动第一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一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第一增压缸1,第二增压缸2,第三增压缸3,第四增压缸4,增压缸设置左活塞腔12和右活塞腔13,左活塞腔设置有左油口14和左控制口16,右活塞腔13设置右油口15和右控制口17,其中,第二增压缸左活塞腔还设置有第二左控制口18和第二右控制口19。第一增压缸1匹配第一换向阀11,第二增压缸2匹配第二换向阀21,第三增压缸3匹配第三换向阀31,第四增压缸匹配第四换向阀41,上述换向阀均为液控换向阀,第一换向阀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增压缸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一换向阀1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第二换向阀21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二增压缸2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二换向阀2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上述结构使第一、第二增压缸实现循环互控。第三,第四换向阀连接方式与第二换向阀相同。当增压器启动时,各增压器活塞开始运动,当第一增压器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二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二增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加器,包括N个双向增压缸和各自匹配的换向阀,N≥3,所述增压缸的增压腔设置控制口,所述增压缸顺序设置,即每一增压缸控制口连接下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第N增压缸不设置控制口,其特征是:所述N个增压缸中,第一至第X缸顺序循环设置,第X+1至第N缸顺序设置,即在增压缸顺序设置的基础上,第X缸增压腔进一步设置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连接第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2≤X<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加器,包括N个双向增压缸和各自匹配的换向阀,N≥3,所述增压缸的增压腔设置控制口,所述增压缸顺序设置,即每一增压缸控制口连接下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第N增压缸不设置控制口,其特征是:所述N个增压缸中,第一至第X缸顺序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喜旺康代扣王铁锁昝际伟昝际姣李瑞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浩普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