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藻泥集成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759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藻泥集成板,包括集成板本体,所述集成板本体包括基层、硅藻泥层和面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硅藻泥层的下表面粘接,所述硅藻泥层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面层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集成板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榫槽,所述集成板本体的另一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榫头,且相邻的两块集成板本体的榫头插接在榫槽的内部,凹槽内壁的正面固定镶嵌有轴承,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活动块的正面开设有梯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榫头、螺纹杆和梯形挤压块,解决了目前的硅藻泥集成板在拼接时,两块硅藻泥集成板之间的缝隙较大,影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藻泥集成板
本技术涉及硅藻泥集成板
,具体为一种硅藻泥集成板。
技术介绍
硅藻泥的主要原材料是历经亿万年形成的硅藻矿物,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藻类。硅藻泥采取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水生浮游类生物、硅藻沉积而成的天然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石,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质地轻软,电子显微镜显示其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孔隙率达90%以上,比表面积高达65m2/g,正是这种突出的分子筛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功能。硅藻泥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在墙面大面积喷水,能吸收大量水,说明吸附性很强,并缓慢持续释放负氧离子,能有效分解甲醛、苯、氡气等有害致癌物质,所以硅藻泥集成板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目前的硅藻泥集成板在拼接时,两块硅藻泥集成板之间的缝隙较大,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藻泥集成板,解决了目前的硅藻泥集成板在拼接时,两块硅藻泥集成板之间的缝隙较大,影响美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藻泥集成板,包括集成板本体,所述集成板本体包括基层、硅藻泥层和面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通过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藻泥集成板,包括集成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本体(1)包括基层(101)、硅藻泥层(102)和面层(103),所述基层(101)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硅藻泥层(102)的下表面粘接,所述硅藻泥层(102)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面层(103)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集成板本体(1)的一侧面开设有榫槽(2),所述集成板本体(1)的另一侧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榫头(5),且相邻的两块集成板本体(1)的榫头(5)插接在榫槽(2)的内部;所述凹槽(3)内壁的正面固定镶嵌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藻泥集成板,包括集成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本体(1)包括基层(101)、硅藻泥层(102)和面层(103),所述基层(101)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硅藻泥层(102)的下表面粘接,所述硅藻泥层(102)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面层(103)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集成板本体(1)的一侧面开设有榫槽(2),所述集成板本体(1)的另一侧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榫头(5),且相邻的两块集成板本体(1)的榫头(5)插接在榫槽(2)的内部;所述凹槽(3)内壁的正面固定镶嵌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活动块(4)的正面开设有梯形通孔(8),所述梯形通孔(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梯形挤压块(9),且梯形挤压块(9)的倾斜面和梯形通孔(8)的倾斜面活动连接,所述梯形挤压块(9)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10),且螺纹杆(7)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0)的内部,所述集成板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盲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妙英
申请(专利权)人:聚勒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