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纺织
,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服装的功能性和服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功能性纤维及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因此,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纤维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性纤维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齐全。然而,现有各种功能性纤维的性能往往较为单一,例如竹炭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但其手感性、亲肤性、抱合力和可纺性较差,因此,具有综合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需要多种纤维进行混纺,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纤维进行充分的均匀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较佳的功能性高品质纱线,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色纺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所述生产装置为环锭纺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锭纺细纱机包括结构相同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分别由结构相同的多个锭位组成,每个锭位包括牵伸系统,所述牵伸系统的后部连接粗纱喂入喇叭口,前部设置有分束片,所述分束片的前部设置染色系统,在所述染色系统的前部加装有固色系统,所述固色系统的前部设置有集束喇叭口装置及输出罗拉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所述生产装置为环锭纺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锭纺细纱机包括结构相同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分别由结构相同的多个锭位组成,每个锭位包括牵伸系统,所述牵伸系统的后部连接粗纱喂入喇叭口,前部设置有分束片,所述分束片的前部设置染色系统,在所述染色系统的前部加装有固色系统,所述固色系统的前部设置有集束喇叭口装置及输出罗拉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在后罗拉牵伸对的后部设置有粗纱喂入喇叭口,在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设置有分束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从后往前与水平横线呈45°倾斜的直线排列,所述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罗拉轴,所述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连接、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连接、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连接,在所述罗拉轴上一体化套有罗拉套,所述罗拉套的材质与罗拉轴的材质相同,每个锭位的罗拉套独立;所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胶辊轴,所述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其中一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与其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与其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与其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胶辊轴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胶辊套,所述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胶辊轴一体化连接的两个锭位的胶辊轴的中间部位嵌入在加压组件的独立抓上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片为1/4个圆周的弧形结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分束片一体化连接,分束片的左右两端固定在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上,沿着所述每个锭位上的分束片的圆弧方向开有分束齿,所述分束齿包括沿着分束片的圆弧方向从后往前依次顺序连接排列的一级分束齿、二级分束齿、三级分束齿,且一级分束齿的排列密度小于二级分束齿的排列密度,二级分束齿的排列密度小于三级分束齿的排列密度,一级分束齿的后端位于分束片的圆弧方向的最后端、三级分束齿的前端位于分束片的圆弧方向的最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系统设置在每个锭位的分束片的前部,所述染色系统包括后排染色装置、中间排染色装置、前排染色装置,所述后排染色装置、中间排染色装置、前排染色装置呈前后平行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染色装置包括红色染色环,所述红色染色环的数量与三级分束齿内的分束通道的数量相同,所述红色染色环位于三级分束齿内的分束通道的正前方;所述中间排染色装置包括数量与红色染色环数量相同且位于红色染色环的正前方的黄色染色环;前排染色装置包括与红色染色环数量相同且位于红色染色环的正前方的蓝色染色环;所述红色染色环、黄色染色环、蓝色染色环分别通过墨道与红色墨水盒、黄色墨水盒、蓝色墨水盒相连,所述红色染色环、黄色染色环、蓝色染色环为结构相同的环圆环形,包括第一左圆环面和第一右圆环面,所述第一左圆环面和第一右圆环面的底端通过由电机控制的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左圆环面和第一右圆环面的顶端不连接,各染色环的圆环形的内圆面为第一转动圆面,当第一转动轴转动使得第一左圆环面和第一右圆环面的顶端紧密接触连接时,须条穿过内圆面且须条向前运动继而带动内圆面转动,继而实现红色染色环、黄色染色环、蓝色染色环内的红色墨水、黄色魔术、蓝色墨水喷出并喷洒在须条上。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细纱工序纤维染色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染色装置包括红色染色环,所述红色染色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与红色染色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底端活动嵌入在第一横杆上,在所述第一横杆上等间距的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与第一竖杆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竖杆的底端活动嵌入在第一横杆的凹槽内实现对第一竖杆的支撑,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上的第一横杆分别一体化连接,位于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两端的第一横杆的端点处分别固定在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上,在所述第一横杆上方设置有第二横杆,在所述第二横杆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一可伸缩孔,每个锭位上相同位置处的第一可伸缩孔由单独的一个电机控制张开或缩紧,所述第一可伸缩孔的数量与红色染色环的数量相同,每个红色染色环底端的第一竖杆穿过第一可伸缩孔,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上的第一横杆一体化连接,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上的第一横杆一体化连接,位于前车台面左端的第一横杆的左端点处由第一升降竖杆固定在前车台面上,位于前车台面右端的第一横杆的右端点处由第二升降竖杆固定在前车台面上,位于后车台面左端的第一横杆的左端点处由第三升降竖杆固定在后车台面上,位于后车台面右端的第一横杆的右端点处由第四升降竖杆固定在后车台面上,所述第一升降竖杆、第二升降竖杆、第三升降竖杆、第四升降竖杆共同由第一电机带动上升或下降;所述中间排染色装置包括黄色染色环,所述黄色染色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顶端与黄色染色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底端活动嵌入在第三横杆上,在所述第三横杆上等间距的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与第二竖杆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竖杆的底端活动嵌入在第三横杆的凹槽内实现对第二竖杆的支撑,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上的第三横杆分别一体化连接,位于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两端的第三横杆的端点处分别固定在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上,在所述第三横杆上方设置有第四横杆,在所述第四横杆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二可伸缩孔,每个锭位上相同位置处的第二可伸缩孔由单独的一个电机控制张开或缩紧,所述第二可伸缩孔的数量与黄色染色环的数量相同,每个黄色染色环底端的第二竖杆穿过第二可伸缩孔,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上的第四横杆一体化连接,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上的第四横杆一体化连接,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苏旭中,宋娟,谢春萍,徐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