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墙结构,属于建筑墙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应用于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另外,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方钢管束剪力墙、钢板组合剪力墙等也有一定应用。但是,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上述这些形式的墙结构各自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改进: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这种结构的自重大,抗震性能一般,施工速度较慢,有时构件截面尺寸较大对建筑空间和品质有一定影响。2)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属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属于工业化生产方式,但是造价高,连接构造较为复杂,构件自重大,导致运输、吊装、安装不便。4)钢板剪力墙用钢量大,造价较高,防腐、防火性能一般,舒适度较差,与填充墙适应性一般,故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5)方钢管束剪力墙这种结构中的方钢管对混凝土约束较弱,用钢量偏大,造价较高。6)钢板组合剪力墙这种结构中的钢板对混凝土约束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约束组合墙,约束组合墙侧壁外周设置一圈外钢筋结构,外钢筋结构上钩设的拉筋与约束组合墙上外露的连接缝位置上固设伸出的耳板相连,外钢筋结构与约束组合墙之间借由浇筑模板填充有外填充物,其中:约束组合墙包括互相连接形成设定形状横截面的若干柱单元,横截面的长宽比大于4;至少一个柱单元包括弧形板,且至少一个柱单元内腔中填充有内填充物;柱单元横截面呈类圆形或圆形,相连的两个柱单元之间形成一个或两个连接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约束组合墙,约束组合墙侧壁外周设置一圈外钢筋结构,外钢筋结构上钩设的拉筋与约束组合墙上外露的连接缝位置上固设伸出的耳板相连,外钢筋结构与约束组合墙之间借由浇筑模板填充有外填充物,其中:约束组合墙包括互相连接形成设定形状横截面的若干柱单元,横截面的长宽比大于4;至少一个柱单元包括弧形板,且至少一个柱单元内腔中填充有内填充物;柱单元横截面呈类圆形或圆形,相连的两个柱单元之间形成一个或两个连接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单元为第一至第十柱单元中的相应一种或相应几种,其中:第一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平板连接件互相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二柱单元为圆管;第三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圆管一部分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四柱单元为多边形管;第五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多边形管一部分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六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圆管一部分、平板连接件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七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多边形管一部分、平板连接件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八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另一弧形板一部分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九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圆管一部分、多边形管一部分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第十柱单元为弧形板与平板连接件、圆管一部分、多边形管一部分连接形成的封闭类圆管;多边形管的横截面呈类圆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组合墙包括第一至第十一结构中的任一个或相应几个的组合,其中:第一结构为所述第一柱单元,第二结构为所述第二和第三柱单元的组合,第三结构为所述第四和第五柱单元的组合,第四结构为所述第一、第二和第六柱单元的组合,第五结构为所述第一、第四和第七柱单元的组合,第六结构为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八柱单元的组合,第七结构为所述第一、第二、第六和第八柱单元的组合,第八结构为所述第四、第五和第八柱单元的组合,第九结构为所述第一、第四、第七和第八柱单元的组合,第十结构为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方,刘井坤,刘明辉,赵建敏,刘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