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26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硬脂酸铯、氯化铯、柠檬酸钠、碳酸钙、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铍、碳酸氢钠、偏铝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A;D‑苹果酸、L‑苹果酸、酒石酸铯、酒石酸、苹果酸钠和偏铝酸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B;将石脂、碳酸铯和盐酸溶液混合,经加热处理,研磨后得到材料C;将材料A、材料B和材料C混合后经焙烧和二次回火处理得到结晶复合材料;将硅酸盐水泥、结晶复合材料、硅酸钠、石英砂和水混合,得到混凝土防水材料。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防水材料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不足,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材料的制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防水材料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要防止雨水、雪水和地下水的渗透;要防止空气中的湿气、蒸汽和其他有害气体与液体的侵蚀;分隔结构要防止给排水的渗翻。这些防渗透、渗漏和侵蚀的材料统称。例如,专利号为CN2017103788000的中国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自结晶防水活性母料及制备方法。按总质量计,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包括1~15wt%石墨烯、55~75wt%钙补偿剂、5~20wt%渗透结晶剂、2~10wt%螯合剂。先将石墨烯加入到水中,超声加机械搅拌1~6小时,在机械搅拌下,依次加入钙补偿剂、渗透剂、螯合剂,混合成为浆状物,通过喷雾干燥而成。但是,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不足,防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防水材料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不足,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材料A的制备:将硬脂酸铯、氯化铯、柠檬酸钠、碳酸钙、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铍、碳酸氢钠、偏铝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A;(2)材料B的制备:D-苹果酸、L-苹果酸、酒石酸铯、酒石酸、苹果酸钠和偏铝酸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B;(3)材料C的制备:将石脂、碳酸铯和盐酸溶液混合,依次经第一次加热处理和第二次加热处理,研磨后得到材料C;(4)将材料A、材料B和材料C混合后经焙烧和二次回火处理得到结晶复合材料;(5)将硅酸盐水泥、结晶复合材料、硅酸钠、石英砂和水混合,得到混凝土防水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等。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有水的情况下,结晶复合材料溶于水,并随水带入涂层和基层的空隙。在硅酸盐的催化下,活结晶复合材料在涂层和基层的空穴中逐步聚合,即渗透到砼内部的孔隙中的结晶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中的以及自身带入的游离钙铝等氧化物进行交互反应,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但与混凝土牢固结合的枝状结晶物,起到阻水、增强的作用。材料A提供了活性添加剂在涂层和基层的空穴中与游离钙铝等氧化物交互反应的活性离子,如硬脂酸铯、氯化铯、柠檬酸钠、碳酸钠、硅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铍有助于结晶物在结构孔缝中吸水膨胀,由疏至密,使混凝土结构表层向纵深逐渐形成一个致密的抗渗区域,大大提高了结构整体的抗渗能力。材料A、B、C中的碳酸钙、氯化钙有助于松散性的针状组织本身的强度。材料B提供了有活性添加剂在涂层和基层的空穴中逐步聚合的活性。其中D-苹果酸、L-苹果酸、酒石酸有助于大分子或高分子的结晶体含有较多的疏水基团,致使结晶体不溶于水。苹果酸钠有助于松散性的针状组织本身的强度。酒石酸铯有助于针状组织与基体的强度衔接。材料C中经改性的石脂有助于松散性的针状组织本身的强度。所形成的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对基层缺陷的填充可大大增强基层对液态水的抗渗性能,并达到良好的阻水效果。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不完全的反应过程,在不失水的状态下,多年以后反应仍有进行,而在后期的水化反应过程中,结晶体骨架周围任有未反应的材料A和材料C为反应提供游离离子,而未反应的材料B同样能继续催化活性化合物而继续生成结晶。因此,混凝土结构即使被水再次穿透或局部受损开裂,在结晶的作用下能自行修补愈合,具有多次抗渗的能力,从本质上改善了普通混凝土结构体积的不稳定带来的再次裂渗。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较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组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材料A的制备:将硬脂酸铯、氯化铯、柠檬酸钠、碳酸钙、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铍、碳酸氢钠、偏铝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A;(2)材料B的制备:D-苹果酸、L-苹果酸、酒石酸铯、酒石酸、苹果酸钠和偏铝酸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B;(3)材料C的制备:将石脂、碳酸铯和盐酸溶液混合,依次经第一次加热处理和第二次加热处理,研磨后得到材料C;(4)将材料A、材料B和材料C混合后经焙烧和二次回火处理得到结晶复合材料;(5)将硅酸盐水泥、结晶复合材料、硅酸钠、石英砂和水混合,得到混凝土防水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所述材料A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硬脂酸铯0.5-1.2%,氯化铯2-8%,柠檬酸钠3-8%,碳酸钙2-6%,碳酸钠0.3-0.9%,硅酸钠5-9%,碳酸铍0.1-0.5%,碳酸氢钠0.3-0.9%,偏铝酸钙35-42%和余量氯化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在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125-135℃;和/或过筛选用的筛网为180-220目;和/或焙烧的温度为210-250℃;在步骤(1)中,研磨后的材料A的平均粒径为10-13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所述材料B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D-苹果酸1.8-2.6%,L-苹果酸2.5-2.8%,酒石酸铯0.9-1.5%,酒石酸16-19%,苹果酸钠2-8%和余量偏铝酸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在步骤(2)中,烘干的温度为105-120℃;和/或过筛选用的筛网为180-220目;和/或焙烧的温度为260-290℃;研磨后的材料B的平均粒径为12-15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在步骤(3)中,第一次加热处理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15℃,时间为1-1.5h;第二次加热处理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25-465℃,时间为2-3h。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在步骤(3)中,先将石脂和碳酸铯按照重量比为1:0.08-0.12的比例进行混合,之后按照固液重量比为1:9-11的比例加入4-6mol/L的盐酸溶液。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防水材料的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材料A、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材料A的制备:将硬脂酸铯、氯化铯、柠檬酸钠、碳酸钙、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铍、碳酸氢钠、偏铝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A;(2)材料B的制备:D‑苹果酸、L‑苹果酸、酒石酸铯、酒石酸、苹果酸钠和偏铝酸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B;(3)材料C的制备:将石脂、碳酸铯和盐酸溶液混合,依次经第一次加热处理和第二次加热处理,研磨后得到材料C;(4)将材料A、材料B和材料C混合后经焙烧和二次回火处理得到结晶复合材料;(5)将硅酸盐水泥、结晶复合材料、硅酸钠、石英砂和水混合,得到混凝土防水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材料A的制备:将硬脂酸铯、氯化铯、柠檬酸钠、碳酸钙、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铍、碳酸氢钠、偏铝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A;(2)材料B的制备:D-苹果酸、L-苹果酸、酒石酸铯、酒石酸、苹果酸钠和偏铝酸钙混合,经烘干、过筛、焙烧和研磨后得到材料B;(3)材料C的制备:将石脂、碳酸铯和盐酸溶液混合,依次经第一次加热处理和第二次加热处理,研磨后得到材料C;(4)将材料A、材料B和材料C混合后经焙烧和二次回火处理得到结晶复合材料;(5)将硅酸盐水泥、结晶复合材料、硅酸钠、石英砂和水混合,得到混凝土防水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材料A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硬脂酸铯0.5-1.2%,氯化铯2-8%,柠檬酸钠3-8%,碳酸钙2-6%,碳酸钠0.3-0.9%,硅酸钠5-9%,碳酸铍0.1-0.5%,碳酸氢钠0.3-0.9%,偏铝酸钙35-42%和余量氯化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125-135℃;和/或过筛选用的筛网为180-220目;和/或焙烧的温度为210-250℃;在步骤(1)中,研磨后的材料A的平均粒径为10-13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材料B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D-苹果酸1.8-2.6%,L-苹果酸2.5-2.8%,酒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浩峰夏俊于鹏张椿英陈姗姗邢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