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众所周知纺织完成的丝线需要集束保存,丝线集束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收卷。一般的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的在使用过程中很难对收卷完成的卷筒进行更换,在更换过程中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要的麻烦,像这种不便于更换卷筒的纺织用收卷装置逐渐难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不便于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左端的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左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的内顶壁开设有滑孔(3),所述第一空腔(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与螺纹杆(5)相适配的螺纹管(8),所述螺纹管(8)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固定座(1)的上方放置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底端贯穿滑孔(3)并延伸至第一空腔(2)的内部,所述固定杆(6)右侧面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内圈与螺纹管(8)左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的底端开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纺织丝线集束的卷线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左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的内顶壁开设有滑孔(3),所述第一空腔(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与螺纹杆(5)相适配的螺纹管(8),所述螺纹管(8)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固定座(1)的上方放置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底端贯穿滑孔(3)并延伸至第一空腔(2)的内部,所述固定杆(6)右侧面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内圈与螺纹管(8)左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的底端开设有第二空腔(10),所述第二空腔(10)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11),所述第二空腔(10)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正反转电机(12),所述正反转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轴承(11)并延伸至固定杆(6)的右侧,且正反转电机(12)输出端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1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3),且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9)相啮合;所述固定杆(6)右侧面的上部固定镶嵌有第四轴承(29),所述第四轴承(29)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6),所述第一转动轴(16)的右端贯穿第四轴承(29)并延伸至固定杆(6)的右侧,所述固定座(1)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7),所述固定柱(17)顶端的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18),所述第三空腔(18)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19),所述第三空腔(1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20),所述减速电机(20)的输出端贯穿第三轴承(19)并延伸至固定柱(17)的左侧,且减速电机(20)输出端的外表面与第三轴承(19)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1),所述固定座(1)的上方放置有卷线筒(24),且卷线筒(24)的左右两端分别套接在第一转动轴(16)和第二转动轴(21)的外表面,所述卷线筒(24)内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滑槽(22),所述第一转动轴(16)的第二转动轴(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兴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