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12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包括传力杆和套管;传力杆为曲线型,一端具有端板;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传力杆被设置为可穿设于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中;端板大于套管的开口。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可分别预制在相邻的两个预制重件路面板中,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侧向开口正向相对。当预制重件路面板吊装完成后,将传力杆穿入套管中,使得路面板间相互可以充分传力,重型车辆通过路面板时不易引起接缝处的错台,面板间的拉力和剪力通过传力杆得到有效传递。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力杆组件还具有装拆方便,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
本技术涉及预制重件路面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用于保证预制重件路面板之间能有效传递拉力和剪力。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行车道路基本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路面,沿路面设有伸缩缝与施工缝。为了在相邻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产生的应力,减少接缝位置的错台,往往需要在路面接缝位置预埋一定数量的传力杆。这种现浇路面施工周期长、养护要求高,后期修补难度大,并且修补后路面整体强度也会有所下降。此外,在工业厂区内,重件道路有时只是临时运输需要,例如在核电厂建造完成后,其高承载力的路面事实上处于永久闲置状态,某些情况下甚至由于难以拆除,反而会成为厂区改造和场地再利用的负担。预制路面板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开发一种预制路面板,使得其具有相互间充分传力、装拆卸方便且可以重复利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传力系统,使得路面板间相互充分传力,且装拆卸方便、可以重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具备可拆卸和重复利用的功能,解决常规现浇路面施工后无法根据功能需要对场地进行复原的问题。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传力杆和套管;所述传力杆为曲线型,一端具有端板;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传力杆被设置为可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中;所述端板大于所述套管的开口。优选的,所述传力杆为U型或弧形。优选的,所述传力杆与所述端板为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为对称结构。优选的,所述传力杆的截面为圆形或圆角矩形。优选的,所述传力杆和所述套管由金属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被设置为可分别预制在相邻的两个预制重件路面板中,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向开口正向相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竖向开口竖直向上。本技术的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使得路面板间相互可以充分传力,重型车辆通过路面板时不易引起接缝处的错台,面板间的拉力和剪力通过传力杆得到有效传递。此外,本技术的传力杆组件装拆方便,且可以重复利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方法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传力杆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传力杆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1-预制重件路面板;2-套管;3-传力杆;31-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传力杆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其中,传力杆组件包括传力杆3和套管2;传力杆3为曲线型,一端具有端板31;套管2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传力杆3被设置为可穿设于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中;端板31大于套管的开口。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被设置为可分别预制在相邻的两个预制重件路面板1中,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侧向开口正向相对,如图2所示。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竖向开口竖直向上。在本实施例中,传力杆优选为U型或弧形,其目的是为了使得相邻的两个预制重件路面板1相互可以充分传递拉力和剪力,使得重型车辆通过路面板时不易引起接缝处的错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传力杆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曲线构型,只要能使得相邻的两个预制重件路面板1可以传递拉力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传力杆与端板优选为一体成型;传力杆的截面优选为圆形或圆角矩形;传力杆3和套管2优选为由高强度的金属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力杆与端板还可通过焊接或螺纹等方式连接。为了便于套管的制造和替换,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优选设置为对称结构,即在结构上一致。本技术的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的连接方法如下:在预制重件路面板1的加工过程中预埋套管2,套管2在接缝处的管嘴开口的高度优选为1/2板厚,套管2另一端的管嘴开口竖直向上。预制重件路面板1加工完毕后运往施工场地,通过吊车进行铺装。铺设过程中应尽量使相邻两块预制重件路面板1中的套管2侧向开口对齐,由于套管2横断面为水平方向的长圆孔,在水平方向上能容许一定的就位偏差。铺设完成后,将传力杆3从竖直方向上的管嘴开口穿入,直到传力杆3端部的端板完全与预制重件路面板1的上表面贴合。当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安装完成后,在重型车辆通过路面时,相邻两个预制重件路面板1所受的拉力和剪力均可通过传力杆3来传递,从而起到减少路面板接缝处错台、张拉的现象。当预制重件路面板需要从场地移除时,只需要拔出传力杆3即可实现将预制路面板拆分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传力杆和套管;所述传力杆为曲线型,一端具有端板;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传力杆被设置为可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中;所述端板大于所述套管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传力杆和套管;所述传力杆为曲线型,一端具有端板;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传力杆被设置为可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中;所述端板大于所述套管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为U型或弧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与所述端板为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重件路面板的传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为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彦叶苏疏陈一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