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159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栓、回流管道、消防管道、初沉池、二沉池和蓄水池,所述初沉池、所述二沉池和所述蓄水池均设于地下,建筑物的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与所述二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通过所述消防管道与建筑物的喷淋系统连通。通过将建筑物的排水管道与循环消防系统连通,在遭遇火灾时,可以把有限的水资源多次重复利用,在消防用水供应不足时作为应急设备,极大地提高建筑物自带消防设备的灭火能力,提高用户依靠自身能力处理突发火灾的能力,能更有效地控制火势,降低用户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
本技术属于消防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
技术介绍
火灾扑灭的关键是燃烧前期,但由于火灾一般事发突然,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往往会耽误了最佳灭火时期。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消防车辆难以到达,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依靠建筑物自备的消防设备控制火势,但这些地区往往还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依靠传统的消防设备灭火能力十分有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将消防系统与建筑物的排水管连通,必要时通过循环系统对建筑物排水进行过滤并循环利用来灭火,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消防灭火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栓、回流管道、消防管道、初沉池、二沉池和蓄水池,所述初沉池、所述二沉池和所述蓄水池均设于地下,建筑物的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与所述二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通过所述消防管道与建筑物的喷淋系统连通,所述消防管道设有过滤设备;所述二沉池为圆柱体形,所述二沉池内设有圆柱体形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与二沉池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内筒将二沉池内的空间分隔为内池和外池,所述内筒周壁的下部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内筒的上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内筒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消防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初沉池内设有格栅和多个第一挡流板,所述格栅靠近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挡流板靠近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多个所述第一挡流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挡流板上设有第一通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流板靠近所述初沉池进水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流罩,所述第一挡流罩与所述第一通水孔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格栅包括板体和集料板,所述板体倾斜设置,所述集料板水平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中部设有第二挡流板,所述第二挡流板水平设置,所述潜水泵和所述第一管道均位于所述第二挡流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流板上设有第二通水孔,所述第二挡流板的顶部设有第二挡流罩,所述第二挡流罩与所述第二通水孔对应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雨水收集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建筑物的排水管道与循环消防系统连通,在遭遇火灾时,可以把有限的水资源多次重复利用,在消防用水供应不足时作为应急设备,极大地提高建筑物自带消防设备的灭火能力,提高用户依靠自身能力处理突发火灾的能力,能更有效地控制火势,降低用户的财产损失;(2)对于较小的火势,可以利用蓄水箱为喷淋系统供水完成灭火作业,设置过滤装置是避免杂质堵塞喷淋设备,对于较大的火势,喷淋系统往往不久就会被烧坏,但此时反而是需要大量用水的时候,所以面对较大的火势,可直接将灭火管道连接在与二沉池连通的消防栓上,通过水泵直接供水,不经过过滤设备和蓄水箱,出水速度更快;(3)通过内筒将二沉池分隔为内池和外池两层,从初沉池流出的水首先进入外池,然后通过进入通孔进入内池内,最后再通过第一管道进入蓄水池,部分密度大的杂质在外池中进一步沉淀,而密度比水小的杂质则会被内筒阻挡在外池中,采用内外设计一方面提高的过滤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二沉池的面积,降低施工成本;(4)在初沉池内设置第一挡流板,当面对火灾需要大量用水时,通过第一挡流板可以阻挡一部分体积较大的杂质,同时第一挡流板可以迅速将初沉池内的水流速度降低,有利于沉淀物迅速下沉,减少沉淀物被水流裹挟到二沉池内;(5)在内筒内设置第二挡流板,由于水流在内筒内的流动方向是由下往上,所以通过第二挡流板可以进一步阻挡杂质进入内筒的上方,减少进入潜水泵或第一管道内的杂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二沉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二沉池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格栅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消防栓,11-潜水泵,12-第二管道,2-回流管道,3-消防管道,31-过滤设备,4-初沉池,41-格栅,411-板体,412-集料板,42-第一挡流板,43-第一通水孔,44-第一挡流罩,5-二沉池,51-内筒,511-进水通孔,52-内池,53-外池,54-第一管道,55-第二挡流板,56-第二通水孔,57-第二挡流罩,6-蓄水池,7-喷淋系统,8-排水管道,9-雨水收集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消防栓1、回流管道2、消防管道3、初沉池4、二沉池5和蓄水池6,所述初沉池4、所述二沉池5和所述蓄水池6均设于地下,同时初沉池4、二沉池5和蓄水池6的顶部均设有可开启的盖板,通过开启盖板可以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排淤工作。建筑物的排水管道8通过所述回流管道2与所述初沉池4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初沉池4的出水端与所述二沉池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蓄水池6的出水端通过所述消防管道3与建筑物的喷淋系统7连通,所述消防管道3设有过滤设备31。在回流管道2上设有阀门,平时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建筑物内产生的废水不会排入回流管道2,只有当面临火灾时才会开启阀门,大量的消防用水经建筑排水管道8进入循环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二沉池5为圆柱体形,所述二沉池5内设有圆柱体形的内筒51,所述内筒51的底部与二沉池5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内筒51将二沉池5内的空间分隔为内池52和外池53,所述内筒51周壁的下部设有进水通孔511,所述内筒51的上部通过第一管道54与所述蓄水池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4贯穿所述外池53,。所述内筒51内设有潜水泵11,所述潜水泵11通过第二管道12与所述消防栓1连通。所述初沉池4内设有格栅41和多个第一挡流板42,所述格栅41靠近所述初沉池4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挡流板42靠近所述初沉池4的出水端,多个所述第一挡流板4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挡流板42上设有第一通水孔43。通过格栅41可以对水流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然后第一挡流板42进一步阻挡部分杂质随水流进入二沉池5.由于格栅41是设置在整个循环系统的最前端,此时经回流管道2进入的废水所含杂质较多,系统运行时,格栅41上的杂质蓄积较快,需要频繁对格栅41上的杂质进行清理,所以如图4所示,在初沉池4的侧壁设有倾斜的导轨,所述格栅41包括板体411和集料板412,所述板体411放置在导轨上并倾斜设置,此时集料板412则水平设置,在集料板412上同样设有通孔。水流中的杂质首先被阻挡在板体411与集料板412之间的夹角中,清理杂质时只需要从上方沿导轨提起格栅41,操作简单快速。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挡流板42靠近所述初沉池4进水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流罩44,所述第一挡流罩44与所述第一通水孔43对应设置。如图6所示,所述内筒51的中部设有第二挡流板55,所述第二挡流板55水平设置,所述潜水泵11和所述第一管道54均位于所述第二挡流板55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流板55上设有第二通水孔56,所述第二挡流板55的顶部设有第二挡流罩57,所述第二挡流罩57与所述第二通水孔56对应设置。上述挡流罩均是通过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消防栓、回流管道、消防管道、初沉池、二沉池和蓄水池,所述初沉池、所述二沉池和所述蓄水池均设于地下,建筑物的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与所述二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通过所述消防管道与建筑物的喷淋系统连通,所述消防管道设有过滤设备;所述二沉池为圆柱体形,所述二沉池内设有圆柱体形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与二沉池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内筒将二沉池内的空间分隔为内池和外池,所述内筒周壁的下部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内筒的上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内筒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消防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消防栓、回流管道、消防管道、初沉池、二沉池和蓄水池,所述初沉池、所述二沉池和所述蓄水池均设于地下,建筑物的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与所述二沉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通过所述消防管道与建筑物的喷淋系统连通,所述消防管道设有过滤设备;所述二沉池为圆柱体形,所述二沉池内设有圆柱体形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与二沉池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内筒将二沉池内的空间分隔为内池和外池,所述内筒周壁的下部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内筒的上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内筒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消防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循环水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初沉池内设有格栅和多个第一挡流板,所述格栅靠近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东曾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爱克迅安防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