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264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包括底部框架梁、左侧框架柱、右侧框架柱和顶部框架梁,它们之间的内部空隙内设有由平板连接而成的X型支座,沿着平板的表面在X型支座内刻有具有凹槽盖板的凹槽,X型支座的交叉点上下之间由隔板分割成左右两个凹槽阻尼通道,每个凹槽阻尼通道的上下端部均连通有圆形缸筒,圆形缸筒内侧设有带活塞的活塞杆,活塞杆的穿出端通过钢丝绳锚固在相邻的框架梁与框架柱的节点上;隔板的同一侧的上端部圆形缸筒内圆柱形活塞的下部、下端部的圆形缸筒内圆柱形活塞的上部与该侧的凹槽阻尼通道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及扇形平板阻尼通道中均填充有流体阻尼耗能材料;该结构能够增强减震结构的可恢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抗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产的空间,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伤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主要通过结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因此,强震后建筑结构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较大的残余变形,导致结构难以修复并丧失使用功能,最终结构只能被推倒重建。在建筑结构中安装阻尼器可以有效增大结构的阻尼,吸收和消耗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并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目前,阻尼器已在工程结构抗震和抗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常用阻尼器大体上包括:金属屈服阻尼器、铅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流体阻尼器、电感应式耗能器、电磁流体阻尼器、复合型阻尼器等。虽然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可以增大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的损伤,但由于普通阻尼器不具备自恢复能力,因此不能消除或减小震后结构的残余变形,不能提高建筑结构强震后的可恢复功能,结构的使用功能依然无法恢复。此外,阻尼器的支撑系统需要很大刚度,因此体积大、自重大,浪费严重,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包括底部框架梁(21)、左侧框架柱(22)、右侧框架柱(23)和顶部框架梁(24),左侧框架柱(22)的上端与顶部框架梁(24)的左端相固定,左侧框架柱(22)的下端与底部框架梁(21)的左端相固定,右侧框架柱(23)的上端与顶部框架梁(24)的右端相固定,右侧框架柱(23)的下端与底部框架梁(21)的右端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梁(21)、左侧框架柱(22)、右侧框架柱(23)和顶部框架梁(24)之间的内部空隙内设有X型平板支座(1),沿着X型平板的表面刻有X型凹槽阻尼通道,X型凹槽阻尼通道外部设有X型盖板(17),X型支座上下交叉点之间的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包括底部框架梁(21)、左侧框架柱(22)、右侧框架柱(23)和顶部框架梁(24),左侧框架柱(22)的上端与顶部框架梁(24)的左端相固定,左侧框架柱(22)的下端与底部框架梁(21)的左端相固定,右侧框架柱(23)的上端与顶部框架梁(24)的右端相固定,右侧框架柱(23)的下端与底部框架梁(21)的右端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梁(21)、左侧框架柱(22)、右侧框架柱(23)和顶部框架梁(24)之间的内部空隙内设有X型平板支座(1),沿着X型平板的表面刻有X型凹槽阻尼通道,X型凹槽阻尼通道外部设有X型盖板(17),X型支座上下交叉点之间的隔板(16)将X型凹槽阻尼通道分割成左右两个独立的凹槽阻尼通道(2),每一个凹槽阻尼通道的上下端部均与圆柱形液压缸筒(7)的圆形缸筒盖板(3)固定连接,圆柱形液压缸筒(7)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缸筒盖板(8),圆柱形液压缸筒(7)内设有活塞杆(9),穿设在圆柱形液压缸筒(7)内侧的活塞杆(9)端部设有圆柱形活塞(5),圆柱形活塞(5)将圆形缸筒盖板(3)、圆形缸筒盖板(8)和圆柱形液压缸筒(7)围成的空间分割成上下两个腔室,伸出圆柱形液压缸筒(7)的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钢丝绳(10),钢丝绳(10)通过锚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香成毋贵斌赵军周甲佳张丽娟阮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