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19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河道结构。该河道结构,包括:河底;与所述河底相接的护岸;自所述护岸向远离所述河底方向延伸的亲水平台;其中,所述护岸包括靠近所述河底的第一排木桩、远离所述河底的第二排木桩、以及填充在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之间的防水毯,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沿岸线排列,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木桩,所述横向木桩与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中各个木桩的顶端端面固定连接。该河道结构能较好的固定河道岸线,保护水体水质,改善水土流失,并且生态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水利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河道结构。
技术介绍
河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态景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在景观园中建造人工河道以供游人观赏。河道结构通常包括河底、以及与河底连接并朝远离河底方向延伸的护岸,其中,河底供河流流水占据和通过,然而流动的河水常浸上护岸,并对护岸形成冲刷、侵蚀,这不利于护岸结构的稳定,也不利于视觉效果要求较高的景观建设,另外,还容易破坏水质,造成水土流失。为了减少流水对护岸的冲刷、侵蚀,现常在护岸上沿岸线设置一排木桩来保护护岸。护岸通常包括黏土材质护岸、砂土材质护岸等。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木桩仅对黏土材质护岸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而相比于黏土材质而言,砂土颗粒较大、粘聚力较小、且砂土的透水性较强,因此,即使在护岸上设置一排木桩,一旦流水自木桩前侧浸入木桩后侧,后侧的砂土极易被河水冲刷至河底、甚至使护岸结构坍塌,若河水的水流速度较大,后果会更为严重,也就是说,对于砂土材质的护岸而言,现有的木桩并不能对护岸形成有效保护,无法固定河道岸线,也无法保护水体水质。对此,现阶段也有利用浆砌石、石笼等硬性材质来建设护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底;与所述河底相接的护岸;自所述护岸向远离所述河底方向延伸的亲水平台;其中,所述护岸包括靠近所述河底的第一排木桩、远离所述河底的第二排木桩、以及填充在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之间的防水毯,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沿岸线排列,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木桩,所述横向木桩与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中各个木桩的顶端端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底;与所述河底相接的护岸;自所述护岸向远离所述河底方向延伸的亲水平台;其中,所述护岸包括靠近所述河底的第一排木桩、远离所述河底的第二排木桩、以及填充在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之间的防水毯,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沿岸线排列,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木桩,所述横向木桩与所述第一排木桩和所述第二排木桩中各个木桩的顶端端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木桩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岸线的延伸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木桩朝向所述第一排木桩和第二排木桩的一侧为平面,所述平面与第一排木桩和第二排木桩中的各个木桩的顶端端面贴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