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09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燃气燃烧装置的引射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腔内的气体能够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引射管内,还包括富氧产生装置,所述富氧产生装置的富氧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使得所述空腔形成为富氧腔。该燃气燃烧装置通过设置富氧腔提供稳定的富氧气体助燃,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燃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具
,特别是一种燃气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燃烧装置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燃气与空气先进行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才可在着火点时产生明火进而对烹饪器皿进行加热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但空气中可支持燃烧的氧气含量其实只占空气总量的约21%,另外约79%的基本为氮气,而氮气是无助燃作用的,反而在燃烧过程中,氮气还会带走部分热量,影响燃气燃烧的热量利用,降低热效率。专利号为201220402722.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器,在燃烧器前段设置空气通道由富氧膜提高进入混合通道气体的氧含量;导致燃烧器结构、工艺复杂,助燃空气进气量不可控。专利号201710363021.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燃烧器和富氧装置的燃气燃烧装置具,该富氧装置设置于燃烧器前段给燃烧器提供富氧空气,但其辅助了电机系统、冷却系统等复杂工序,直接连通引射管供气,同样存在助燃空气进气量不可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燃烧装置,该燃气燃烧装置通过设置富氧腔提供稳定的富氧气体助燃,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有害物质。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燃气燃烧装置的引射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腔内的气体能够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引射管内,还包括富氧产生装置,所述富氧产生装置的富氧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使得所述空腔形成为富氧腔。优选地,所述富氧产生装置包括富氧产生部,所述富氧产生部上设置有所述富氧气体出口,所述富氧产生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优选地,所述富氧产生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富氧膜,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所述富氧气体出口,所述空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富氧膜的进气侧,所述富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富氧膜的出气侧。优选地,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排气口,用于排放富氧膜产生的废气。优选地,还包括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入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燃气燃烧装置为燃气灶,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富氧产生部固定在所述底壳上。优选地,所述面板和底壳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空腔。优选地,在所述面板和底壳之间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的空间构成所述空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盒体进气口和盒体出气口,所述盒体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盒体进气口与所述富氧产生装置的富氧气体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空腔为密闭腔。优选地,在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引射管的气体量。优选地,所述燃气燃烧装置包括燃气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气燃烧装置,通过设置富氧腔提供稳定的富氧气体助燃,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气灶的富氧产生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面板;12、底壳;2、燃烧器;21、引射管;211、燃气进气口;212、进气口;213、调节结构;3、富氧产生装置;31、富氧产生部;311、空气入口;312.富氧气体出口;4、控制旋钮;5、气流产生装置;51、风机;511、出气口;6、空腔;61、富氧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燃烧装置,该燃气燃烧装置可以是燃气灶、燃气热水器或其它燃料以气态形式燃烧的燃烧装置,下面以燃气灶为例进行相关介绍,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空腔6,所述燃气灶的引射管21设置在所述空腔6内,所述引射管21与进气口212连通,优选所述进气口212设置在所述引射管21的端部。所述进气口212与所述空腔6连通,所述空腔6内的气体能够经所述进气口212进入所述引射管21内,该燃气灶还包括富氧产生装置3,所述富氧产生装置3的富氧气体出口312与所述空腔6相连通,使得所述空腔6形成为富氧腔61,该燃气灶中燃气燃烧时所提供的助燃气体由普通空气调整为富氧气体,富氧气体中氧气含量大于普通空气中氧气含量,使得燃烧更加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富氧气体中非助燃物料壁的含量小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燃烧产生的有害废气含量降低,且富氧气体通过富氧腔61传递给引射管21,富氧腔61中富氧气体相对稳定,解决了类似专利公开的富氧装置直接给引射管21供气的不稳定性及进气量不可控问题,进一步确保燃烧的稳定和充分,并且该燃气灶的结构、工艺简单,布局合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制作效率。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燃气灶包括控制火焰大小的控制旋钮4、产生明火烹饪食物的燃烧器2、包括面板11和底壳12的壳体1、富氧产生装置3、风机51以及由面板11及底壳12封闭构成的富氧腔61,富氧产生装置3包括富氧产生部31,富氧产生部31上设置有所述富氧气体出口312,所述富氧产生部31设置在壳体1上,壳体1包括面板11和底壳12,优选富氧产生部31设置在底壳12上,布局合理,避免由于设置富氧产生部31对用户操作燃气灶带来的不便,并且富氧产生部31设置在底壳12上,远离燃烧器2的燃烧区域,使得燃烧区域与富氧产生部31之间的温差较大,更有利于外界普通空气经过富氧产生部31得到富氧气体,进而为燃烧补充氧气。如图1和2所示,燃气灶工作时,开启控制旋钮4,位于底壳12上的风机51同步启动,由控制旋钮4控制燃气的进气量,在燃烧器2的引射管21内部与助燃气体进行预混形成可燃气体,所述助燃气体的来源为面板11与底壳12形成的空间中的富氧气体,预混气体到达燃烧器2的头部遇点火针(图中未示出)放电产生明火,如图2所示,所述燃气灶的底壳12的底部设置有富氧产生部31,富氧产生部31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富氧膜(图中未示出),外壳上设置有空气入口311和富氧气体出口312,空气入口311设置在富氧膜的进气侧,富氧气体出气口511设置在富氧膜的出气侧,可有效保证从富氧产生部31排出的气体为富氧气体,风机51的出气口511与空气入口311连通,普通空气通过风机51的带动,通过空气入口311流动到富氧产生部31的外壳内,使得普通空气在经过该富氧膜后得到富氧气体,富氧气体出口312与富氧腔61相连通,富氧气体通过富氧气体出口312进入到由面板11及底壳12配合形成的富氧腔61中,优选富氧腔61为密闭空腔6,以避免由于富氧气体的泄漏影响燃气灶的燃气的充分燃烧,需要说明的是,普通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燃气燃烧装置的引射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腔内的气体能够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引射管内,还包括富氧产生装置,所述富氧产生装置的富氧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使得所述空腔形成为富氧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燃气燃烧装置的引射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腔内的气体能够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引射管内,还包括富氧产生装置,所述富氧产生装置的富氧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使得所述空腔形成为富氧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产生装置包括富氧产生部,所述富氧产生部上设置有所述富氧气体出口,所述富氧产生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产生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富氧膜,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所述富氧气体出口,所述空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富氧膜的进气侧,所述富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富氧膜的出气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排气口,用于排放富氧膜产生的废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燃烧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绵孟得浩刘小平孙娅丽叶伟林李忠堂刘书兴许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