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建筑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结构领域中通常采用的现浇空心楼盖结构体系中,基本将空心体作为建筑楼盖的构建材料,空心体的形态一般为圆管或模盒,在操作中将其平行排列在砼中。这种结构在楼板的具体施工中,具有操作复杂,构件破损率高等特点,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很大,增加了建筑物的自重及建筑综合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构件完好率高,重量轻且适于工业化生产的。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依如下方式实现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点是,包括上模板、下模板、配于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之间的轻质材料层;在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及轻质材料层的对应位置纵向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配有结构内柱。 本专利技术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可采用水泥材料;所述轻质材料层可采用发泡材料。 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所述下模板内可配有增强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及轻质材料层上可设有异型柱管。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及轻质材料层的外壁可配有包覆层。 上述内柱式建筑模块的制造方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
【技术保护点】
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配于所述上模板(1)及下模板(2)之间的轻质材料层(3);在所述上模板(1)、下模板(2)及轻质材料层(3)的对应位置纵向设有通孔(4);在所述通孔(4)内配有结构内柱(5)。
【技术特征摘要】
1.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配于所述上模板(1)及下模板(2)之间的轻质材料层(3);在所述上模板(1)、下模板(2)及轻质材料层(3)的对应位置纵向设有通孔(4);在所述通孔(4)内配有结构内柱(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及下模板(2)采用水泥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材料层(3)采用发泡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内配有增强层(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板(1)、下模板(2)及轻质材料层(3)上设有异型柱管(7)。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板(1)、下模板(2)及轻质材料层(3)上设有异型柱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