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设备操作维护监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设备操作维护监控方法,属于电力监控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力作业过程中需要遵循《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进入作业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并且不能误入带电间隔。电力设备维修操作或控制操作都必须由专门的设备负责人进行,但是有少数人员自己不在场让他人代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中不配电安全帽,不按规操作,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操作维护监控方法,通过电力调度中心下发工作任务,通过智能手环接收工作任务,并通过智能手环校验安全帽佩戴情况和工作人员身体状况,并与设备校验,以帮助电力作业人员规范作业行为,减少危险发生。一种电力设备操作维护监控方法,设备负责人佩戴智能手环,设备上贴有记载设备名称和设备编号的设备RFID射频标签,安全帽中设置记录记录工作人员姓名的RFID射频标签,电力调度中心通过无线网络将工作任务发送至智能手环;所述智能手环由控制单元、按键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射频信息读取单元、显示屏幕、报警单元、体温检测单元、脉搏检测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连接按键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射频信息读取单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设备操作维护监控方法,其特征是:设备负责人佩戴智能手环,设备上贴有记载设备名称和设备编号的设备RFID射频标签,安全帽中设置记录记录工作人员姓名的RFID射频标签,电力调度中心通过无线网络将工作任务发送至智能手环;所述智能手环由控制单元、按键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射频信息读取单元、显示屏幕、报警单元、体温检测单元、脉搏检测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连接按键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射频信息读取单元、屏幕、报警单元、体温检测单元、脉搏检测单元;智能手环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接收工作任务后,通过射频信息读取单元读取安全帽内置的RFID射频标签中内置工作人员姓名,然后与电力调度中心下发的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设备操作维护监控方法,其特征是:设备负责人佩戴智能手环,设备上贴有记载设备名称和设备编号的设备RFID射频标签,安全帽中设置记录记录工作人员姓名的RFID射频标签,电力调度中心通过无线网络将工作任务发送至智能手环;所述智能手环由控制单元、按键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射频信息读取单元、显示屏幕、报警单元、体温检测单元、脉搏检测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连接按键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射频信息读取单元、屏幕、报警单元、体温检测单元、脉搏检测单元;智能手环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接收工作任务后,通过射频信息读取单元读取安全帽内置的RFID射频标签中内置工作人员姓名,然后与电力调度中心下发的工作任务中的工作人员姓名进行校验,校验不一致则手环发出蜂鸣报警声,并在显示屏幕上提醒,校验一致则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校验成功,然后控制单元读取体温检测单元检测的工作人员体温数据和脉搏检测单元检测的工作人员脉搏数据,并与设定的体温值范围和脉搏值范围比较,如果超出体温值范围和脉搏值范围,则表明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或心理状况不良,不适合作业,通过报警单元报警,校验合格则进行下一步,然后射频信息读取单元读取设备标识贴的设备名称和设备编号,与工作任务中要操作的设备进行校验,校验不一致则智能手环的报警单元发出蜂鸣报警声,并在显示屏幕上提醒,校验一致则可进行操作,显示屏幕上显示操作信息;操作完毕后,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手环的按键单元选择“操作完成”确认按键,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把确认信息发送至电力调度中心,电力调度中心记录收到确认信息的时间作为维护时间,并记录工作人员信息,工作任务完成。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由控制器U1(C8051F310)、第1-3电容C1-C3、晶振JZ、第1电阻R1组成,晶振JZ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器U1的时钟端31、32脚,第1电容C1串联在控制器U1的时钟端31脚和地之间,第2电容C2串联在控制器U1的时钟端32脚和地之间,控制器U1的电源端4脚接电源Vcc,控制器U1的接地端3脚接地,控制器U1的复位端5脚接第1电阻R1一端和第3电容C3一端的公共端,第1电阻R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电容C3另一端接地;所述按键单元由第1-4按键S1-S4、第10-13电阻R10-R13组成,控制器U1的第1按键输入端20脚接第13电阻R13一端和第1按键S1一端的公共端,第13电阻R13另一端接电源Vcc,第1按键S1另一端接地,控制器U1的第2按键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伏保,汪卫东,王强,谢建军,邹元军,曾峰,宋子平,肖信优,罗霄,曾庆建,曾蓉芳,陈金华,邹春连,史晨霞,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吉安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吉安市吉州区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