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超微粉水丸剂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209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超微粉水丸剂和应用,该药物是由附子、桂枝、生牡蛎、泽泻、地骨皮、磁石、防己、路路通、炙远志、桑白皮、苏木、琥珀粉、麦冬、桑枝、葛根、通草、鳖甲、蜣螂、松子、生龙骨、龟板、甘松、炒枣仁、生枣仁、水蛭、红花、黄连、黄芩、西洋参、五味子、巴戟天、银柴胡、生地制成超微粉水丸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防治心律失常符合中医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证型,主要针对房颤患者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见心悸、气短、畏寒等,疗效显著、临床效果好,制成的超微粉水丸剂体积小,便于服用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超微粉水丸剂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心率失常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和新剂型,尤其是一种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超微粉水丸剂和应用,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已经达到6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预测将来会增加更多病例。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由于经济原因和房顫射频术后复发等因素,药物治疗仍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中医药在预防和防治阵发性房颤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优势体现在毒副反应小、疗效显著等,但现有的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成药普遍存在药效作用不显著、疗效不够迅速、药材资源浪费严重的缺点,使得其在市场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研制和开发出疗效迅速、有效成份明显的中药制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及超微粉水丸新剂型,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和药材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附子5-7份、桂枝9-11份、生牡蛎20-30份、泽泻10-20份、地骨皮20-30份、磁石20-40份、防己10-30份、路路通10-30份、炙远志10-20份、桑白皮10-30份、苏木5-7份、琥珀粉5-7份、麦冬10-20份、桑枝9-11份、葛根10-20份、通草10-30份、鳖甲10-30份、蜣螂9-11份、松子10-15份、生龙骨10-30份、龟板10-30份、甘松9-11份、炒枣仁10-20份、生枣仁10-20份、水蛭5-7份、红花5-7份、黄连2-4份、黄芩10-15份、西洋参5-7份、五味子5-7份、巴戟天6-8份、银柴胡10-30份、生地10-20份。上述的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中,所述原料的优选重量为:附子6g、桂枝10g、生牡蛎25g、泽泻15g、地骨皮25g、磁石30g、防己20g、路路通20g、炙远志15g、桑白皮20g、苏木6g、琥珀粉6g、麦冬15g、桑枝10g、葛根15g、通草20g、鳖甲20g、蜣螂10g、松子12g、生龙骨25g、龟板20g、甘松10g、炒枣仁15g、生枣仁15g、水蛭6g、红花6g、黄连3g、黄芩12g、西洋参6g、五味子6g、巴戟天7g、银柴胡25g、生地15g。上述的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阵发性房颤药物中的应用。上述的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剂型,它是由前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所述剂型可以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或超微粉水丸剂。上述的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超微粉水丸剂,按照以下工艺步骤制得,(1)将中药材附子、桂枝、生牡蛎、泽泻、地骨皮、磁石、防己、路路通、炙远志、桑白皮、苏木、琥珀粉、麦冬、桑枝、葛根、通草、鳖甲、蜣螂、松子、生龙骨、龟板、甘松、炒枣仁、生枣仁、水蛭、红花、黄连、黄芩、西洋参、五味子、巴戟天、银柴胡、生地,在温度20℃以下利用中药超微粉碎机粉碎为超微粉,细度为250-350目;(2)将打成超微粉的上述中药材按照处方剂量等比例混合,利用全自动中药水丸机加入处方量1%-5%的辅料淀粉和水,制成水丸即得到超微粉水丸剂。超微粉水丸剂在制备防治阵发性房颤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具有温补心肾、滋阴潜阳、调和阴阳的功效,用于防治心律失常符合中医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证型,主要针对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见心悸、气短、畏寒等。本专利技术的组方理念核心在于温潜法。方中制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用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原,正如《别录》曰:“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沉,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同时附子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去甲乌药碱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附子可以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心阳,补肾阳,止悸动的作用,与附子联用温肾助阳,补命门之火,共同治疗本证中的肾阳不足所致的阳虚之火外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中主要成分肉桂醛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养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中龙骨、牡蛎伍用,益阴潜阳,镇静安神,龙骨益阴之中能潜上越之浮阳,牡蛎益阴之中能摄下陷之沉阳。现代研究表明,龙骨可以减少实验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同时与牡蛎合用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桂枝龙骨牡蛎这三药同用,遵仲景之法,补阳宁心,镇静安神。龟板鳖甲合用滋阴潜阳,龟板滋养肾阴,鳖甲滋养肝阴。肝肾同源,两者合用同补肝肾,滋阴补虚,调理脏腑功能失调。磁石辛咸微温,归肾经,具有潜阳镇惊的功效,如《本草汇言》所言:“肾为水藏,磁石色黑而法水,故能养肾而强骨益髓”。琥珀性甘平,具有宁心复脉,活血利水的功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琥珀抗快速心律失常作用。本方中较大量的使用用重镇安神类药物,现代研究证实,镇静安神类药物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作用。实验表明,该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离体或切断神经的心脏,对多种心律失常有显著抑制作用,亦可通过维持交感、迷走神经内分泌稳态,减少肾上腺素异常分泌,增加乙酰胆碱含量,降低自主神经异常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影响。现代药理学研究甘松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缬卓酮具有膜抑制及延长动作电位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阻滞多种细胞膜离子通道相关。虚阳之火上扰神明,故见头晕,五心烦热不得眠,炙远志、酸枣仁合用取其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功,配合本方中重镇安神类药物共同潜外浮之虚阳。《本草纲目》言:“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同时现代研究也证实,酸枣仁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均有明显作用。取泽泻、路路通、桑枝、通草等通经活络,利尿除湿之功,辅以交通心肾,调节脏腑功能平衡,现代研究其也有抗心肌重塑、利尿、降血压等作用。小剂量予水蛭,红花,苏木等活血通络药物,通达三焦。本方所对证之病人,以阴阳两虚为本,同时也有虚阳上浮的证候,故少量予黄芩、黄连之寒助以重镇安神药物降外浮之阳。动物实验也证明,黄连主要成分黄芩茎叶总黄酮可明显缩短实验小鼠室速,降低室颤的发生率。诸药合用以行温通阳气、滋阴复脉、降火潜阳、安神镇静之功。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粉水丸剂是一种全新的药物剂型,具有以下特点:(1)单位制剂的活性物质含量更高、药效更显著,对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更加完全,主要药效物质的含量明显提高,能够使制剂更好地发挥药效,同时可以节约中药资源。因为普通中药粉中的有效成份释放需要通过细胞膜,所以在直接内服或采用传统水煎或醇提法提取药物时,有许多有效成份未能被利用,造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粉水丸剂使药材粒度达到细胞破碎级,使药物细胞间和细胞内有效成分直接释放出来,提高了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2)增加药物的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溶出速度一般与药物颗粒比表面积呈正比,而比表面积与粒径呈反比。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粉水丸剂增大了药材的比表面积,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变大,附着力增强,使药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使药物吸收更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附子5‑7份、桂枝9‑11份、生牡蛎20‑30份、泽泻10‑20份、地骨皮20‑30份、磁石20‑40份、防己10‑30份、路路通10‑30份、炙远志10‑20份、桑白皮10‑30份、苏木5‑7份、琥珀粉5‑7份、麦冬10‑20份、桑枝9‑11份、葛根10‑20份、通草10‑30份、鳖甲10‑30份、蜣螂9‑11份、松子10‑15份、生龙骨10‑30份、龟板10‑30份、甘松9‑11份、炒枣仁10‑20份、生枣仁 10‑20份、水蛭5‑7份、红花5‑7份、黄连2‑4份、黄芩10‑15份、西洋参5‑7份、五味子5‑7份、巴戟天6‑8份、银柴胡10‑30份、生地10‑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附子5-7份、桂枝9-11份、生牡蛎20-30份、泽泻10-20份、地骨皮20-30份、磁石20-40份、防己10-30份、路路通10-30份、炙远志10-20份、桑白皮10-30份、苏木5-7份、琥珀粉5-7份、麦冬10-20份、桑枝9-11份、葛根10-20份、通草10-30份、鳖甲10-30份、蜣螂9-11份、松子10-15份、生龙骨10-30份、龟板10-30份、甘松9-11份、炒枣仁10-20份、生枣仁10-20份、水蛭5-7份、红花5-7份、黄连2-4份、黄芩10-15份、西洋参5-7份、五味子5-7份、巴戟天6-8份、银柴胡10-30份、生地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为:附子6g、桂枝10g、生牡蛎25g、泽泻15g、地骨皮25g、磁石30g、防己20g、路路通20g、炙远志15g、桑白皮20g、苏木6g、琥珀粉6g、麦冬15g、桑枝10g、葛根15g、通草20g、鳖甲20g、蜣螂10g、松子12g、生龙骨25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滔姚天阳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