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530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进一步地,该红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姜黄酮醇A、姜黄酮醇B、8‑羟基‑芳姜黄酮、α‑姜黄烯、(+)‑(S)‑芳姜黄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且均能够从姜黄植物中分离提取获得,有利于研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有效防治白粉病,降低病害危害程度,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损失,且具有低毒、低污染和靶标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一系列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杀菌剂
的植物源农药,尤其涉及一种红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黄瓜为葫芦科黄瓜属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黄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多种有益矿物质,是我国的主栽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黄瓜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更加丰富,栽培茬口划分更加细致。黄瓜白粉病由瓜类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引起,可在黄瓜整个生育期进行侵染。具潜伏期短和再侵染频繁的特性,严重影响黄瓜的质量及产量,是大田和温室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使用多菌灵、烯唑醇、腈菌唑等化学杀菌剂控制黄瓜白粉病。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导致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增加了病害防治的难度。另外,随着环境法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少含或不含化学残留物的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植物源农药以低残留、低毒或无毒、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从生物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中寻找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开发成新农药,已成为农药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姜黄(CurcumalongaL.)为姜科植物的根部。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利胆、降血脂、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感染、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衰老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也是国内外允许用于食品的重要天然色素之一。邱海荣的研究(红没药醇和姜醇的协同抗炎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08)中证实了红没药醇在人体试验条件下的抗炎性,并证明红没药醇能减轻化学引起的大鼠脚爪水肿、减轻紫外线引起的豚鼠的红斑、减轻NaOH与SDS对人的皮肤刺激。侯仰帅等(侯仰帅、姜媛媛、晏明等,柏木木屑中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抗氧化活性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3):314-318)发现含有(+)-β-柏木烯的柏木精油对沙门氏菌具有高度敏感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霍氏肠杆菌、炭疽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具有中度抑菌效果。谢晓林等(谢晓林、杨世祥、胡玉松等,超临界CO2萃取黔产干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3))研究表明含α-姜烯的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李绍平等的研究(李绍平、杨丰庆、王一涛,中药莪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2005)表明含莪术烯醇的中药莪术具有抗肿瘤、抗病原体、增强免疫、抗炎、抗早孕等多种药理作用。刘晓宇等的研究(刘晓宇、陈旭冰、陈光勇,β-石竹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与合成研究进展,林产化学与工业,2012,32(1):104-110)表明β-石竹烯具有局麻作用、抗炎作用、驱蚊虫作用、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来雨晴等(来雨晴、王美仙、解莹然等,华山松冬季挥发物检测分析,浙江农业学报,2016,28(2):284-290)测得华山松冬季挥发物中含有萜品油烯,其具有杀菌、抑菌等保健作用,在冬季对生态环境有较大贡献。孙秀燕等(孙秀燕、郑艳萍、刘志峰等,温莪术环状含氧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测试学报,2006,25(6):27-30)发现温莪术中含有莪术双环烯酮,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马赛(马赛,学位论文,束骨姜黄醇对舌癌Tca8113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河北医科大学,2011)和石光(石光,学位论文,束骨姜黄醇对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COX-2和iNOS表达的影响,河北医科大学,2011)指出束骨姜黄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芳姜黄酮作为姜黄的一种重要成分,属于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蛇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季明杰(季明杰,学位论文,中药姜黄组分芳姜黄酮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山东大学,2005)发现其具有肿瘤细胞毒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上姜黄中含有的各类化合物未见其应用于农业领域白粉病的防治。有关姜黄生物活性的研究表明,姜黄提取物有一定的杀虫和抑菌作用。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张永强等(张永强、丁伟、赵志模等,姜黄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植物保护学报,2004,31(4):390-394)报道了姜黄的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杀螨活性。Hemanta等(HemantaChowdhury,SureshWalia,VinodSSaxena.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andinsectgrowthinhibitoryactivityofmajorturmericconstituentsandtheirderivativesagainstSchistocercagregaria(Forsk)andDysdercuskoenigii(Walk)[J].PestManagementScience56:1086-1092(2000))研究了姜黄素、姜黄精油、姜黄根茎的苯提取物对红蝽若虫和沙漠蝗虫的生长抑制作用等。庞倩茹等(庞倩茹、陈义娟、郭松等,姜黄根提取物中姜黄油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作用,中国植保导刊,2015,35(2))中报道了姜科植物粗提物对黄瓜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化学杀菌剂的局限性,发展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低毒或无毒等方面的优点。寻找合适的植物源农药及其有效成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该问题,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其中,R1选自H或OH;R2选自R3选自H或进一步地,R1-R3对应地选自表1中所列基团;即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选自表1中的化合物。表1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属于红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进一步地,白粉病是瓜类白粉病。进一步地,瓜类白粉病包括黄瓜白粉病、西葫芦白粉病、南瓜白粉病、苦瓜白粉病和甜瓜白粉病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白粉病是由瓜类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引起的白粉病。进一步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农药用于白粉病的防治。进一步地,用于白粉病防治的农药中包含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地,消杀和/或抑制白粉菌的药物中包含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水溶液配置为浓度20-240μg/ml的溶液,并施于患白粉病植株的叶面。进一步地,该水溶液中包含有DMSO。进一步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提取自姜黄植物。进一步地,用于白粉病的治疗。表现为灭杀和抑制白粉菌。当然,由于对病原菌白粉菌具有灭杀和抑制作用,故而也能够预防出现白粉菌感染,从而起到预防白粉病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药物,其含有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H或OH;R2选自R3选自H或进一步地,该药物是一种农药。进一步地,该药物用于防治白粉病。进一步地,该药物用于消杀和/或抑制白粉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于防治白粉病,其中R1选自H或OH;R2选自R3选自H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该化合物选自如式II到IX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地,如式II到IX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应用,其中,R1选自H或OH;R2选自R3选自H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R3对应地选自下表中所列基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粉病是瓜类白粉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瓜类白粉病包括黄瓜白粉病、西葫芦白粉病、南瓜白粉病、苦瓜白粉病和甜瓜白粉病中的一种或多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粉病是由瓜类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光辉傅伟杰刘佳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