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833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自动控制装置、扇叶、温度感应面板、扇叶安装槽、外壳,扇叶安装槽设于外壳正面面板顶部并贯穿该面板,扇叶安装槽内设有扇叶,温度感应面板固定安装在与扇叶所在的面板互相垂直的面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风机控制装置、浮力装置、第二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气压发生装置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空调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当外界的温度较低时,驱动控制风机停止转动,当外界温度较高时,驱动控制风机正常工作,从而达到机械化控制并起到节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目前急需一种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现有技术节能式居家空调装置不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影响能源消耗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自动控制装置、扇叶、温度感应面板、扇叶安装槽、外壳,所述的扇叶安装槽设于外壳正面面板顶部并贯穿该面板,所述的扇叶安装槽内设有扇叶,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固定安装在与扇叶所在的面板互相垂直的面板上,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与自动控制装置通过电信号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由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风机控制装置、浮力装置、第二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气压发生装置组成;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第二软管控制机构均与气压发生装置相通,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与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气压发生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气压发生装置与浮力装置相通,所述的浮力装置与风机控制装置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由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压块、第一连接杆、第一活动杆、驱动杆组成,所述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一环形压块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一环形压块之间与气压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压块远离第一环形槽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动杆上,所述的第一活动杆中央被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杆远离第一环形压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软管控制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压块与驱动杆机械连接,所述的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上,在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驱动杆与第一环形压块相连接的一端带动第一环形压块随之运动,当驱动杆与第一环形压块相连接的一端向右运动时,第一环形压块与第一环形槽分离,并通过第一活动杆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一环形压块相悖运动,从而推动第二软管控制机构运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风机控制装置由浮板、卡杆、固定板、风机底座、风机组成,所述的浮板与浮力装置相连接,所述的卡杆与浮板垂直焊接,所述的卡杆远离浮板的一端与风机活动连接,所述的风机固定安装在风机底座上,所述的风机底座设于固定板,在浮力装置的作用下,浮板向上浮,并带动卡杆向上从而将风机卡住,风机停止工作,反之则风机正常工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浮力装置由U型输水管、一号腔、固定槽、二号腔组成,所述的U型输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号腔、二号腔相通,所述的U型输水管与气压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的一号腔、二号腔呈对称结构安装在固定槽上,所述的固定槽固定设于外壳内腔底部上,在第一软管控制装置与第二软管控制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水从一号腔通过U型输水管进入二号腔中,或二号腔通过U型输水管进入一号腔中,当第一环形槽与第一环形压块相向运动时,第一软管处于关闭的状态,第二软管中的输出,使得U型输水管中与之相连接的一端的由于压差的作用,将水从一号腔通过U型输水管加速输送进入二号腔中,当第二环形压块向第二环形槽所在侧运动,第二软管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软管处于通的状态,使得U型输水管中与之相连接的一端的由于压差的作用,将二号腔通过U型输水管进入一号腔中,从而控制浮板的升降,实现对风机的控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二软管控制机构由第一固定轴、第二活动杆、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第二环形压块、第二环形槽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在第二活动杆中央,所述的第二活动杆与第一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与第二环形压块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压块与第二环形槽相配合,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第二活动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向右运动,从而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带动第二环形压块推动第二环形压块往第二环形槽所在的方向运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驱动装置由电路板、气缸、气缸驱动杆、三角形固定块、线盘、活动板、第二连接杆组成,所述的电路板与气缸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的电路板与线盘电连接,所述的气缸与气缸驱动杆机械配合,所述的气缸驱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在活动板上,所述的活动板与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活动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气压发生装置机械连接,在电路板的指令下,气缸驱动气缸驱动杆活塞运动,使得活动板带动第二连接杆与气缸驱动杆反向运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接杆驱动气压发生装置运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由连接线、一号杆、重块、环形框组成,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线盘上,另一端固定在重块上,所述的一号杆的一端固定在环形框中央,另一端上设有一圆环,所述的连接线穿过该圆环,所述的驱动杆远离第一环形压块的一端与环形框机械连接并固定在环形框中央,在电路板的指令下,线盘转动,从而通过连接线控制重块的升降,从而实现一号杆在环形框上旋转,使得驱动杆随环形框转动,实现对第一环形压块的控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气压发生装置由进气管、环形腔、第三连接杆、三角形转盘、一号出口、二号出口、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四连接杆组成,所述的进气管与环形腔相通,所述的环形腔上与进气管所在侧相对的一侧上设有一号出口、二号出口,所述的一号出口、二号出口等距分布,所述的一号出口、二号出口分别与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分别设于第一环形槽与第一环形压块、第二环形压块与第二环形槽之间,所述的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形转盘上,所述的三角形转盘设于环形腔内,在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第四连接杆通过第三连接杆带动三角形转盘转动,使得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通过旋转加速后从一号出口、二号出口输出,并进入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中。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在电路板的指令下,气缸驱动气缸驱动杆活塞运动,使得活动板带动第二连接杆与气缸驱动杆反向运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接杆驱动气压发生装置运行,在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第四连接杆通过第三连接杆带动三角形转盘转动,使得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通过旋转加速后从一号出口、二号出口输出,并进入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中,在电路板的指令下,线盘转动,从而通过连接线控制重块的升降,从而实现一号杆在环形框上旋转,使得驱动杆随环形框转动,实现对第一环形压块的控制,在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驱动杆与第一环形压块相连接的一端带动第一环形压块随之运动,当驱动杆与第一环形压块相连接的一端向右运动时,第一环形压块与第一环形槽分离,并通过第一活动杆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一环形压块相悖运动,从而推动第二软管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自动控制装置(1)、扇叶(2)、温度感应面板(3)、扇叶安装槽(4)、外壳(5),所述的扇叶安装槽(4)设于外壳(5)正面面板顶部并贯穿该面板,所述的扇叶安装槽(4)内设有扇叶(2),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3)固定安装在与扇叶(2)所在的面板互相垂直的面板上,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3)与自动控制装置(1)通过电信号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1)安装在外壳(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1)由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风机控制装置(102)、浮力装置(103)、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驱动装置(105)、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气压发生装置(107)组成;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均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通,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与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与驱动装置(105)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105)与气压发生装置(107)机械配合,所述的气压发生装置(107)与浮力装置(103)相通,所述的浮力装置(103)与风机控制装置(10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自动控制装置(1)、扇叶(2)、温度感应面板(3)、扇叶安装槽(4)、外壳(5),所述的扇叶安装槽(4)设于外壳(5)正面面板顶部并贯穿该面板,所述的扇叶安装槽(4)内设有扇叶(2),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3)固定安装在与扇叶(2)所在的面板互相垂直的面板上,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3)与自动控制装置(1)通过电信号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1)安装在外壳(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1)由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风机控制装置(102)、浮力装置(103)、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驱动装置(105)、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气压发生装置(107)组成;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均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通,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与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与驱动装置(105)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105)与气压发生装置(107)机械配合,所述的气压发生装置(107)与浮力装置(103)相通,所述的浮力装置(103)与风机控制装置(10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由第一环形槽(1011)、第一环形压块(1012)、第一连接杆(1013)、第一活动杆(1014)、驱动杆(1015)组成,所述的第一环形槽(1011)与第一环形压块(1012)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环形槽(1011)与第一环形压块(1012)之间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压块(1012)远离第一环形槽(10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动杆(1014)上,所述的第一活动杆(1014)中央被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杆(1014)远离第一环形压块(10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01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013)与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压块(1012)与驱动杆(1015)机械连接,所述的驱动杆(10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控制装置(102)由浮板(1021)、卡杆(1022)、固定板(1023)、风机底座(1024)、风机(1025)组成,所述的浮板(1021)与浮力装置(103)相连接,所述的卡杆(1022)与浮板(1021)垂直焊接,所述的卡杆(1022)远离浮板(1021)的一端与风机(1025)活动连接,所述的风机(1025)固定安装在风机底座(1024)上,所述的风机底座(1024)设于固定板(10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力装置(103)由U型输水管(1031)、一号腔(1032)、固定槽(1033)、二号腔(1034)组成,所述的U型输水管(103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腔(1032)、二号腔(1034)相通,所述的U型输水管(1031)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连接,所述的一号腔(1032)、二号腔(1034)呈对称结构安装在固定槽(1033)上,所述的固定槽(1033)固定设于外壳(5)内腔底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各阿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枫雅轩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