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828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农田地表,旋耕一次;(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显著改良土壤,增产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东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因素,一般一年仅种植一季作物,常规栽培方法主要为连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作物病原菌累积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并逐渐加重。尤其是土传病害不断发生,病原菌逐渐进化加强,防治困难,成为生产的主要威胁,作物减产严重。耕层土壤变劣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微生物群落失调,养分分解作用下降。土壤中单一养分消耗较大,多年累积消耗恢复较难,随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含盐量提高,并逐渐向表层聚集,pH失衡加重。多年单一作物的连作,造成耕层土壤板结、理化性恶化,pH值增高,犁底层加深变硬严重,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多年连续生产,容易导致农田土壤结构恶化严重,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遇到降雨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易形成小水沟,水份渗入少,造成灌溉和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农田土壤风蚀与水土流失较重。农田土壤容易形成坚硬的犁底层,硬化的犁底层逐渐加厚,犁底层养分、水分匮乏,微生物大量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大,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衰减严重,作物根系下扎困难,严重影响地上作物的生长。而且东北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旋耕一次;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旋耕一次;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的深度独立地为25~4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粉碎的粒径独立地为5~25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伟平边少锋王立春张丽华赵洪祥谭国波陈宝玉王洪君曹铁华梁煊赫孟祥盟孙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