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10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包括连接片、储能簧片、调节机构、传动杆、定触点、动触点、膜盒、感温筒和毛细管,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储能簧片的上方,用于调节储能簧片的突变位移;所述传动杆连接膜盒和储能簧片;所述感温筒通过毛细管与膜盒连接;所述感温筒、毛细管和膜盒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连接片末端设有U型卡口,所述膜盒可拆卸地卡入所述U型卡口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膜盒通过连接片可拆卸地连接,膜盒等感温部件可以快速拆装,便于分拆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调温控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闪动式温控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温度感温双金属片的变形,推动储能弹簧片,使闪动式温控器的银触点产生通断动作,从而控制电器的电流接通或断开,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这类温控器的感温部分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由于此类产品将控制和感温集成,采用间接感温的方式,其感温准确性差,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变化反应速度慢。2、液涨式温控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被控制的电器产品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筒内工质的热胀冷缩,使膜盒产生位移,推动动触片,使温控器的银触点动作,从而控制电器的电流接通或断开,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这类温控器控制部分与感温部分分离,感温筒可至于电器的要求控温的区域,控温较闪动式温控更为精准。但是,其控制部分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应用于一般的家用电器中。另外,膜盒和感温筒内装有液体,结构较为脆弱,容易在运输过程损坏,运输过程需要使用避震膜独立包裹,占用空间大,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膜盒等感温部件可以快速拆装,便于分拆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可对被测物进行直接感温,测温精准,动作迅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包括连接片、储能簧片、调节机构、传动杆、定触点、动触点、膜盒、感温筒和毛细管,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储能簧片的上方,用于调节储能簧片的突变位移;所述传动杆连接膜盒和储能簧片;所述感温筒通过毛细管与膜盒连接;所述感温筒、毛细管和膜盒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连接片末端设有U型卡口,所述膜盒可拆卸地卡入所述U型卡口中。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膜盒底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通过螺栓固定设于膜盒底部,并与膜盒底面留有预定间隙;所述连接片伸入所述预定间隙中,并使所述U型卡口底部与螺栓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U型卡口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能够随膜盒内液体介质的增减而凸起或回缩。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膜盒上表面与推板连接,所述推板通过传动杆与储能簧片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轴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设于调节轴的下端,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储能簧片抵接,所述调节轴能够通过自身旋转,控制调节杆竖直伸缩,从而控制储能簧片的突变位移。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定触点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动触点通过储能簧片与第二端子连接,当未达到预定温度时,所述动触点与定触点抵接;当达到或超过预定温度时,所述储能簧片能够在传动杆的推动下向上突跳,使动触点与定触点分离。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弹性膜具有波浪形表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弹性膜具有环形设置的波浪形缓冲结构,其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平面,通过所述连接平面与推板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感温筒上设有连接机构,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将感温筒与被测温物体抵接。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膜盒通过连接片可拆卸地连接,膜盒等感温部件可以快速拆装,便于分拆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本技术通过感温筒对被测物进行直接感温,并通过物理方式传递到膜盒中,测温精准,动作迅捷。通过膜盒的膨胀推动储能簧片移动,从而分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控制部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另外,本技术感温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控制部分不受被测物体的温度变化影响,使得控制更为稳定,工作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式温控器,包括连接片31、储能簧片1、调节机构2、传动杆3、定触点4、动触点5、膜盒6、感温筒7和毛细管8,所述调节机构2设于储能簧片1的上方,用于调节储能簧片1的突变位移;所述传动杆3连接膜盒6和储能簧片1;所述感温筒7通过毛细管8与膜盒6连接;所述感温筒7、毛细管8和膜盒6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连接片31末端设有U型卡口311,所述膜盒6可拆卸地卡入所述U型卡口311中。所述膜盒6底部设有卡块32,所述卡块32通过螺栓固定设于膜盒6的底部,并与膜盒6的底面留有预定间隙;所述连接片31伸入所述预定间隙中,并使所述U型卡口311底部与螺栓抵接。为了便于螺栓进入U型卡口311中,所述U型卡口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312。采用上述结构,膜盒6、毛细管8和感温筒7可以独立保存和运输,在装入电器的最后一刻,或者在温控器与对应的电器连接后再组装在连接片上,便于降低温控器的运输成本。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轴21和调节杆22,所述调节杆22设于调节轴21的下端,所述调节杆22的下端与储能簧片1抵接,所述调节轴21能够通过自身旋转,控制调节杆22竖直伸缩,从而控制储能簧片1的突变位移。所述定触点4与第一端子41连接,所述动触点5通过储能簧片1与第二端子51连接,当未达到预定温度时,所述动触点5与定触点4抵接;当达到或超过预定温度时,所述储能簧片1能够在传动杆3的推动下向上突跳,使动触点5与定触点4分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感温筒7置于被测区域或与被测物体抵接,当被测物体的温度升到并逐渐达到预设温度时,感温筒7内的液体介质热胀冷缩,通过毛细管8流入膜盒6中,膜盒6向上凸出,通过传动杆3使储能簧片1向上移动,储能簧片1到达突变位置,使设于储能簧片1上的动触点5向上移动,与定触点4脱离,切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连接断开。本技术通过感温筒7对被测物进行直接感温,并通过物理方式传递到膜盒6中,测温精准,动作迅捷。通过膜盒6的膨胀推动储能簧片1移动,从而分断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控制部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另外,本实施例中感温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控制部分不受被测物体的温度变化影响,使得控制更为稳定,工作寿命长。优选地,所述膜盒6上表面设有弹性膜61,能够随膜盒6内液体介质的增减而凸起或回缩。更优地,为了提升弹性膜61的形变能力,所述弹性膜61具有波浪形表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膜61具有环形设置的波浪形缓冲结构,其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平面611,通过所述连接平面611与推板9连接。所述波浪形缓冲结构提升了弹性膜61的形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此结构能够使连接平面611竖直上升或下降,保证膜盒6的膨胀量与被测温度呈预定的函数关系,提升温控器的工作可靠性。优选地,所述膜盒6上表面与推板9连接,所述推板9通过传动杆3与储能簧片1连接。通过推板9的杠杆作用,能够减低膜盒6推动储能簧片1所需的位移,提高感温精度。优选地,所述感温筒7上设有连接机构(图中未画出),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将感温筒7与被测温物体抵接。所述连接机构可以是螺帽或者是卡头,通过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片、储能簧片、调节机构、传动杆、定触点、动触点、膜盒、感温筒和毛细管,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储能簧片的上方,用于调节储能簧片的突变位移;所述传动杆连接膜盒和储能簧片;所述感温筒通过毛细管与膜盒连接;所述感温筒、毛细管和膜盒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连接片末端设有U型卡口,所述膜盒可拆卸地卡入所述U型卡口中;所述U型卡口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片、储能簧片、调节机构、传动杆、定触点、动触点、膜盒、感温筒和毛细管,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储能簧片的上方,用于调节储能簧片的突变位移;所述传动杆连接膜盒和储能簧片;所述感温筒通过毛细管与膜盒连接;所述感温筒、毛细管和膜盒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连接片末端设有U型卡口,所述膜盒可拆卸地卡入所述U型卡口中;所述U型卡口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盒底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通过螺栓固定设于膜盒底部,并与膜盒底面留有预定间隙;所述连接片伸入所述预定间隙中,并使所述U型卡口底部与螺栓抵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盒上表面设有弹性膜,能够随膜盒内液体介质的增减而凸起或回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连接片的混合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盒上表面与推板连接,所述推板通过传动杆与储能簧片连接。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捷扬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