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09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包括外壳、通过两个安装块与外壳连接的碳化硅磁芯、多组按照需要进行缠绕的漆包线,还包括绝缘结构散热装置,所述绝缘结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管、导热铜片、冷却管、扇叶、水泵、支撑杆、水箱、水力转轮、传动轴,此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导热铜片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导热效率,使变压器内部的热量及时的散发到散热管中,对散热管进行缠绕式水冷比传统的空气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水力转轮的存在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扇叶的动能,节省了能量,还加快了散热管和冷却管附近的空气流动,使散热更好更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
本技术涉及绝缘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
技术介绍
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常用于变压器中,是以碳化硅磁芯代替之前的铁芯,此种由碳化硅磁芯及缠绕在其之上的漆包线组成的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在电流过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普通的油浸式冷却方式效果并不好,容易导致变压器内部温度过高,容易由此引发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包括外壳、通过两个安装块与外壳连接的碳化硅磁芯、多组按照需要进行缠绕的漆包线,还包括绝缘结构散热装置;所述绝缘结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管、导热铜片、冷却管、扇叶、水泵、支撑杆、水箱、水力转轮、传动轴,所述散热管的两端与外壳的侧壁贯通连接,两个所述对称的导热铜片的一端与碳化硅磁芯连接,导热铜片的另一端延伸进散热管的内部,散热管的外侧壁缠绕连接有冷却管,冷却管的一端穿过水箱的侧壁并贯通连接水泵的输出端,冷却管的另一端穿过水箱的侧壁并向下弯折,所述水箱的外底壁通过支撑杆与外壳的外侧壁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包括外壳(1)、通过两个安装块与外壳(1)连接的碳化硅磁芯(2)、多组按照需要进行缠绕的漆包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结构散热装置(4);所述绝缘结构散热装置(4)包括散热管(41)、导热铜片(42)、冷却管(43)、扇叶(44)、水泵(45)、支撑杆(46)、水箱(47)、水力转轮(48)、传动轴(49),所述散热管(41)的两端与外壳(1)的侧壁贯通连接,两个所述对称的导热铜片(42)的一端与碳化硅磁芯(2)连接,导热铜片(42)的另一端延伸进散热管(41)的内部,散热管(41)的外侧壁缠绕连接有冷却管(43),冷却管(43)的一端穿过水箱(4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感应圈缠绕式绝缘结构,包括外壳(1)、通过两个安装块与外壳(1)连接的碳化硅磁芯(2)、多组按照需要进行缠绕的漆包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结构散热装置(4);所述绝缘结构散热装置(4)包括散热管(41)、导热铜片(42)、冷却管(43)、扇叶(44)、水泵(45)、支撑杆(46)、水箱(47)、水力转轮(48)、传动轴(49),所述散热管(41)的两端与外壳(1)的侧壁贯通连接,两个所述对称的导热铜片(42)的一端与碳化硅磁芯(2)连接,导热铜片(42)的另一端延伸进散热管(41)的内部,散热管(41)的外侧壁缠绕连接有冷却管(43),冷却管(43)的一端穿过水箱(47)的侧壁并贯通连接水泵(45)的输出端,冷却管(43)的另一端穿过水箱(47)的侧壁并向下弯折,所述水箱(47)的外底壁通过支撑杆(4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化冰霖蔡燚鹏张金成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