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02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检测平台、脱泡机、合格品收集箱、摄像头、显示器、触摸屏取放结构;所述检测平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玻璃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第一波纹软管、第二波纹软管、第三波纹软管、第四波纹软管、检测膜、检测框架;触摸屏取放结构包括:第四支架、第三固定板、承重绳、操作杆、圆筒、电动伸缩杆、吸盘、滑轮、牵引绳、圆环、电机、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检测除气泡存在效率和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除气泡的效率和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
技术介绍
触摸屏(touch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触摸屏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贴片机,用于将保护膜贴合在触摸屏元件上,由于贴合的各种情况,贴合后部分触摸屏元件的膜与元件间会有气泡,气泡将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在点胶将元件与玻璃贴合后也会有气泡。在现有技术中,首先是在后续的工位中安排多个人员对贴合后的元件进行气泡检测,由于是人工用肉眼检测,效率较低且准确率较低,然后再将判断出有气泡的元件放入脱泡机中除气泡,且检测的过程中人体参与,容易造成静电损坏,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检测除气泡存在效率和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除气泡的效率和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检测平台、脱泡机、合格品收集箱、摄像头、显示器、触摸屏取放结构;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平行排列,第一传输带一端延伸至贴合机,第一传输带上方设有检测平台,第二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左侧,第二传输带一端延伸至检测平台左侧,第二传输带另一端延伸至脱泡机;第三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右侧,第三传输带一端延伸至检测平台右侧,第三传输带另一端延伸至合格品收集箱;所述检测平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玻璃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第一波纹软管、第二波纹软管、第三波纹软管、第四波纹软管、检测膜、检测框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的一端均与固定底座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二支架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第一LED照明灯连接;第二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第二LED照明灯连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玻璃板侧面连接;在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板、玻璃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分别位于玻璃板的上方和下方;第三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三波纹软管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摄像头与显示器连接;第四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四波纹软管另一端与检测框架侧面连接,检测膜覆盖在检测框架上表面;检测膜的透光率为50%至80%,检测膜为黑膜;触摸屏取放结构包括:第四支架、第三固定板、承重绳、操作杆、圆筒、电动伸缩杆、吸盘、滑轮、牵引绳、圆环、电机、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四支架一端与固定底座连接,第四支架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板连接,承重绳上端与第三固定板连接,承重绳下端与操作杆中部连接;圆筒上端与操作杆前端连接,圆筒下端与吸盘上表面连接,圆筒下端为开口状,电动伸缩杆上端与圆筒内顶面连接,电动伸缩杆下端向吸盘上表面延伸,电动伸缩杆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滑轮安装在操作杆前端上表面,电机固定在操作杆后端,电机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吸盘下表面嵌入有与吸盘开口尺寸匹配的圆环,圆环采用橡胶制成;牵引绳一端与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后与吸盘下表面侧边连接;其中,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表面均贴有橡胶膜,所述装置还包括:离子风机和第五波纹软管,第五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五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离子风机连接。其中,本技术的原理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只有一个传输带,贴片完成后的触摸屏元件放置在传输带上,然后检测人员手动拿起触摸屏元件用肉眼进行气泡检测,然后将检测合格的放回传输带,不合格的放置在一边,用肉眼检测需要观看较长的时间,且容易观察失误较小的气泡不容易被发现,导致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本申请中的装置首先具有3个功能不同的传输带,第一传输带用于传输带检测触摸屏元件,第二传输带用于传输检测出的具有气泡的触摸屏元件;第三传输带用于传输检测出的没有气泡的元件;当贴片完成后的元件在传输带上传输后,本申请首先利用触摸屏取放结构取放元件,避免了传统的人工手动接触,避免了静电对元件造成损坏,安全性较高,触摸屏取放结构具体的实用原理为:工人操作操作杆,利用承重绳对整个触摸屏取放结构的悬挂,使用方便省力便于移动和调整,移动操作杆使得吸盘下端与传输带上的元件接触,然后通过控制开关使得电动伸缩杆伸长,伸长的电动伸缩杆压缩吸盘,使得吸盘吸附住元件,然后将元件移动至检测平台,然后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机,电机转动通过牵引绳和滑轮转动,最后将吸盘的边缘拉起,吸盘的边缘拉起后漏气失去吸附力,元件被放置在检测平台上,由于吸盘下表面嵌入有与吸盘开口尺寸匹配的圆环,圆环采用橡胶制成,在电机关闭后,圆环利用弹力回复吸盘的初始状态,便于下次吸附使用,整个取放元件的过程没有人体接触,避免了静电的损坏,安全性较高。进一步的,利用本申请中的检测平台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对元件是否有气泡进行检查,具体为:当元件被放置在检测平台后,元件被放置在检测膜上,然后打开检测膜上下的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然后通过摄像头采集膜上元件的图像传输至显示器显示,工人通过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判断元件内是否有气泡,由于通过上下打光,使得元件的光照的通透性增加,便于更加容易发现气泡,且采用了显示器和摄像头配合代替了传统的肉眼观察,效率和准确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且关键是检测膜的透光率为50%至80%,检测膜为黑膜这样更容易发现气泡,因为气泡在元件中呈现的是白点,采用透光率为50%至80%的检测膜便于光照的穿透,保障元件的观察通透效果,而使用黑膜是为了便于将白点气泡与黑膜形成色差更加便于观察快速发现,而采用波纹软管是利用波纹软管的可弯曲定型,便于对光照的方向和角度进行调整。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对元件进行静电防护,本申请中在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表面均贴有橡胶膜,利用橡胶膜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利用离子风机可以将产生的静电除去。进一步的,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表面均设有多个凹槽。设置凹槽便于放置触摸屏元件。进一步的,固定底座底部设有带刹脚轮。利用带刹脚轮便于移动底座。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操作间和操作椅,检测平台、触摸屏取放结构、操作椅均位于操作间内。设置操作椅便于操作员操作,利用操作间可以对装置进行整体保护。进一步的,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形状和尺寸匹配。进一步的,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杆,调整杆一端与摄像头侧面连接。利用调整杆便于对摄像头进行调整,便于采集图像。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检测除气泡存在效率和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除气泡的效率和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检测平台、脱泡机、合格品收集箱、摄像头、显示器、触摸屏取放结构;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平行排列,第一传输带一端延伸至贴合机,第一传输带上方设有检测平台,第二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左侧,第二传输带一端延伸至检测平台左侧,第二传输带另一端延伸至脱泡机;第三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右侧,第三传输带一端延伸至检测平台右侧,第三传输带另一端延伸至合格品收集箱;所述检测平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玻璃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第一波纹软管、第二波纹软管、第三波纹软管、第四波纹软管、检测膜、检测框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的一端均与固定底座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二支架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第一LED照明灯连接;第二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第二LED照明灯连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玻璃板侧面连接;在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板、玻璃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分别位于玻璃板的上方和下方;第三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三波纹软管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摄像头与显示器连接;第四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四波纹软管另一端与检测框架侧面连接,检测膜覆盖在检测框架上表面;检测膜的透光率为50%至80%,检测膜为黑膜;触摸屏取放结构包括:第四支架、第三固定板、承重绳、操作杆、圆筒、电动伸缩杆、吸盘、滑轮、牵引绳、圆环、电机、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四支架一端与固定底座连接,第四支架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板连接,承重绳上端与第三固定板连接,承重绳下端与操作杆中部连接;圆筒上端与操作杆前端连接,圆筒下端与吸盘上表面连接,圆筒下端为开口状,电动伸缩杆上端与圆筒内顶面连接,电动伸缩杆下端向吸盘上表面延伸,电动伸缩杆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滑轮安装在操作杆前端上表面,电机固定在操作杆后端,电机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吸盘下表面嵌入有与吸盘开口尺寸匹配的圆环,圆环采用橡胶制成;牵引绳一端与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后与吸盘下表面侧边连接;其中,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表面均贴有橡胶膜,所述设备还包括:离子风机和第五波纹软管,第五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五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离子风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除气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检测平台、脱泡机、合格品收集箱、摄像头、显示器、触摸屏取放结构;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平行排列,第一传输带一端延伸至贴合机,第一传输带上方设有检测平台,第二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左侧,第二传输带一端延伸至检测平台左侧,第二传输带另一端延伸至脱泡机;第三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右侧,第三传输带一端延伸至检测平台右侧,第三传输带另一端延伸至合格品收集箱;所述检测平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玻璃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第一波纹软管、第二波纹软管、第三波纹软管、第四波纹软管、检测膜、检测框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的一端均与固定底座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二支架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第一LED照明灯连接;第二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波纹软管另一端与第二LED照明灯连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玻璃板侧面连接;在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板、玻璃板、第二固定板,第一LED照明灯、第二LED照明灯分别位于玻璃板的上方和下方;第三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三波纹软管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摄像头与显示器连接;第四波纹软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四波纹软管另一端与检测框架侧面连接,检测膜覆盖在检测框架上表面;检测膜的透光率为50%至80%,检测膜为黑膜;触摸屏取放结构包括:第四支架、第三固定板、承重绳、操作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斌李天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车载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