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胥杭君专利>正文

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801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过流继电器、发热片、风扇、热敏电阻、温控开关、电位器、迟滞比较器、光耦器和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用了机械式的开关和一个迟滞比较器作为逻辑功能的控制核心,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程度,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小装置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出现故障的的可能性。简化的结构可保证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创新性的将机械式开关和迟滞比较器相结合实现的控制逻辑,结构简单,功能易行、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工作更为稳定、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维护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材料基础上,很多高灵敏度探测器及传感器对工作温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其中很多并不能适应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工作。且大多数传感器均需应用于偏远且无法让技术人员长期值守的地方,所以其需要外加自动保温装置。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自动保温装置其控制核心均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以达到自动保持相关仪器正常工作温度。现有装置虽然应用单片机可以实现自动保温的控制逻辑,进一步实现保温装置的功能,但由于其采用了集成电路芯片及大量外围电路,故而增加了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且相关芯片自身也不适合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过流继电器、发热片、风扇、热敏电阻、温控开关、电位器、迟滞比较器、光耦器和二极管,电源正极同时与过流继电器的第二引脚、温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迟滞比较器的正极电源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同时与发热片的第一端、风扇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位器的第一端、迟滞比较器的负极电源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过流继电器的第一引脚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温控开关的中心端连接,温控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风扇的第二端、发热片的第二端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发射极连接,热敏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迟滞比较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和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迟滞比较器的输出端和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连接,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迟滞比较器的负极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二端、电位器的滑动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基极同时与感光管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仅用了机械式的开关和一个迟滞比较器作为逻辑功能的控制核心,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程度,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小装置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出现故障的的可能性。简化的结构可保证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创新性的将机械式开关和迟滞比较器相结合实现的控制逻辑,结构简单,功能易行、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工作更为稳定、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维护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过流继电器K、发热片PTC、风扇M、热敏电阻RT、温控开关S、电位器RP、迟滞比较器IC、光耦器VG和二极管D,电源正极同时与过流继电器K的第二引脚、温控开关S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迟滞比较器IC的正极电源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同时与发热片PTC的第一端、风扇M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迟滞比较器IC的负极电源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过流继电器K的第一引脚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温控开关S的中心端连接,温控开关S的第二端同时与风扇M的第二端、发热片PTC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与光耦器VG内感光管的发射极连接,热敏电阻RT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同时与迟滞比较器IC的正极信号输入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同时与迟滞比较器IC的输出端和光耦器VG内发光管的正极连接,光耦器VG内发光管的负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迟滞比较器IC的负极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二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光耦器VG内感光管的基极同时与感光管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本技术的核心功能实现过程为首先通过机械式的温控开关S设定一个温度值,作为其中的一个温度限,然后在电路中使用一个阻值为10k的NTC型的热敏电阻RT,型号为MF52AT,其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输入迟滞比较器LM393中的电流大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而迟滞比较器LM1393的上下门限及其门限范围已知,所以迟滞比较器IC输入的电流的对应输出会受到相应门限的限制。然后从迟滞比较器IC输出的电流再通过一个光耦器VG对电路光耦右部的电路电流进行控制。其具体过程为首先启动电路预加热部分进行预加热,当到达设定的温度值后开关跳转,电路预加热部分停止工作而电路保温部分开始工作。为了保证PTC所产生的热量能最大化的被利用,故采用一块铝制的散热鳍片,其底座与PTC发热片发热部分相连,并在接触部分辅以少些硅脂以增大其接触面积,然后使用电机驱动风扇将热量迅速大量的吹出,使得装置能实现预热及保温的功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过流继电器、发热片、风扇、热敏电阻、温控开关、电位器、迟滞比较器、光耦器和二极管,电源正极同时与过流继电器的第二引脚、温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迟滞比较器的正极电源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同时与发热片的第一端、风扇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位器的第一端、迟滞比较器的负极电源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过流继电器的第一引脚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温控开关的中心端连接,温控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风扇的第二端、发热片的第二端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发射极连接,热敏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迟滞比较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和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迟滞比较器的输出端和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连接,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迟滞比较器的负极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二端、电位器的滑动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基极同时与感光管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端环境下的自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过流继电器、发热片、风扇、热敏电阻、温控开关、电位器、迟滞比较器、光耦器和二极管,电源正极同时与过流继电器的第二引脚、温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迟滞比较器的正极电源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同时与发热片的第一端、风扇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位器的第一端、迟滞比较器的负极电源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过流继电器的第一引脚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温控开关的中心端连接,温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杭君吴宽宽郭梦生赵晨峰
申请(专利权)人:胥杭君吴宽宽郭梦生赵晨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