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继电器校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967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其包括气体存储单元、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核心处理器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早期SF6密度继电器故障检测和故障部位的判断;容易携带、操作方便、零排放、经济环保,不受现场的电场、磁场、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很适合现场应用;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早期SF6密度继电器故障检测和故障部位的判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度继电器校验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
技术介绍
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同其他压力计一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报警和闭锁值会产生一定的飘移,加上温度补偿材料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因材料老化变形,会使报警和闭锁值产生较大误差;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安装在现场后因不经常动作,经过一段时期后常出现动作不灵活或触点接触不良的现象。这些因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力表失灵或失准造成的事故或事故隐患广泛存在。因此,DL/T11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以及国家电网公司新颁布的《18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中明确规定:六氟化硫压力表和密度继电器应定期进行校验。对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预防性试验,是防患于未然,保障电力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措施。目前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校验存在主要问题1、六氟化硫气体的各项参数受环境因素尤其是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当环境温度突变时易导致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误动作。对六氟化硫气体温度的测量大都是采用铂电阻实现校验温度采集,温度采集精度低,系统采集的校验温度与被校验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实际温度存在较大差异,使校验结果偏离实际值,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现场曾出现过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同一密度继电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校验结果不同的事例。2、绝大部分仪表测试时对气路采用自然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检测数据的采集与数据处理均采取人工的方法,该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测试精度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通过对环境温度自动采集、密度继电器触点压力动作值精确采集,实现压力P20高精准有效变换,解决了压力和温度数值易受外界影响,检测结果重复性好、可靠性高。检测气体封闭在装置内自动循环,无SF6气体泄漏、零排放、经济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其包括气体存储单元、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核心处理器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所述核心处理器单元的分别与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端、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安装于气体存储单元内;所述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内;所述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在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上;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与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与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与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气路连接;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与气体存储单元之间气路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存储单元为对预充气体或自动循环回收的气体存储容器;所述气体存储单元通过一气体预充接口充入预充气体。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与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的气路;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与气体存储单元之间的气路为密封的气路。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为气泵。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均采用流量比例阀。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与核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的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早期SF6密度继电器故障检测和故障部位的判断;容易携带、操作方便、零排放、经济环保,不受现场的电场、磁场、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很适合现场应用;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早期SF6密度继电器故障检测和故障部位的判断。容易携带、操作方便、零排放、经济环保,不受现场的电场、磁场、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很适合现场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原理框图。【标号说明】1为气体预充接口单元:2为气体储存单元;3为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存储容器气体压力检测单元);4为环境温度检测单元;5为核心处理器单元;6为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7为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8为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9为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缓冲回收容器的校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10为第一校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11为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校验气体高精度压力检测单元);12为本装置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接口单元:13为第二校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其包括气体存储单元、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核心处理器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所述核心处理器单元的分别与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端、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安装于气体存储单元内;所述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内;所述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在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上;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与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与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与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气路连接;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与气体存储单元之间气路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存储单元为对预充气体或自动循环回收的气体存储容器;所述气体存储单元通过一气体预充接口充入预充气体。本技术的主要原理框图参见图1,其中:1为气体预充接口单元:2为气体储存单元;3为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存储容器气体压力检测单元);4为环境温度检测单元;5为核心处理器单元;6为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7为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8为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9为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缓冲回收容器的校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10为第一校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11为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校验气体高精度压力检测单元);12为本装置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接口单元:13为第二校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当新机使用前通过气体预充接口单元预先充入检测气体。气体储存单元2为装置预充气体或自动循环回收的气体存储容器。核心处理器单元5处理各个单元的相互控制核心处理器。核心处理器单元5通过对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3存储容器气体压力进行实时检测,以达到控制存储气体的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单元核心处理器5通过环境温度检测单元4获得当前工作环境温度。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检测单元4检测到的工作环境温度、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检测的校验压力控制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执行压力P20转换。其中P20有效压力转换单元7用于对SF6密度继电器触点压力动作值精确采集及P20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存储单元、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核心处理器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所述核心处理器单元的分别与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安装于气体存储单元内;所述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内;所述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在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上;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与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与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与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气路连接;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与气体存储单元之间气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度继电器校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存储单元、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核心处理器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所述核心处理器单元的分别与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循环气体控制执行单元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安装于气体存储单元内;所述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校验气体缓冲回收容器单元内;所述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在与被校验的密度继电器连接的接口单元上;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及第二气体降压调节单元分别与第三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降压调节单元与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单元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登林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加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