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84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属于水泵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包括轴向设有通孔的泵本体,泵本体一端同轴设有与外部的电机密封连接的泵盖,泵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出水管的出水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同轴设有连接进水管的进水通孔,泵本体的通孔与进水通孔轴向连通等。本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的优点在于:固定底座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与泵本体的夹角角度,方便了进水管根据管网的现实情况进行角度调节,节省了弯管成本,并降低了因安装多个弯管带来的对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泵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泵出水口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大多数用户在安装时,为了满足管网设计需要,需要通过很多弯头进行方向变换,安装成本较高,并且占用较大空间,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多的弯头还会使漏水的概率加大,另外,因为一般弯头在出水口,会对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造成影响,降低系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解决现有泵体结构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不能调整其之间的夹角,导致在安装时泵体结构和管网连接时需要多个弯头来完成方向变换的问题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便于和管网连接的多角度变换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包括轴向设有通孔的泵本体,泵本体一端同轴设有与外部的电机密封连接的泵盖,泵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出水管的出水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同轴设有连接进水管的进水通孔,泵本体的通孔与进水通孔轴向连通,泵本体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底座与泵本体相对旋转角度的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包括轴向设有通孔的泵本体(1),所述的泵本体(1)一端同轴设有与外部的电机(a)密封连接的泵盖(2),所述的泵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出水管(4)的出水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3),所述的固定底座(3)上同轴设有连接进水管(5)的进水通孔,所述的泵本体(1)的通孔与进水通孔轴向连通,所述的泵本体(1)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相对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且所述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5)在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相对旋转角度时保持不接触,所述的泵体口环(7)设于该泵本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包括轴向设有通孔的泵本体(1),所述的泵本体(1)一端同轴设有与外部的电机(a)密封连接的泵盖(2),所述的泵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出水管(4)的出水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3),所述的固定底座(3)上同轴设有连接进水管(5)的进水通孔,所述的泵本体(1)的通孔与进水通孔轴向连通,所述的泵本体(1)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相对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且所述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5)在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相对旋转角度时保持不接触,所述的泵体口环(7)设于该泵本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泵本体(1)的另一端上且与其呈同轴设置的调节座(61),设于固定底座(3)上的若干主调节孔(62),所有的主调节孔(62)间隔均匀的分布于以固定底座(3)的轴线为圆心的且半径相同的圆周上,所述的调节座(61)上设有若干从调节孔(63),所有的从调节孔(63)与所有的主调节孔(62)呈大小、形状、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所述的主调节孔(62)和与其对应的一个从调节孔(63)通过一调节螺接件(64)连接;所述的泵体口环(7)设于泵本体(1)靠近角度调节组件一端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子组件,所述的密封子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底座(3)上的凸设于进水通孔周侧的圈形压条(651)和开设于调节座(61)上位于泵本体(1)的通孔周侧的圈形密封槽(652),所述的圈形压条(651)与圈形密封槽(6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璩克旺关新绍程文杰布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志驱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