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79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开窗挡水条,涉及内开窗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内开窗挡水条,在进入到密封腔室的雨水流量较大时,部分雨水会从挡水条与内扇的连接处渗入到室内,其防渗透性能较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扇和外框,还包括与内扇外侧固定连接的挡体,所述挡体包括与内扇外侧垂直连接的水平板、与内扇外侧平行的竖直板以及置于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倾斜向下面向内扇外侧,具有将内扇外侧上部的雨水排放至窗外,提高内开窗挡水条的防渗透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开窗挡水条
本技术涉及内开窗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开窗挡水条。
技术介绍
内开窗是一种打开后整体置于室内的窗,随着现代建筑高度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玻璃窗被大风吹落摔碎的声音是屡见不鲜。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内开窗运用将成为趋势。现检索到公告号为CN205153948U,公告日为2016年4月13日的中国专利,该方案公开了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包括位于外框两端的外框密封条一及外框密封条二,外框与内扇间通过外框密封条一及外框密封条二密封,在由外框、内扇、外框密封条一及外框密封条二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设有挡水条及挡水密封条,挡水条与挡水密封条相互压紧从而将密封空间分隔为两个密封腔室,其中一个密封腔室与位于外框上的排水孔相通。上述引用文件中的内开窗挡水条结构,当内扇外侧上部的雨水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部分雨水沿内扇与外框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密封腔室内,进入到密封腔室内的水在挡水条的阻挡作用下从排水孔排出。但是,当进入到密封腔室的雨水流量较大时,部分雨水会从挡水条与内扇的连接处渗入到室内,其防渗透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具有将内扇外侧上部的雨水排放至窗外,提高内开窗挡水条的防渗透性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包括内扇和外框,还包括与内扇外侧固定连接的挡体,所述挡体包括与内扇外侧垂直连接的水平板、与内扇外侧平行的竖直板以及置于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倾斜向下面向内扇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扇与外框闭合时,内扇外侧上部的雨水向下流到水平板上面,然后经引流板倾斜向下排向窗外,竖直板阻挡室外飘向内扇与外框连接处的雨水;在内扇与外框打开的过程中,水平板逐渐倾斜,便于将内扇外侧上部残留的雨水倾斜向下排向窗外;减少雨水从内扇与外框连接处渗入室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内开窗挡水条的防渗透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板与水平板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35度-150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扇与外框打开的过程中,避免引流板因倾斜向下指向室内而将雨水引入室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引流板使用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扇外侧固定连接有插接部;所述竖直板和引流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卡体;所述卡体、水平板和引流板之间形成供插接部插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接部和插槽插接,使得挡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部为U型状,所述插接部的端口朝向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U型状,在插接部与插槽插接的过程中,便于插接部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使得挡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体内部中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卡体的制成用料,降低了卡体的制作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板面向卡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插接部的上表面设有供第一凸起卡接的第一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凸起和第一卡槽卡接,减少挡体在自身重力和雨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挡体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体面向水平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插接部的下表面设有供第二凸起卡接的第二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凸起和第二卡槽,减少卡体因在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而与插接部脱离相邻插接状态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挡体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弹性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体,使得水平板和卡体在弹性体的弹力作用下与插接部连接紧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内扇与外框闭合时,内扇外侧上部的雨水向下流到水平板上面,然后经引流板倾斜向下排向窗外,竖直板阻挡室外飘向内扇与外框连接处的雨水;在内扇与外框打开的过程中,水平板逐渐倾斜,便于将内扇外侧上部残留的雨水倾斜向下排向窗外;减少雨水从内扇与外框连接处渗入室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内开窗挡水条的防渗透性能;利用插接部和插槽插接,使得挡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利用第一凸起和第一卡槽卡接,减少挡体在自身重力和雨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挡体使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挡体与插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中:1、内扇;11、外框;2、挡体;21、水平板;22、引流板;23、竖直板;24、卡体;25、第一凸起;26、第二凸起;27、插槽;3、插接部;31、第一卡槽;32、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如图1所示,包括内扇1和外框11,内扇1外侧固定连接有挡体2。挡体2包括与内扇1外侧垂直连接的水平板21、与内扇1外侧平行的竖直板23以及置于水平板21和竖直板23之间的引流板22。引流板22倾斜向下面向内扇1外侧,本实施例中的水平板21、引流板22和竖直板23一体成型。在内扇1与外框11闭合时,内扇1外侧上部的雨水向下流到水平板21上面,然后经引流板22倾斜向下排向窗外,竖直板23阻挡室外飘向内扇1与外框11连接处的雨水;在内扇1与外框11打开的过程中,水平板21逐渐倾斜,便于将内扇1外侧上部残留的雨水倾斜向下排向窗外;减少雨水从内扇1与外框11连接处渗入室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内开窗挡水条的防渗透性能。如图1所示,引流板22与水平板21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35度-150度,本实施例中采用135度。在内扇1与外框11打开的过程中,避免引流板22因倾斜向下指向室内而将雨水引入室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引流板22使用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内扇1外侧固定连接有插接部3。竖直板23和引流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卡体24。卡体24、水平板21和引流板22之间围合形成供插接部3插接的插槽27。利用插接部3和插槽27插接,使得挡体2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接部3采用U型状,插接部3的端口朝向插槽27。利用U型状,在插接部3与插槽27插接的过程中,便于插接部3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使得挡体2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如图2所示,卡体24内部中空。减少卡体24的制成用料,降低了卡体24的制作成本。如图2所示,水平板21面向卡体24的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一凸起25,插接部3的上表面开设有供第一凸起25卡接的第一卡槽31。利用第一凸起25和第一卡槽31卡接,减少挡体2在自身重力和雨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挡体2使用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卡体24面向水平板2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二凸起26,插接部3的下表面开设有供第二凸起26卡接的第二卡槽32。利用第二凸起26和第二卡槽32,减少卡体24因在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而与插接部3脱离相邻插接状态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挡体2使用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26均为由塑料制成的弹性体。利用弹性体,使得水平板21和卡体24在弹性体的弹力作用下与插接部3连接紧密。工作原理:在内扇1与外框11闭合时,内扇1外侧上部的雨水向下流到水平板21上面,然后经引流板22倾斜向下排向窗外,竖直板23阻挡室外飘向内扇1与外框11连接处的雨水;在内扇1与外框11打开的过程中,水平板21逐渐倾斜,便于将内扇1外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包括内扇(1)和外框(11),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内扇(1)外侧固定连接的挡体(2),所述挡体(2)包括与内扇(1)外侧垂直连接的水平板(21)、与内扇(1)外侧平行的竖直板(23)以及置于水平板(21)和竖直板(23)之间的引流板(22);所述引流板(22)倾斜向下面向内扇(1)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包括内扇(1)和外框(11),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内扇(1)外侧固定连接的挡体(2),所述挡体(2)包括与内扇(1)外侧垂直连接的水平板(21)、与内扇(1)外侧平行的竖直板(23)以及置于水平板(21)和竖直板(23)之间的引流板(22);所述引流板(22)倾斜向下面向内扇(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板(22)与水平板(21)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35度-15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其特征是:所述内扇(1)外侧固定连接有插接部(3);所述竖直板(23)和引流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卡体(24);所述卡体(24)、水平板(21)和引流板(22)之间形成供插接部(3)插接的插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李通叶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厦建辉门窗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