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力专利>正文

一种路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661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锥,包括底座、锥壳,设置在锥壳内的吸罩和地胶混合推挤装置;底座无底板、四周设有侧壁;底座的顶面设有安放口;地胶混合推挤装置位于吸罩的上方;地胶混合推挤装置设置有螺杆、套盖、胶液缸、“Y”形混合排放管和刺刀式推挤器;胶液缸间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分别置有袋装溶液,用于混合成凝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带凝胶混合生成装置;在平坦光洁的路面可直接产生负压吸附其上;而在粗糙、有尘土的路面可以打凝胶后再吸附。混胶装置使用袋装溶液,保用时间长,且易于更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抗风、抗碰撞性能,稳定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锥
本技术涉及交通管理设施,具体说是一种路锥。
技术介绍
路锥广泛应用于交通管制和道路施工中。人们最常见到的路锥就是一个带底座的塑料椎体,这种路锥稳定性很差,稍微大一点的风就可以将其吹偏移位或翻倒。对此,人们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加以改进。比如,专利公开号CN107794853A的中国专利,在路锥内采用支撑部和环形沙袋来加重路锥的稳定性;再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6906764A的中国专利,采用了比较新颖的可缩式的桶环结构,但采用的稳定方式仍就是在锥底设置重块。另外,还有采用注水方式的,目的也都是为了增强路锥的稳定性。纵观这些方法,尽管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仍有很大的弊病。首先,如果做成品时就加装好重物,那么必定会给运输带来不便;如果产品是现场加装重物,比如加沙石或加水,那就存在沙源、水源的问题,如果现场没有这些资源,那也达不到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轻便、自带保持垂直放置的稳定功能,同时无需在现场加沙或加水的路锥。所述的路锥,包括底座、锥壳,设置在锥壳内的吸罩和地胶混合推挤装置;所述底座位于锥壳下方;底座底面敞开、四周设有侧壁;底座的顶面设有与底面贯通的安放口,用于嵌放锥壳的底部,所述安放口的底端边缘距离地面垂直高度为1~3cm;所述吸罩为开口朝下的拱形罩体,吸罩的底边与锥壳的底边固定或一体设置;所述地胶混合推挤装置位于吸罩的上方,地胶混合推挤装置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螺杆、套盖、胶液缸、“Y”形混合排放管,以及能够沿螺杆上下移动的刺刀式推挤器;所述螺杆竖向设置,上端头向上从锥壳的顶端伸出,顶端固定一提环;所述螺杆的下端头设有环槽,与配套设置在套盖顶部的卡圈嵌套连接;所述套盖套设在胶液缸顶部;胶液缸底端固定在吸罩的顶端;所述胶液缸被分隔板间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左腔室和右腔室的腔底中心分别设有出液口,左、右出液口分别连通到位于下方的“Y”形混合排放管的左上进口和右上进口,所述“Y”形混合排放管的下出口端设在吸罩内;所述刺刀式推挤器由螺母盘和刺刀体组成;所述螺母盘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刺刀体设有两个,分别刀尖朝下,两个刺刀体顶端固定在螺母盘的底端,垂直穿过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顶面中心。进一步地,所述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分别置有袋装溶液,置于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袋装溶液(21)分别为水玻璃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用于混合成凝胶。优选地,在套盖上对应于两个刺刀体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通孔,刺刀体穿过通孔,在通孔下方的刺刀体外固定设有推盘。进一步地,所述“Y”形混合排放管的下出水管中设有仅可向外输出的单向阀。优选地,所述吸罩为橡胶或硅胶材质。本技术自带凝胶混合生成装置;在平坦光洁的路面可直接产生负压吸附其上;而在粗糙、有尘土的路面可以打凝胶后再吸附。混胶装置使用袋装溶液,保用时间长,且易于更换。无论路面是否倾斜,凝胶表面都会保持水平,因而路锥本身稳定性好。溶液两组可以更换和重新放置新的溶液袋,因此可以反复使用。本技术大大提高了抗风、抗碰撞性能,稳定性较强;整体结构简单、轻便,便于运输或携带;无需使用沙石或水源,更易于多环境中使用;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范图,图中:吸罩直接吸附在光洁路面上,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范图,图中:在路面打上凝胶后,吸罩吸附凝胶上。图中:1—底座,2—锥壳,3—吸罩,4—地胶混合推挤装置,5—安放口,7—螺杆,8—套盖,9—胶液缸,10—“Y”形混合排放管,11—刺刀式推挤器,12—提环,13—分隔板,14—左腔室,15—右腔室,16—出液口,17—螺母盘,18—刺刀体,19—推盘,20—通孔,21—袋装溶液,22—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3中所示的路锥,包括底座1、锥壳2,设置在锥壳2内的吸罩3和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从图1中可以看到本技术的结构布局。所述底座1位于锥壳2下方;底座1无底板、四周设有侧壁;底座1的顶面中部设有与底面贯通的安放口5,用于嵌放、安置锥壳2的底部,所述安放口5的底端边缘距离地面垂直高度为1~3cm;从图1中可以看到底座1是无底板的,目的是向底座1打胶时,可以直接凝结在路面上,同时也可以将底座1和路面粘连起来,使底座1更稳固;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安放口5底端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这是为了从安放口5向底座1打胶时,胶可以向四周扩散,直到扩散到底座1的四周侧壁,目的也是为了将底座1和路面粘接起来。这种设计在拆卸路锥时也是有用处的:拆卸时,先提起锥壳2,然后再拿住安放口5口缘上提,这样底座1和凝胶很容易脱开分离,再将路面上的凝胶整块铲起就可以了,路面不会留下痕迹。所述吸罩3为开口朝下的拱形罩体,吸罩为带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吸罩3的底边与锥壳2的底边内缘固定或一体设置;从图2中可以看到,对于在光洁的路面使用,直接向下摁压提环12,吸罩3就可以直接吸附在路面上;对于粗糙有灰土沙石的路面,那就象图3中那样,先打凝胶后,再将吸罩3吸附在凝胶上。所述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位于吸罩3的上方,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螺杆7、套盖8、胶液缸9、“Y”形混合排放管10,以及能够沿螺杆7上下游动的刺刀式推挤器11;从图1、2、3中可以看到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的布局。所述螺杆7的上端头向上从锥壳2的顶端伸出,并于上方固定一提环12;所述螺杆7的下端头设有环槽,与配套设置在套盖8顶部的卡圈嵌套连接;所述套盖8套盖在胶液缸9之上;胶液缸9底端固定在吸罩3的顶端;所述胶液缸9被分隔板13间隔成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腔底中心分别设有出液口16,左、右出液口16分别连通到位于下方的“Y”形混合排放管10的左上进口和右上进口,所述“Y”形混合排放管10的下出口端设在吸罩3内。从图2、3中可以看到,对提环12有两种操作方式,一个是向下摁压方式:此时,螺杆7向下压套盖8,套盖8再下压胶液缸9,从而再下压吸罩3产生负压后形成附着力;再一个是旋转方式:提环12旋转后,刺刀式推挤器11向下移动。从图2中可以看到,左、右出液口16分别连通到“Y”形混合排放管10的左上进口和右上进口,也就是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溶液同时向下流经此处进行混合,混合后从“Y”形混合排放管10的下出口端排出。所述刺刀式推挤器11由螺母盘17、刺刀体18、推盘19组成;所述螺母盘17与螺杆7螺纹连接;所述刺刀体18设有两个,分别刀尖朝下、垂直穿入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中心,两个刺刀体18顶端固定在螺母盘17的底端;在套盖8上对应于两个刺刀体18分别设有两个通孔20,刺刀体18穿过通孔20后于其前部固定推盘19,推盘19可以保持刀尖在中部位置。从图3实施例示范图可以看到打胶过程:旋转提环12,刺刀式推挤器11沿螺杆7向下移动,刺刀体18向下移动,当刺刀体18的刀尖移到袋装溶液21并将其刺破后,溶液流出,推盘19再进一步推挤袋装溶液21,将袋中溶液全力挤出;从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挤出的溶液汇集到“Y”形混合排放管10进行混合,混合后,从下出口排放到路面上,从而形成凝胶;待凝胶完成凝结后,将锥壳2嵌入安放口5后,再向下摁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锥壳(2),设置在锥壳(2)内的吸罩(3)和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所述底座(1)位于锥壳(2)下方;底座(1)底面敞开、四周设有侧壁;底座(1)的顶面设有与底面贯通开的安放口(5),用于嵌放锥壳(2)的底部,所述安放口(5)距离地面垂直高度为1~3cm;所述吸罩(3)为开口朝下的拱形罩体,吸罩(3)的底边与锥壳(2)的底边固定或一体设置;所述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位于吸罩(3)的上方,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螺杆(7)、套盖(8)、胶液缸(9)、“Y”形混合排放管(10),以及能够沿螺杆(7)上下移动的刺刀式推挤器(11);所述螺杆(7)竖向设置,上端头向上从锥壳(2)的顶端伸出,顶端固定设有提环(12);所述螺杆(7)的下端头设有环槽,与配套设置在套盖(8)顶部的卡圈嵌套连接;所述套盖(8)套设在胶液缸(9)顶部;胶液缸(9)底端固定在吸罩(3)的顶端;所述胶液缸(9)被分隔板(13)间隔成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腔底中心分别设有出液口(16),左、右出液口(16)分别连通到位于下方的“Y”形混合排放管(10)的左上进口和右上进口,所述“Y”形混合排放管(10)的下出口端设在吸罩(3)内;所述刺刀式推挤器(11)由螺母盘(17)和刺刀体(18)组成;所述螺母盘(17)与螺杆(7)螺纹连接;所述刺刀体(18)设有两个,分别刀尖朝下,两个刺刀体(18)顶端固定在螺母盘(17)的底端,垂直穿过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顶面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锥壳(2),设置在锥壳(2)内的吸罩(3)和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所述底座(1)位于锥壳(2)下方;底座(1)底面敞开、四周设有侧壁;底座(1)的顶面设有与底面贯通开的安放口(5),用于嵌放锥壳(2)的底部,所述安放口(5)距离地面垂直高度为1~3cm;所述吸罩(3)为开口朝下的拱形罩体,吸罩(3)的底边与锥壳(2)的底边固定或一体设置;所述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位于吸罩(3)的上方,地胶混合推挤装置(4)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螺杆(7)、套盖(8)、胶液缸(9)、“Y”形混合排放管(10),以及能够沿螺杆(7)上下移动的刺刀式推挤器(11);所述螺杆(7)竖向设置,上端头向上从锥壳(2)的顶端伸出,顶端固定设有提环(12);所述螺杆(7)的下端头设有环槽,与配套设置在套盖(8)顶部的卡圈嵌套连接;所述套盖(8)套设在胶液缸(9)顶部;胶液缸(9)底端固定在吸罩(3)的顶端;所述胶液缸(9)被分隔板(13)间隔成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左腔室(14)和右腔室(15)的腔底中心分别设有出液口(16),左、右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
申请(专利权)人:黄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