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的竹-木混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93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房屋建筑的竹-木混合结构。它通过对原竹空腔灌注纤维加强石膏并插入木芯柱,使空心原竹杆件变成实心构件,具有与木材类似的加工和强度特性,从根本上克服原竹是空心结构,易于劈裂的缺点,然后,将处理后的原竹杆件与木材混合使用,形成轻型竹-木混合结构。该结构的所有原竹构件都被防火材料和板材覆盖,防火性能良好,从而拓展了原竹建筑的使用范围,能够建造二层以上的永久性竹建筑,不但可以取代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传统的木结构作为农村住宅的主体结构,还可以用于旅游风景区建设以及灾区重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农村住房建设对木材的需求,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工厂化生产,造价较为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房屋建筑的竹一木混合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天然林禁伐,中国农村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体系难以为继(森林资源匮 乏)。村镇建筑面积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大量采用现代高能耗建筑材料(如钢 筋、水泥等)建造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资源消耗的压力过大,而且由于 很多地区经济技术条件还比较落后,目前也不具备使用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的条件。因此,引入绿色建筑理念,以原竹这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建筑材料、辅以木材 和钢材,开发绿色结构体系,是解决中国农村传统民居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竹建筑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国外在竹建筑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工程实 例较多。由于原竹是空心结构,易于劈裂,所以,原竹结构的节点连接是研究原竹结构无 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尽管原竹是可再生资源,开发竹结构以缓解建筑业对木材需求,减 少钢筋水泥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然而就目前国内外技术水 平看,缺乏可靠的竹节点构造技术仍然是制约竹结构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使得竹建 筑只能用于临时建筑和简易住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房屋建筑的竹-木混合结构,其特征是:向切割成一定长度的原竹杆件空腔内灌注纤维加强石膏填料,插入木芯柱,使空心原竹杆件变成实心构件;用此实心构件作为一层的竹竿立柱,将竹竿立柱的底部用螺栓固定在基础梁预埋铁件上,顶部与楼面木锁口梁用螺栓固定,再将二层的竹竿立柱分别用螺栓固定在二层锁口梁和屋面锁口梁上,在屋面锁口梁上安装原竹屋架立柱和原竹屋架上弦,构成竖向承重体系及屋面结构竹-木混合结构;铺设楼面竹梁、下垫梁并在楼面竹梁上铺设地板;最后,在竹竿立柱墙体两侧铺设竹篾笆并固定在竹竿立柱上,竹篾笆表面用纤维加强石膏抹灰找平,完成房屋建筑的竹-木混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文峰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