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包括无极循环的钢丝绳,所述的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其中,机头下人侧设有第一收绳部件,机尾上人侧设有第二收绳部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保证上山巷道断面较小,且巷道U型棚变形严重时,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可以平稳运行,使用收绳装置,可以缩小钢丝绳的间距,钢丝绳距巷道和皮带距安全距离就可以得到保证,进而保证采矿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开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
技术介绍
架空乘人器主要用于矿井斜巷,平巷运送人员,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尾轮更换大直径轮,尾轮与钢丝绳比值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安全要求,再者,采煤巷道上山巷道断面较小,且巷道U型棚变形严重时,钢丝绳距巷道和皮带距安全距离就难以保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钢丝绳距巷道和皮带距安全距离进而保证采矿安全生产的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包括无极循环的钢丝绳,所述的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其中,机头下人侧设有第一收绳部件,机尾上人侧设有第二收绳部件。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一收绳部件为分别置于机头下人侧的架空乘人器具有的吊架两侧的第一托轮压轮组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第一托轮压轮组和第二托轮压轮组分别卡住钢丝绳的两侧。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一托轮压轮组的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的第二托轮之间设有第一托轮杆,其中,第一托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一托轮杆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压紧螺栓。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一托轮压轮组的第一压轮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的第二压轮之间设有第一压轮杆,其中,第一压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一压轮杆的中部与吊架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二收绳部件为为分别置于机尾上人侧的架空乘人器具有的吊架两侧第三托轮压轮组和第四托轮压轮组,第三托轮压轮组和第四托轮压轮组分别卡住钢丝绳的两侧。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三托轮压轮组的第三托轮和第四托轮压轮组的第四托轮之间设有第二托轮杆,其中,第二托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托轮和第四托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二托轮杆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还设有第二压紧螺栓。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三托轮压轮组的第三压轮和第四托轮压轮组的第四压轮之间设有第二压轮杆,其中,第二压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二压轮杆的中部与吊架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的尾轮为φ1.2米大直径轮。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保证上山巷道断面较小,且巷道U型棚变形严重时,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可以平稳运行,使用收绳装置,可以缩小钢丝绳的间距,钢丝绳距巷道和皮带距安全距离就可以得到保证,进而保证采矿安全生产,吊架两侧分别设置托轮压轮组,钢丝绳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了受力不均导致钢丝绳局部断裂带来危险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缺陷,托轮压轮组之间采用多部件连接,保证设备连接的紧密和受力的均匀,可以分散局部的力量,保证安全生产。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第一收绳部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托轮;2、第二托轮;3、第一压轮;4、第二压轮;5、第一压轮杆;6、第一托轮杆;7、第一压紧螺栓;8、钢丝绳;9、吊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图1为本技术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的本技术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包括无极循环的钢丝绳8,无极循环的钢丝绳8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其中,机头下人侧设有第一收绳部件,机尾上人侧设有第二收绳部件;第一收绳部件为分别置于机头下人侧的架空乘人器具有的吊架9两侧的第一托轮压轮组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第一托轮压轮组和第二托轮压轮组分别卡住钢丝绳8的两侧;第一托轮压轮组的第一托轮1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的第二托轮2之间设有第一托轮杆6,其中,第一托轮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托轮1和第二托轮2的旋转轴连接,第一托轮杆6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压紧螺栓7;第一托轮压轮组的第一压轮3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的第二压轮4之间设有第一压轮杆5,其中,第一压轮杆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轮3和第二压轮4的旋转轴连接,第一压轮杆5的中部与吊架9连接;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的尾轮为φ1.2米大直径轮。第二收绳部件为为分别置于机尾上人侧的架空乘人器具有的吊架两侧第三托轮压轮组和第四托轮压轮组,第三托轮压轮组和第四托轮压轮组分别卡住钢丝绳的两侧;第三托轮压轮组的第三托轮和第四托轮压轮组的第四托轮之间设有第二托轮杆,其中,第二托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托轮和第四托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二托轮杆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还设有第二压紧螺栓;第三托轮压轮组的第三压轮和第四托轮压轮组的第四压轮之间设有第二压轮杆,其中,第二压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二压轮杆的中部与吊架连接。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无极循环的钢丝绳8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保证上山巷道断面较小,且巷道U型棚变形严重时,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可以平稳运行,使用收绳装置,可以缩小钢丝绳8的间距,钢丝绳8距巷道和皮带距安全距离就可以得到保证,进而保证采矿安全生产,吊架9两侧分别设置托轮压轮组,钢丝绳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了受力不均导致钢丝绳局部断裂带来危险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缺陷,托轮压轮组之间采用多部件连接,保证设备连接的紧密和受力的均匀,可以分散局部的力量,保证安全生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包括无极循环的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其中,机头下人侧设有第一收绳部件,机尾上人侧设有第二收绳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包括无极循环的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极循环的钢丝绳置于机头下人侧、机尾上人侧分别设有收绳部件,其中,机头下人侧设有第一收绳部件,机尾上人侧设有第二收绳部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收绳部件为分别置于机头下人侧的架空乘人器具有的吊架两侧的第一托轮压轮组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第一托轮压轮组和第二托轮压轮组分别卡住钢丝绳的两侧。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托轮压轮组的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的第二托轮之间设有第一托轮杆,其中,第一托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的旋转轴连接,第一托轮杆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压紧螺栓。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煤巷道架空乘人器的收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托轮压轮组的第一压轮和第二托轮压轮组的第二压轮之间设有第一压轮杆,其中,第一压轮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昊,徐夫超,周辉,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