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佩茹专利>正文

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61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19
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吸引球、主吸引管、副吸引管,所述的主吸引管和副吸引管分别连接于负压吸引球头端两侧,负压吸引球为桃心形结构,便于抓握,符合人体工程学,负压吸引球底端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方便计量吸引量,主吸引管管腔内设有单向阀,防止负压吸引球内的液体回流,副吸引管头端设有安全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方便,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负压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产科使用的新生儿负压吸引器。
技术介绍
刚出生的新生儿需要进行清理鼻咽部粘液及羊水,常规使用的婴儿吸痰器连接负压装置,遇到停电或院前急救,或者负压引流装置不方便时,需要医护人员嘴巴吸引,产生负压,往往容易将婴儿的体液吸入医务人员口腔内,容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可自产负压的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吸引球、主吸引管、副吸引管,所述的主吸引管和副吸引管分别连接于负压吸引球头端两侧。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负压吸引球为桃心形结构,便于抓握,符合人体工程学。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负压吸引球底端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方便计量吸引量。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主吸引管管腔内设有单向阀,防止负压吸引球内的液体回流。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副吸引管头端设有安全帽。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负压吸引球为PVC透明材质构成。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主吸引管长度为8cm,内径2mm。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主吸引管为透明硅胶材质构成,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粘膜。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副吸引管长度为4cm,内径2mm。上述新生儿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副吸引管为pvc透明材质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方便,避免造成院内感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吸引球1、主吸引管2、副吸引管3,所述的主吸引管1和副吸引管2分别连接于负压吸引球1头端两侧,负压吸引球1为桃心形结构,便于抓握,符合人体工程学,负压吸引球1底端外侧壁上设有刻度4,方便计量吸引量,主吸引管2管腔内设有单向阀5,防止负压吸引球1内的液体回流,副吸引管3头端设有安全帽6,负压吸引球1为PVC透明材质构成,长度为8cm,内径2mm,主吸引管2为透明硅胶材质构成,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粘膜,副吸引管3为pvc透明材质构成,长度为4cm,内径2mm。临床具体操作时,将新生儿仰头平卧,医护人员一手固定新生儿头部并将主吸引管2轻轻插入咽喉部,另外一手轻轻挤压负压吸引球1,从而产生负压,将液体吸出;如果手边有负压吸引装置,也可以连接副吸引管3进行吸引。以上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球、主吸引管、副吸引管,所述主吸引管和副吸引管分别连接于负压吸引球头端两侧,所述负压吸引球为桃心形结构,负压吸引球底端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所述主吸引管管腔内设有单向阀,副吸引管头端设有安全帽。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球、主吸引管、副吸引管,所述主吸引管和副吸引管分别连接于负压吸引球头端两侧,所述负压吸引球为桃心形结构,负压吸引球底端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所述主吸引管管腔内设有单向阀,副吸引管头端设有安全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负压吸引球为PVC透明材质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佩茹
申请(专利权)人:朱佩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