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13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凹坑、若干位于凹坑底部且伸入地面的支撑柱、设置在凹坑内且盛装有水的基座和漂浮于水面上的建筑本体,支撑柱伸出凹坑底面的一端形成支撑基座的支撑端部,支撑端部顶部设有凹槽,基座底部设有伸入凹槽并与凹槽配合的凸起柱,凸起柱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间隙,容纳间隙内填充有缓冲材料,建筑本体顶部设有与基座连通的蓄水槽以及小型花卉种植区,基座内用于浇淋小型花卉种植区的排水管;其利用水的减震作用以及结合基座与支撑柱之间的缓冲配合使得建筑本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合理利用基座内的水实现绿色节能。

A Green Energy-saving Seismic Buil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een energy-saving and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a pit on the ground, several supporting pillars at the bottom of the pit and extending into the ground, a base set in the pit and filled with water, and a building body floating on the water surface, and one of the supporting pillars extending out of the bottom of the pit. The end forms the supporting end of the supporting base,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bottom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ding column extending into the groove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groove, the outer wall of the protruding column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oove form an accommodation gap, the accommodation gap is filled with buffer material, and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torage tank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In the small flower planting area, the drainage pipes in the base are used to water the small flower planting area; the use of water shock absorp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ushioning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support pillar make the building body have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make rational use of the water in the base to achieve green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富裕起来的农民住房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但是现有农民住房其仍存在抗震性能差、居住环境差、施工周期长,建筑成本高的缺点;其中现有的常见的抗震建筑技术主要是强化建筑节后的整体稳固性来实现的,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是靠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来实现的,即用“以刚克刚”措施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为此往往会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来提高抵御地震能力,使用过量的建筑材料固然可以较好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但是其抗震性能仍有所不足,而且这也提高了建筑成本,使得建筑工程较为复杂,另外也不符合当下倡导节能环保的理念;为此需要一种抗震级别高、居住舒适、绿色节能的建筑,从而能够较好的应对突发的地震灾害以及目前快速发展环境下能源紧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通过将建筑本体漂浮于基座内水面上,利用水体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性来提高建筑本体的抗震性,同时结合基座与支撑柱之间的通过填充缓冲材料形成的细微可偏移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建筑本体的整体抗震性能,另外通过在屋顶设置蓄水槽收集雨水用于基座内水量不足时补水,而当基座内的水量超量时通过抽水泵抽送自天台的小型花卉种植区进行浇灌,从而实现绿色节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凹坑、若干位于所述凹坑底部且伸入所述地面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凹坑内且盛装有水的基座和漂浮于水面上的建筑本体,所述支撑柱伸出所述凹坑底面的一端形成支撑所述基座的支撑端部,所述支撑端部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基座底部设有伸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柱,所述凸起柱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内填充有缓冲材料;所述建筑本体包括下沉于水面下的漂浮底座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漂浮底座上呈圆柱形的房屋体,所述漂浮底座底部为弧形状,所述漂浮底座内设有与所述房屋体连通的地下室空间,所述漂浮底座内壁均铺设有防水材料层,所述房屋体包括呈圆柱形的墙壁和固定盖设在所述墙壁顶部呈类球冠状的屋顶,所述墙壁内设有若干层中间层板,所中间层板将所述房屋体分成若干楼层,相邻所述楼层之间通过步行楼梯相通,所述漂浮底座内底面上设有竖直向上的中心支柱,所述中心支柱一端与所述漂浮底座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屋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屋顶设有水平顶部,所述水平顶部边缘设有围墙,所述围墙与所述水平顶部形成天台,所述天台上分别设有蓄水槽以及小型花卉种植区,所述蓄水槽底部设有连接房屋体内的供水系统并用于冲厕所的主供水管和连通所述基座用于补水的副供水管,所述基座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漂浮底座内壁上固定设有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控制器,所述基座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向上延伸至所述小型花卉种植区,所述副供水管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阀,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小型花卉种植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抽水泵。可选地,所述天台上位于中间位置处设有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竖直方向上连接有发电扇叶,所述屋顶外侧壁的向阳面上架设有光伏太阳能板,所述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太阳能板均连接所述房屋体内的供电系统。可选地,位于第一层的所述楼层内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用于显示所述基座内水位信息的显示器。可选地,所述屋顶于架设所述光伏太阳能板位置处设有用于检修所述光伏太阳能板用的开口,所述屋顶外侧壁于架设所述光伏太阳能板位置下方设有站立凸台。可选地,所述楼层外壁上均设有若干防蚊纱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建筑本体漂浮于基座内水面上,利用水体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性来提高建筑本体的抗震性,同时结合基座与支撑柱之间的通过填充缓冲材料形成的细微可偏移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建筑本体的整体抗震性能,另外通过在屋顶设置蓄水槽收集雨水用于基座内水量不足时补水,而当基座内的水量超量时通过抽水泵抽送自天台的小型花卉种植区进行浇灌,从而实现绿色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面;11、凹坑;21、支撑柱;211、支撑端部;22、基座;221、凸起柱;31、漂浮底座;311、地下室空间;32、房屋体;320、中心支柱;330、中间层板;321、墙壁;322、屋顶;3221、开口;3222、站立凸台;3223、水平顶部;3224、围墙;41、蓄水槽;411、主供水管;412、副供水管;42、小型花卉种植区;421、排水管;51、步行楼梯;52、防蚊纱窗;61、液位传感器;62、控制器;71、风力发电机;711、发电扇叶;72、光伏太阳能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开设于地面1的凹坑11、若干位于凹坑11底部且伸入地面1的支撑柱21、设置在凹坑11内且盛装有水的基座22和漂浮于水面上的建筑本体,支撑柱21伸出凹坑11底面的一端形成支撑基座22的支撑端部211,支撑端部211顶部设有凹槽,基座22底部设有伸入凹槽并与凹槽配合的凸起柱221,凸起柱221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间隙,容纳间隙内填充有缓冲材料;具体来说,当地震来临时,水只能传递地震的纵波,并且水体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因此将建筑本体漂浮设置在基座22水面上能够有效防止建筑本体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而且通过借助水的浮力能够承担建筑本体的大部分重量,从而减少基座22以及支撑柱21的承重载荷,使得地基与支撑柱21的使用寿命更加长;另外基座22与支撑柱21之间通过凹槽与凸起柱221配合,凸起柱221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间隙,容纳间隙内填充有缓冲材料,这样的配合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柱21与基座22之间的缓冲性能,进而加强整体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本体能够抵御更加严重的地震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缓冲材料可以是橡胶颗粒。建筑本体包括下沉于水面下的漂浮底座31和固定设置在漂浮底座31上呈圆柱形的房屋体32,漂浮底座31底部为弧形状,漂浮底座31内设有与房屋体32连通的地下室空间311,漂浮底座31内壁均铺设有防水材料层,房屋体32包括呈圆柱形的墙壁321和固定盖设在墙壁321顶部呈类球冠状的屋顶322,墙壁321内设有若干层中间层板330,所中间层板330将房屋体32分成若干楼层,相邻楼层之间通过步行楼梯51相通,漂浮底座31内底面上设有竖直向上的中心支柱320,中心支柱320一端与漂浮底座31内底面固定连接,中心支柱320的另一端与屋顶322内壁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球冠状的屋顶322使得整体更加美观,而且若干需要设置光伏发电组件的话,球冠状的屋顶322形成的曲线外侧壁能够使得安装的光伏发电组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本实施例中,在漂浮底座31内设置地下室空间311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建筑内部空间,因此漂浮底座31内也同样设置有步行楼梯51通往房屋体32内,另外漂浮底座31底部为弧形状为模拟船底形状设计,提高漂浮的稳定性。屋顶322设有水平顶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地面(1)的凹坑(11)、若干位于所述凹坑(11)底部且伸入所述地面(1)的支撑柱(21)、设置在所述凹坑(11)内且盛装有水的基座(22)和漂浮于水面上的建筑本体,所述支撑柱(21)伸出所述凹坑(11)底面的一端形成支撑所述基座(22)的支撑端部(211),所述支撑端部(211)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基座(22)底部设有伸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柱(221),所述凸起柱(221)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内填充有缓冲材料;所述建筑本体包括下沉于水面下的漂浮底座(3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漂浮底座(31)上呈圆柱形的房屋体(32),所述漂浮底座(31)底部为弧形状,所述漂浮底座(31)内设有与所述房屋体(32)连通的地下室空间(311),所述漂浮底座(31)内壁均铺设有防水材料层,所述房屋体(32)包括呈圆柱形的墙壁(321)和固定盖设在所述墙壁(321)顶部呈类球冠状的屋顶(322),所述墙壁(321)内设有若干层中间层板(330),所中间层板(330)将所述房屋体(32)分成若干楼层,相邻所述楼层之间通过步行楼梯(51)相通,所述漂浮底座(31)内底面上设有竖直向上的中心支柱(320),所述中心支柱(320)一端与所述漂浮底座(31)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柱(320)的另一端与所述屋顶(32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屋顶(322)设有水平顶部(3223),所述水平顶部(3223)边缘设有围墙(3224),所述围墙(3224)与所述水平顶部(3223)形成天台,所述天台上分别设有蓄水槽(41)以及小型花卉种植区(42),所述蓄水槽(41)底部设有连接房屋体(32)内的供水系统并用于冲厕所的主供水管(411)和连通所述基座(22)用于补水的副供水管(412),所述基座(22)内设有液位传感器(61),所述漂浮底座(31)内壁上固定设有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61)的控制器(62),所述基座(22)内设有排水管(421),所述排水管(421)向上延伸至所述小型花卉种植区(42),所述副供水管(412)设有与所述控制器(62)电连接的控制阀,所述排水管(421)位于所述小型花卉种植区(4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控制器(62)电连接的抽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地面(1)的凹坑(11)、若干位于所述凹坑(11)底部且伸入所述地面(1)的支撑柱(21)、设置在所述凹坑(11)内且盛装有水的基座(22)和漂浮于水面上的建筑本体,所述支撑柱(21)伸出所述凹坑(11)底面的一端形成支撑所述基座(22)的支撑端部(211),所述支撑端部(211)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基座(22)底部设有伸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柱(221),所述凸起柱(221)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内填充有缓冲材料;所述建筑本体包括下沉于水面下的漂浮底座(3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漂浮底座(31)上呈圆柱形的房屋体(32),所述漂浮底座(31)底部为弧形状,所述漂浮底座(31)内设有与所述房屋体(32)连通的地下室空间(311),所述漂浮底座(31)内壁均铺设有防水材料层,所述房屋体(32)包括呈圆柱形的墙壁(321)和固定盖设在所述墙壁(321)顶部呈类球冠状的屋顶(322),所述墙壁(321)内设有若干层中间层板(330),所中间层板(330)将所述房屋体(32)分成若干楼层,相邻所述楼层之间通过步行楼梯(51)相通,所述漂浮底座(31)内底面上设有竖直向上的中心支柱(320),所述中心支柱(320)一端与所述漂浮底座(31)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柱(320)的另一端与所述屋顶(32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屋顶(322)设有水平顶部(3223),所述水平顶部(3223)边缘设有围墙(3224),所述围墙(3224)与所述水平顶部(3223)形成天台,所述天台上分别设有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仔张敏卢绍军李才宏陶冬华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国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