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专利>正文

组合式高隔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58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高隔间,包括转接柱(1)、立柱(2)、隔间面板(3)及踢脚板(4),其特征在于:A.所述转接柱(1)是由内、外圆弧缘(5、6)、“工”字型骨梁(7)、“L”型连档(8)、“U”型连档(9)组成的型材,其中“工”字型骨梁(7)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9)与内圆弧缘(5)相接,另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9)及“L”型连档(8)与外圆弧缘(6)相接;B.“工”字型骨梁(7)两横梁上卡装有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10),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10)的一端伸入“U”型连档(9)中,另一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隔间面板(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11)卡装在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10)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装潢隔间,尤其是可快速拆装的组合式高隔间。二
技术介绍
高隔间,又称为高隔断,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办公区、会展区、工厂或者家庭,用来将一较大的室内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的空间加以利用。传统高隔断常常是由装修工进行现场加工和组装,在此过程中将产生较多废料、废渣,并伴有噪声、粉尘和空气的污染,而且组装完毕后不能再进行拆卸更改或在其它地方作重复使用,既浪费资源,已越来越不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社会。现有的组合高隔间由转角柱结构、中立柱结构、踢脚板结构及间距条结构组成,其转角柱结构及中立柱结构中的骨梁呈类“井”字型,面板固定基座卡装在“井”字型骨梁的两侧,隔间面板通过其上的面板弹片卡装在面板固定基座上。其缺点是由于隔间厚度的限制,安装超过一定高度的面板固定基座很困难,并且用材较多,“井”字型骨梁主要从两侧受力,隔间的稳定性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高隔间,解决现有组合高隔间用材较多,稳定性差,并且安装超过一定高度的面板固定基座时很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高隔间,包括转接柱、立柱、隔间面板及踢脚板,其特征在于A.所述转接柱是由内、外圆弧缘、“工”字型骨梁、“L”型连档、“U”型连档组成的型材,其中“工”字型骨梁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与内圆弧缘相接,另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及“L”型连档与外圆弧缘相接;B.“工”字型骨梁两横梁上卡装有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的一端伸入“U”型连档中,另一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的横梁上,隔间面板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卡装在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上。本技术中转接柱、立柱的骨梁采用“工”字型结构,能节约材料,面板固定基座安装在工”字型骨梁的正反面,一端伸入“U”型连档中,另一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的横梁上,隔间面板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卡装在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上,因此可使隔间面板受力分散于整个转接柱或立柱上,不让踢脚板承受其上所有面板的重力,增强了整个隔间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优点是节约材料、整个隔间的稳定性好、安装方便、省力。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转接柱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转接柱部分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立柱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立柱部分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踢脚板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踢脚板部分的平面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及图5本技术主要由转接柱1、立柱2、隔间面板3及踢脚板4组成,其结构特征是A.所述转接柱1是由内、外圆弧缘5、6、“工”字型骨梁7、“L”型连档8、“U”型连档9组成的型材,其中“工”字型骨梁7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9与内圆弧缘5相接,另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9及“L”型连档8与外圆弧缘6相接;B.“工”字型骨梁7两横梁上卡装有转接面板固定基座10,转接面板固定基座10的一端伸入“U”型连档9中,另一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隔间面板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11卡装在转接面板固定基座10上。“工”字型骨梁7较之“井”字型骨梁更节约材料,“U”型连档9使转接面板固定基座10安装更加稳固,还有增强“工”字型骨梁7垂直和横向结构强度及抗震强度的功能。内、外圆弧缘5、6则使隔间平面转向,通过搭配可使隔间具有呈90°两方向、三方向、四方向,120°两方向、三方向,135°两方向转向的功能。请看图3及图4立柱2为两“工”字型骨梁7相接而成的整体结构,横梁相接处向内弯折成“U”型凹槽12,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的两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中部向内凹陷后与“U”型凹槽12相配合,隔间面板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11卡装在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上。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安装在工”字型骨梁7的正反面,隔间面板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11卡装在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上,因此可使隔间面板3受力分散于整个立柱2上,不让踢脚板4承受其上所有面板的重力,增强了整个隔间的稳定性。从图5及图6可看出在立柱2的下部安装有踢脚板固定基座14,踢脚板固定基座14的两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中部向内凹陷后与“U”型凹槽12相配合,并在踢脚板固定基座14外端面的内侧开有缺口15,踢脚板4通过其上的卡槽16与缺口15错位后卡装在踢脚板固定基座14上。从图3、图4及图5还可看出“U”型凹槽12两侧面的中部向里伸出有凸台17,配合“工”起到对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及踢脚板固定基座14限位的作用,在“U”型凹槽12的底部可用螺丝将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或踢脚板固定基座14固定在立柱2上从图5可进一步看出踢脚板4的上部横断面呈“口”字型。在立柱2的下端有隔间下槽18,隔间下槽18由下槽底板19、下槽侧板20及走线隔板21组成,其中走线隔板21位于两下槽侧板20之间,并且其高度低于下槽侧板20。踢脚板4的“口”字型横断面可增强其承重能力。隔间下槽18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走线空间,根据一般办公室的需要可分为强电、弱电及数据线等走线空间,并且还可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高隔间,包括转接柱(1)、立柱(2)、隔间面板(3)及踢脚板(4),其特征在于A.所述转接柱(1)是由内、外圆弧缘(5、6)、“工”字型骨梁(7)、“L”型连档(8)、“U”型连档(9)组成的型材,其中“工”字型骨梁(7)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9)与内圆弧缘(5)相接,另一端的内侧通过“U”型连档(9)及“L”型连档(8)与外圆弧缘(6)相接;B.“工”字型骨梁(7)两横梁上卡装有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10),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10)的一端伸入“U”型连档(9)中,另一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隔间面板(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11)卡装在转接柱面板固定基座(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隔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两“工”字型骨梁(7)相接而成的整体结构,横梁相接处向内弯折成“U”型凹槽(12),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的两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中部向内凹陷后与“U”型凹槽(12)相配合,隔间面板(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面板弹片(11)卡装在立柱面板固定基座(1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高隔间,其特征在于在立柱(2)的下部安装有踢脚板固定基座(14),踢脚板固定基座(14)的两端弯折后反靠在工”字型骨梁(7)的横梁上,中部向内凹陷后与“U”型凹槽(12)相配合,并在踢脚板固定基座(14)外端面的内侧开有缺口(15),踢脚板(4)通过其上的卡槽(16)与缺口(15)错位后卡装在踢脚板固定基座(14)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高隔间,其特征在于“U”型凹槽(12)两侧面的中部向里伸出有凸台(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隔间,其特征在于踢脚板(4)的上部横断面呈“口”字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隔间,其特征在于在立柱(2)的下端有隔间下槽(18),隔间下槽(18)由下槽底板(19)、下槽侧板(20)及走线隔板(21)组成,其中走线隔板(21)位于两下槽侧板(20)之间,并且其高度低于下槽侧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