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洪彬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489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隐藏太阳能板、能够挡雨、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包括有新能源汽车主体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安装于新能源汽车主体顶部;调节装置包括有收纳框等;蓄电池固接于固定框内,收纳框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均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一滑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能够隐藏太阳能板、能够挡雨、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正因为其环保的特点,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太阳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日益蓬勃。中国专利CN207466384U针对已有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多为固定安装在车顶上,且为了避免太阳能板损坏,通常采用平铺的方式安装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效果较差,效率低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装置,其通过两个剪叉机构的同步伸展带动对应的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槽向外侧移动,从而能够带动太阳能板逆时针转动,太阳能板的一侧固定安装齿轮,且齿轮的中心线与太阳能板的铰接中心线共线,太阳能板与齿轮同步转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条沿条形槽水平向内侧移动,齿条的内侧铰接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U型杆内壁前后两面的底部,齿条向内侧挤压连杆,由于支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凹槽的底面,支杆与U型杆为一体结构,所以支杆以其铰接点为中心顺时针转动,U型杆的两端均与太阳能板的底面接触配合,从而能够对太阳能板起支撑作用,增强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剪叉机构能够调节太阳能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使太阳能板正朝向太阳,收集太阳能的效率更高,充电完成后不需使用太阳能板时,通过剪叉机构落下太阳能板,能够减小太阳能板受损的可能性,通过齿轮、齿条、第二滑块、条形槽、连杆、U型杆和支杆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太阳能板的底面中部形成稳定支撑,增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稳定性,且能够避免太阳能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折,延长使用寿命的方式,克服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多为固定安装在车顶上,且为了避免太阳能板损坏,通常采用平铺的方式安装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效果较差,效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所述装置直接暴露在外,下雨时很容易使得所述装置中的电力元件损坏,且不使用时所述装置直接暴露在外,导致新能源汽车整体较为不美观,另外,由于所述装置太阳能板不能够自由旋转改变方位,进而太阳能板不能够很有效的正朝太阳,从而导致所述装置存在收集太阳能效果较差,效率低的问题。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隐藏太阳能板、能够挡雨、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调节装置存在不能够隐藏太阳能板、不能够挡雨、不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调节装置存在不能够隐藏太阳能板、不能够挡雨、不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隐藏太阳能板、能够挡雨、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包括有新能源汽车主体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安装于新能源汽车主体顶部;调节装置包括有收纳框、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一拉线、第一滑块、第一弹性件、第二拉线、第二滑块、第二弹性件、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升降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安装杆、铰接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轴、电机、第一L形连接杆、第一固定板、第三弹性件、第三拉线、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二L形连接杆、第二固定板、第四弹性件、第四拉线、第三电动绕线轮、安装板、太阳能板、第一盖板、第五拉线、第六拉线、第二盖板、固定框和蓄电池;收纳框通过固定框固接于新能源汽车主体顶部,蓄电池固接于固定框内,收纳框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均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一滑槽内,第一电动绕线轮位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第一拉线一端与第一滑块侧部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动绕线轮绕接;第二拉线一端与第二滑块侧部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动绕线轮绕接;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的中部交叉铰接,第一升降杆底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二升降杆底端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一滑块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收纳框一内侧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收纳框另一内侧连接;第一升降杆顶端与第三滑块铰接,第二升降杆顶端与第四滑块铰接,升降板底部设有第二滑槽、第三滑槽,第三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第一轴承座嵌于升降板,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之间,第一转轴底端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第一转轴顶端与第一齿轮固接,并贯穿第一齿轮与安装杆底部固接;电机固接于升降板顶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安装板通过铰接件铰接于安装杆顶部,太阳能板固接于安装板顶部;第一L形连接杆固接于安装杆一侧,第二L形连接杆固接于安装杆另一侧;第一固定板固接于第一L形连接杆底端,第二固定板固接于第二L形连接杆底端,安装板底部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一固定板连接,安装板底部通过第四弹性件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一固定板顶部;第三拉线一端与安装板底部固接,另一端绕接于第三电动绕线轮;第三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二固定板顶部;第四拉线一端与安装板底部固接,另一端绕接于第三电动绕线轮;第一盖板铰接于收纳框顶部一端,第二盖板铰接于收纳框顶部另一端;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关于收纳框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盖板位于第二滑槽上方,第二盖板位于第三滑槽滑动上方;第五拉线一端固接于第一盖板底部靠进第二盖板的一端,第五拉线另一端与升降板靠近第一弹性件的另一侧;第六拉线固接于第二盖板底部靠进第一盖板的一端,第六拉线另一端与升降板靠近第二弹性件的另一侧;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电机、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三电动绕线轮电连接。进一步的,该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还包括有凹形固定块、卡块和第一螺栓;两凹形固定块固接于新能源汽车顶部;固定框放置于新能源汽车主体顶部,且固定框位于凹形固定块之间;收纳框通过卡块与凹形固定块插装配合,凹形固定块两侧部设有第一螺纹孔,卡块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第一螺栓螺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进一步的,该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还包括有第二轴承座、风扇叶片和第三转轴;收纳框两侧部设有通孔,通孔位于升降板上方,第二轴承座固接于通孔内,第三转轴与第二轴承座枢接,风扇叶片固接于第三转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顶部固接有第一螺帽,所述第二盖板顶部固接有第二螺帽,第一螺帽与第二螺帽相对应,第一螺帽、第二螺帽均与第二螺栓螺接。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框两侧部固接有挡板,挡板位于通孔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框侧部固接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框远离把手的一侧固接有万向滚轮。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固接有防尘筛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均为蝶形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为铝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达到能够隐藏太阳能板、能够挡雨、能够自由旋转太阳能板而改变方位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及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即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第一转轴带动安装杆转动,从而太阳能板能够旋转,以便于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新能源汽车主体(1)和调节装置(7);调节装置(7)安装于新能源汽车主体(1)顶部;调节装置(7)包括有收纳框(71)、第一电动绕线轮(73)、第一拉线(74)、第一滑块(75)、第一弹性件(76)、第二拉线(77)、第二滑块(78)、第二弹性件(79)、第一升降杆(710)、第二升降杆(711)、第三滑块(713)、第四滑块(715)、升降板(716)、第一轴承座(717)、第一转轴(718)、安装杆(719)、铰接件(720)、第一齿轮(721)、第二齿轮(722)、第二转轴(723)、电机(724)、第一L形连接杆(725)、第一固定板(726)、第三弹性件(727)、第三拉线(728)、第二电动绕线轮(729)、第二L形连接杆(730)、第二固定板(731)、第四弹性件(732)、第四拉线(734)、第三电动绕线轮(735)、安装板(736)、太阳能板(737)、第一盖板(738)、第五拉线(739)、第六拉线(741)、第二盖板(742)、固定框(743)和蓄电池(744);收纳框(71)通过固定框(743)固接于新能源汽车主体(1)顶部,蓄电池(744)固接于固定框(743)内,收纳框(71)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槽(72),第一滑块(75)、第二滑块(78)均与第一滑槽(72)滑动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73)固接于第一滑槽(72)内,第一电动绕线轮(73)位于第一滑块(75)、第二滑块(78)之间;第一拉线(74)一端与第一滑块(75)侧部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动绕线轮(73)绕接;第二拉线(77)一端与第二滑块(78)侧部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动绕线轮(73)绕接;第一升降杆(710)与第二升降杆(711)的中部交叉铰接,第一升降杆(710)底端与第二滑块(78)铰接,第二升降杆(711)底端与第一滑块(75)铰接;第一滑块(75)通过第一弹性件(76)与收纳框(71)一内侧连接,第二滑块(78)通过第二弹性件(79)与收纳框(71)另一内侧连接;第一升降杆(710)顶端与第三滑块(713)铰接,第二升降杆(711)顶端与第四滑块(715)铰接,升降板(716)底部设有第二滑槽(712)、第三滑槽(714),第三滑块(713)与第二滑槽(712)滑动连接,第四滑块(715)与第三滑槽(714)滑动连接,第一轴承座(717)嵌于升降板(716),第一轴承座(717)位于第一滑槽(72)、第二滑槽(712)之间,第一转轴(718)底端与第一轴承座(717)枢接;第一转轴(718)顶端与第一齿轮(721)固接,并贯穿第一齿轮(721)与安装杆(719)底部固接;电机(724)固接于升降板(716)顶部,第二齿轮(722)通过第二转轴(723)与电机(724)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齿轮(721)与第二齿轮(722)啮合,安装板(736)通过铰接件(720)铰接于安装杆(719)顶部,太阳能板(737)固接于安装板(736)顶部;第一L形连接杆(725)固接于安装杆(719)一侧,第二L形连接杆(730)固接于安装杆(719)另一侧;第一固定板(726)固接于第一L形连接杆(725)底端,第二固定板(731)固接于第二L形连接杆(730)底端,安装板(736)底部通过第三弹性件(727)与第一固定板(726)连接,安装板(736)底部通过第四弹性件(732)与第二固定板(731)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735)固接于第一固定板(726)顶部;第三拉线(728)一端与安装板(736)底部固接,另一端绕接于第三电动绕线轮(735);第三电动绕线轮(735)固接于第二固定板(731)顶部;第四拉线(734)一端与安装板(736)底部固接,另一端绕接于第三电动绕线轮(735);第一盖板(738)铰接于收纳框(71)顶部一端,第二盖板(742)铰接于收纳框(71)顶部另一端;第一盖板(738)与第二盖板(742)关于收纳框(7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盖板(738)位于第二滑槽(712)上方,第二盖板(742)位于第三滑槽(714)滑动上方;第五拉线(739)一端固接于第一盖板(738)底部靠进第二盖板(742)的一端,第五拉线(739)另一端与升降板(716)靠近第一弹性件(76)的另一侧;第六拉线(741)固接于第二盖板(742)底部靠进第一盖板(738)的一端,第六拉线(741)另一端与升降板(716)靠近第二弹性件(79)的另一侧;太阳能板(737)与蓄电池(744)电连接,蓄电池(744)与电机(724)、第一电动绕线轮(73)、第二电动绕线轮(729)、第三电动绕线轮(73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新能源汽车主体(1)和调节装置(7);调节装置(7)安装于新能源汽车主体(1)顶部;调节装置(7)包括有收纳框(71)、第一电动绕线轮(73)、第一拉线(74)、第一滑块(75)、第一弹性件(76)、第二拉线(77)、第二滑块(78)、第二弹性件(79)、第一升降杆(710)、第二升降杆(711)、第三滑块(713)、第四滑块(715)、升降板(716)、第一轴承座(717)、第一转轴(718)、安装杆(719)、铰接件(720)、第一齿轮(721)、第二齿轮(722)、第二转轴(723)、电机(724)、第一L形连接杆(725)、第一固定板(726)、第三弹性件(727)、第三拉线(728)、第二电动绕线轮(729)、第二L形连接杆(730)、第二固定板(731)、第四弹性件(732)、第四拉线(734)、第三电动绕线轮(735)、安装板(736)、太阳能板(737)、第一盖板(738)、第五拉线(739)、第六拉线(741)、第二盖板(742)、固定框(743)和蓄电池(744);收纳框(71)通过固定框(743)固接于新能源汽车主体(1)顶部,蓄电池(744)固接于固定框(743)内,收纳框(71)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槽(72),第一滑块(75)、第二滑块(78)均与第一滑槽(72)滑动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73)固接于第一滑槽(72)内,第一电动绕线轮(73)位于第一滑块(75)、第二滑块(78)之间;第一拉线(74)一端与第一滑块(75)侧部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动绕线轮(73)绕接;第二拉线(77)一端与第二滑块(78)侧部固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动绕线轮(73)绕接;第一升降杆(710)与第二升降杆(711)的中部交叉铰接,第一升降杆(710)底端与第二滑块(78)铰接,第二升降杆(711)底端与第一滑块(75)铰接;第一滑块(75)通过第一弹性件(76)与收纳框(71)一内侧连接,第二滑块(78)通过第二弹性件(79)与收纳框(71)另一内侧连接;第一升降杆(710)顶端与第三滑块(713)铰接,第二升降杆(711)顶端与第四滑块(715)铰接,升降板(716)底部设有第二滑槽(712)、第三滑槽(714),第三滑块(713)与第二滑槽(712)滑动连接,第四滑块(715)与第三滑槽(714)滑动连接,第一轴承座(717)嵌于升降板(716),第一轴承座(717)位于第一滑槽(72)、第二滑槽(712)之间,第一转轴(718)底端与第一轴承座(717)枢接;第一转轴(718)顶端与第一齿轮(721)固接,并贯穿第一齿轮(721)与安装杆(719)底部固接;电机(724)固接于升降板(716)顶部,第二齿轮(722)通过第二转轴(723)与电机(724)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齿轮(721)与第二齿轮(722)啮合,安装板(736)通过铰接件(720)铰接于安装杆(719)顶部,太阳能板(737)固接于安装板(736)顶部;第一L形连接杆(725)固接于安装杆(719)一侧,第二L形连接杆(730)固接于安装杆(719)另一侧;第一固定板(726)固接于第一L形连接杆(725)底端,第二固定板(731)固接于第二L形连接杆(730)底端,安装板(736)底部通过第三弹性件(727)与第一固定板(726)连接,安装板(736)底部通过第四弹性件(732)与第二固定板(731)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735)固接于第一固定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季洪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