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457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化系统,其包括双容器、排水管、蓄水池、营养液罐和滴灌设备;其中,双容器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一容器可拆卸式的套接入第二容器内,第二容器位于地层中;第一容器的第一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水孔;第二容器的第二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漏水孔;排水管铺埋在地层中,且位于第二容器的下方,与第二容器的第二漏水孔连通;在第一容器内设有位于上部的种植层和位于下部的隔离层,其中,隔离层铺设于第一容器的底壁上,用于阻止种植基质随渗水进入第二容器或排水管中;蓄水池通过第一泵与滴灌设备连通,营养液罐通过第二泵与滴灌设备连通;滴灌设备在第二容器处形成滴水孔。

A green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reen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double container, a drainage pipe, a water storage tank, a nutrient liquid tank and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The double container comprises a first container and a second container. The first container is detachable and the second container is located in the stratum. The first bottom wall of the first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 first leak hole; the second bottom wall of the second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second leak hole; the drainage pipe is buried in the stratum and is located below the second contain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leak hole of the second container; and in the first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planting layer and a lower isolation layer, in which the isolation layer is laid. On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irst container, it is used to prevent the planting matrix from entering the second container or drainage pipe with seepage water;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through the first pump; the nutrient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through the second pump; and the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forms a drip hole at the second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绿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盐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20%的耕地和近半数的灌溉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害威胁。我国盐碱土资源总面积约为1亿多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沿海地带。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许多地区农林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城乡绿化、美化实用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特别是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园林绿化技术急待提升。传统的盐碱地绿化工程大多依赖于客土法、开沟埋暗管、铺设隔离层等工程措施。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不可持续等缺点。特别是客土法,不仅成本极高,而且对取土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成为“绿化一处,破坏多处”的负面案例;同时由于返盐碱的问题而造成不可持续性。此外,有些中、重度盐碱地因土壤含盐量高而限制了树种选择,特别是乔木树种难以生长,因此绿化中树种单一,生态和景观效果都不理想。有时,为解决绿化中景观效果问题会采用摆放盆栽的方法来弥补。但这种方法一来视觉效果差,二来容器体积有限,保水能力差,容易受到干旱威胁,冬季时栽植的树木易受冻害。以上问题在北方盐碱地区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绿化系统,其包括双容器、排水管、蓄水池、营养液罐和滴灌设备;其中,所述双容器包括具有第一上开口的第一容器和具有第二上开口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可拆卸式的套接入所述第二容器内,所述第二容器位于地层(例如盐碱地的地层)中;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漏水孔;所述排水管铺埋在所述地层(例如盐碱地的地层)中,且位于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与所述第二容器的所述第二漏水孔连通;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设有位于上部的种植层和位于下部的隔离层,其中,所述隔离层铺设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壁上,用于在渗水时,阻止所述种植层内的种植基质随渗水进入第二容器或所述排水管中;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一泵与所述滴灌设备连通,所述营养液罐通过第二泵与所述滴灌设备连通;所述滴灌设备在所述第二容器处形成滴水孔。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底壁不接触以形成腔体。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耳。例如,一般可以设置两个耳,以方便将该第一容器取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漏水孔与所述第二漏水孔交错设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容器外的盐碱地中的盐碱向第一容器的种植层内返盐碱。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蓄水池和所述第一水泵之间还设置有过滤器。该过滤器可以将蓄水池中的水中的大颗粒物等残渣滤掉,从而避免了滴灌设备的堵塞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滴灌设备的使用效率。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蓄水池处于所述排水管所在的水平面之下,且与所述排水管连通。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排水管中的水顺利的流到蓄水池中,从而有效地回收其中的水分。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绿化系统还包括监测所述种植层含水量和/或养分的传感器,和调节器,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种植层中;所述调节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调节器与所述第一泵和/或所述第二泵电连接。并且,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器与所述传感器可以为有线或无线电连接,以接受所述传感器监测到的种植层的含水量和/或种植层的营养含量(主要为氮磷钾的含量)。所述调节器与所述第一泵和/或所述第二泵可以为有线或无线电连接,所述调节器根据获取的传感器监测到的以上信息,通过电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泵和/或所述第二泵的启动或闭合。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营养液罐包括氮肥营养液罐、磷肥营养液罐和钾肥营养液罐;所述第二泵为三个泵,三个泵独立地控制氮肥营养液罐、磷肥营养液罐和钾肥营养液罐。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种植层上覆盖有保水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的绿化系统由于不受盐碱地土壤源的限制,因此特别适用于盐碱地土壤的绿化。利用本申请的绿化系统,可以任意选用适合所需绿化树种的土壤作为种植层,克服了盐碱地绿化树种单一、生态和景观较差的问题。通过使用本系统,可以设计出乔木、灌木等交叉错落的种植结构,并且可以随时调换种植系统中的植被,使景观更加优美,变换灵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相当有意义的革新。2)本申请的绿化系统可以与例如盐碱地地层的地层融为一体,一方面,双容器与盐碱地形成隔离,避免了种植层的盐碱化;另一方面,该系统打破了常规思维的限制,使双容器受盐碱地地层的保护,从而使保水能力较普通的盆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树木在冬季遭受冻害的危险。3)本申请的绿化系统,通过将双容器设置于地层内,一方面为种植大型树种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增加了植被的抗风能力,有利于防风固沙。4)本申请的绿化系统有效地降低了盐碱地区和沙化地区,特别是中、重度盐碱地绿化中的绿化成本问题,提出了一种成本低、绿化效果明显的双容器组团移动式绿化技术方法。同时这一技术有望促进绿化苗木培育供给侧育苗方式改革,间接促使容器基质育苗比例增加,以减少苗圃因带土球出苗而造成的土壤破坏与流失。5)本申请的绿化系统能够使空间得以有效的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例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显示了盐碱地绿化系统的整体示意图。1,第一容器;2,第一侧壁;3,第一底壁;4,第一上开口;5-1,耳;5-2,耳;6,种植层;7,第二容器;8,第二侧壁;9,第二底壁;10,第二上开口;11,第一漏水孔;12,第二漏水孔;13,排水管;14,蓄水池;15,氮肥营养液罐;16,钾肥营养液罐;17,磷肥营养液罐;18,滴灌设备;19,第一泵;20、21、22,第二泵;23,滴水孔;24,调节器;25,传感器;26,过滤器;27,支撑物;28,空腔;29,隔离层;30,保水层;31,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第一容器1具有第一侧壁2和第一底壁3,以及第一上开口4;第一容器1用来培育、栽植绿化用植物(比如乔木、灌木、花、草等)。形成第一容器1的第一侧壁2和第一底壁3的材质可以为PVC、木质、土钵、泥炭钵、无纺布等。第一容器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形状。第一侧壁2在第一上开口4处弧形外翻,这样可搭于第二容器7边缘处,防止不坚挺材质容器滑入第二容器7内,并在第一侧壁2的上端设置提放作业的耳5-1和5-2。根据不同树种、灌木和花卉草本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第一容器1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于乔木,第一容器1的直径为100-150cm,对于灌木,其直径为40-60cm,对于花卉草本,其直径为20-40cm。根据不同树种和花卉草本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第一容器1内上部的种植层6使用的种植基质类型,其可以为搬运移动方便的轻型基质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化系统,其包括双容器、排水管、蓄水池、营养液罐和滴灌设备;其中,所述双容器包括具有第一上开口的第一容器和具有第二上开口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可拆卸式的套接入所述第二容器内,所述第二容器位于地层中;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漏水孔;所述排水管铺埋在所述地层中,且位于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与所述第二容器的所述第二漏水孔连通;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设有位于上部的种植层和位于下部的隔离层,其中,所述隔离层铺设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壁上;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一泵与所述滴灌设备连通,所述营养液罐通过第二泵与所述滴灌设备连通;所述滴灌设备在所述第二容器处形成滴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化系统,其包括双容器、排水管、蓄水池、营养液罐和滴灌设备;其中,所述双容器包括具有第一上开口的第一容器和具有第二上开口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可拆卸式的套接入所述第二容器内,所述第二容器位于地层中;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漏水孔;所述排水管铺埋在所述地层中,且位于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与所述第二容器的所述第二漏水孔连通;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设有位于上部的种植层和位于下部的隔离层,其中,所述隔离层铺设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壁上;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一泵与所述滴灌设备连通,所述营养液罐通过第二泵与所述滴灌设备连通;所述滴灌设备在所述第二容器处形成滴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底壁不接触以形成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容器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新杨秀艳武海雯朱建峰王计平刘正祥蔚奴平张玉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