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肢接受腔及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405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残疾康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通过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根据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并根据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在组合内腔模型和外腔模型后形成的腔隙中注入固化材料形成内衬套模型,然后将根据内衬套模型获取的硬外腔模型与将内衬套模型组合形成假肢接受腔,本实施例中制造假肢接受腔的方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制造成本更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假肢接受腔通常通过印模制造阳模,需要由假肢技师手工完成,并进行反复的调试才能得到最终的假肢接受腔产品,制造工艺复杂,无法实现机械化制造的技术问题。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rosthetic Reception Cavity and Prosthetic Reception Cavity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disability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rosthetic receptive cavity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By acquiring initial three-dimensional data, the internal cavity model is obtained from the initial three-dimensional data, and the external cavity model is obtained from the internal cavity model, in the cavity formed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l cavity model and the external cavity model. Injecting solidified material to form the inner liner model, then combining the hard outer cavity model obtained from the inner liner model with the inner liner model to form a prosthetic receptacle.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rosthetic receptacle in this example saves a lot of manual operation,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rosthetic receptacl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usually open. Prosthetic technicians are required to manually manufacture the positive die by over-impression, and the final product of prosthetic socket can be obtained by repeated debugg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complex,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mechanized manufacturing can not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假肢接受腔及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残疾康复
,尤其涉及一种假肢接受腔及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假肢制作过程中,接受腔需要容纳患者残肢,将患者的残肢收纳在其中,是人体与机械假肢的界面部件,因此,接受腔作为假肢产品中最为重要的构件与假肢的实用性与舒适性高度相关。然而,现有的假肢接受腔通常通过阴模制造阳模,需要由假肢技师手工完成,并进行反复的调试才能得到最终的假肢接受腔产品,制造工艺复杂,无法实现机械化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假肢接受腔及假肢接受腔制造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假肢接受腔通常通过印模制造阳模,需要由假肢技师手工完成,并进行反复的调试才能得到最终的假肢接受腔产品,制造工艺复杂,无法实现机械化制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包括: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根据所述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组合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形成腔隙;将固化材料注入到所述腔隙内形成内衬套模型;根据所述内衬套模型获取硬外腔模型;将所述内衬套模型和所述硬外腔模型组合形成假肢接受腔。可选的,所述获取初始三维数据包括:对患者残肢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所述三维扫描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光学三维扫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包括:对所述初始三维数据进行反求工程获取内腔模型的内腔内壁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获取所述内腔模型的内腔外壁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内腔外壁三维数据形成所述内腔模型。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内腔外壁三维数据形成所述内腔模型包括:将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内腔外壁三维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所述内腔模型。可选的,所述内腔模型包括内腔内壁、内腔外壁、浇注通道、支撑杆以及导柱;所述支撑杆位于内腔内,并用于支撑用于浇注所述固化材料的所述浇注通道;所述导柱用于定位所述外腔模型。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包括:将所述内腔模型的内腔外壁三维数据偏置第一预设距离形成外腔模型的外腔内壁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外腔内壁三维数据得到所述外腔模型的外腔外壁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外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外腔外壁三维数据形成所述外腔模型。可选的,所述外腔模型包括:导口、底座、排气口、密封壁、外腔内壁以及外腔外壁;所述导口用于嵌入所述内腔模型中的所述导柱;所述密封壁用于在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组合对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模型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底座用于支撑所述内腔模型以及所述外腔模型;所述排气口用于排气以及检测所述固化材料的填充程度。可选的,所述将固化材料注入到所述腔隙内形成内衬套模型包括:将所述固化材料通过所述浇注通道注入所述腔隙内;当所述排气口有固化材料排出时停止浇注;所述固化材料固化形成内衬套模型。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内衬套模型获取硬外腔模型包括:根据所述内衬套模型得到硬外腔基础模型;对所述硬外腔基础模型进行处理得到硬外腔模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假肢接受腔,所述假肢接受腔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形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通过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并根据所述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组合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后形成腔隙,在所述腔隙中注入固化材料形成内衬套模型,然后根据所述内衬套模型获取硬外腔模型,将所述内衬套模型和所述硬外腔模型组合形成假肢接受腔,从而避免了假肢技师需要通过阴模制造阳模,由于长期接触半化工品而对身体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制造假肢接受腔的方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制造成本更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假肢接受腔通常通过印模制造阳模,需要由假肢技师手工完成,并进行反复的调试才能得到最终的假肢接受腔产品,制造工艺复杂,无法实现机械化制造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现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腔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腔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外腔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为了说明本申请上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现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假肢接收腔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7。在步骤S11中,获取初始三维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三维扫描的方式获取初始三维数据,该三维扫描的方式可以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以及光学三维扫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根据用户对假肢的需求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初始三维数据。在步骤S12中,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初始三维数据进行水平面压缩,即在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进行压缩,Z轴上的数据保持不变,以得到内腔模型,该内腔模型的实物如图2所示。在步骤S13中,根据所述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在本实施例中,将内腔模型整体偏置预设单位,得到外腔模型,该外腔模型实物如图3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内腔模型偏置放大一定单位得到外腔内壁模型,然后将外腔内壁模型再偏置1.2毫米或者大于1.2毫米的距离得到外腔外壁模型,在内腔模型上按矢状面或者额状面得到分型面,将外腔内壁和外腔外壁分别分成两部分,得到外腔1和外腔2的内壁和外壁,如图3所示。在步骤S14中,组合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形成腔隙。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组合后,由于外腔模型与内腔模型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因此会形成腔隙,该腔隙的大小与用户设置的第一预设距离成正相关,具体的,用户设置的第一预设距离越大,该腔隙的容积越大,用户设置的第一预设距离越小,该腔隙的容积越小,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组合后形成的腔隙如图2所示。在步骤S15中,将固化材料注入到所述腔隙内形成内衬套模型。在本实施例中,当外腔1和外腔2以及内腔模型组合后,将固化材料通过浇注道浇注到腔隙内,具体的,该固化材料可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根据所述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组合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形成腔隙;将固化材料注入到所述腔隙内形成内衬套模型;根据所述内衬套模型获取硬外腔模型;将所述内衬套模型和所述硬外腔模型组合形成假肢接受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肢接受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根据所述内腔模型得到外腔模型;组合所述内腔模型和所述外腔模型形成腔隙;将固化材料注入到所述腔隙内形成内衬套模型;根据所述内衬套模型获取硬外腔模型;将所述内衬套模型和所述硬外腔模型组合形成假肢接受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三维数据包括:对患者残肢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初始三维数据,所述三维扫描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光学三维扫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三维数据得到内腔模型包括:对所述初始三维数据进行反求工程获取内腔模型的内腔内壁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获取所述内腔模型的内腔外壁三维数据;根据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内腔外壁三维数据形成所述内腔模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内腔外壁三维数据形成所述内腔模型包括:将所述内腔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内腔外壁三维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所述内腔模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模型包括内腔内壁、内腔外壁、浇注通道、支撑杆以及导柱;所述支撑杆位于内腔内,并用于支撑用于浇注所述固化材料的所述浇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