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胆及液体加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03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胆及液体加热容器,内胆包括:本体、导热板和加热件,本体包括桶身和与桶身底部相连的桶底;导热板与桶底的外壁面相贴合,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桶底的导热系数;加热件呈环状,与导热板的下表面贴合,加热件的投影位于导热板内;其中,导热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和/或,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内胆,通过增加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之间的间距,使得加热件产生的热量由单向传热变为双向传热,从而大大降低了局部的热功率密度,减小了烧水噪音;和/或,将导热板加厚,以防止局部的热冲击,保证热量尽可能均匀传递,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烧水时的噪音。

Inner Gallbladder and Liquid Heating Vesse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ner gallbladder and a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and a heating element. The body comprises a barrel body and a bottom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body;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attach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and the heat conductivity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the heating element is circular,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body. The projection of the heating element is located in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where the thickness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 mm, and/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er edge of the contact part between the heating element and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a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3 mm. By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er edge of the contact part between the heater and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a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the inner liner of the invention changes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heater from one-way heat transfer to two-way heat transfer, thereby greatly reducing the local heat power density and reducing the noise of boiling water; and/or, thickening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to prevent it from being heated. Stop local thermal shock, ensure the heat transfer as evenly as possible, thus further reducing the noise when boil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胆及液体加热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胆及包含该内胆的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电水壶、豆浆机、泡奶机等液体加热容器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得短一些。因此,这些小家电的功率逐渐升高。比如:电水壶的功率从之前的1000W,逐渐提高到现在的1800W。随着功率的提升,烧水时间变短了,但同时带来了烧水声音大的问题,烧水声音大对人们工作和生活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减小烧水的声音,有些电水壶采用较小的功率(800W左右)加热,这虽然能减小烧水声音,但烧同体积(或质量)的水,时间就会变长。有些水壶会在内胆底部和/或侧壁喷涂涂层,从而降低烧水噪音,但涂层存在不耐磨和长期使用性能变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胆的液体加热容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内胆,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包括:本体,包括桶身和与所述桶身底部相连的桶底;导热板,与所述桶底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桶底的导热系数;和加热件,呈环状,与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加热件的投影位于所述导热板内;其中,所述导热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和/或,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3mm。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内胆,通过增加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之间的最大间距,使得加热件产生的热量由单向传热变为双向传热,加快加热件区域热量往外的传递,从而大大降低了局部的热功率密度,减小了烧水噪音;和/或,将导热板加厚,这样能增加沿导热板平面方向的传热,减少沿导热板厚度方向的传热,以防止与加热件正对的桶底区域受到局部的热冲击,保证热量尽可能的均匀传递,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烧水时的噪音。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电水壶,内胆下方一般要安装温控器等结构,故而加热件一般呈环状,以避空温控器等结构,但是这会导致加热件的面积相对较小,影响内胆均匀受热,故而会在加热件和内胆桶底之间增设导热板,利用导热板来提高内胆的受热均匀性。这样,加热件先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板,导热板再传递给桶底,桶底传给水,由于导热板与桶底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从而提高了内胆的受热均匀性。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传热速度和加热效率,导热板的厚度一般较小,通常为1.5mm或者1mm;同时,为了给温控器等电子元件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减少对温控器等电子元件的热影响,一般导热板的外径与加热件外径一样大或略大一点点,现有技术中加热件最外侧距导热板外边缘的距离通常介于0到1mm之间,只需保证导热板与加热件能够完全贴合即可。但是,本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对水壶噪音产生机理的长期研究后发现,水壶噪音的产生与桶底、导热板和加热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有很大关联。现有结构中,导热板的外径与加热件外径一样大或略大一点点,则加热件的热量基本上只能往其内侧传递,即:近似单向传热,而加热件的功率又比较大(例如1800W),会造成局部热功率密度较高,桶底过热度(即桶底温度与水沸腾温度之差)非常大,进而导致烧水声音较大(主要是水温在40℃-70℃时);同时,导热板过薄,使得热量尚未分散均匀即快速传递给桶底,会对桶底造成局部热冲击,也会产生较大噪音。基于此,本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改变桶底、导热板和加热件的配合关系,一方面将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之间的最大间距增加至3mm及以上,则加热件产生的热量既可以从内侧传给导热板和内胆,也可以从外侧传给导热板和内胆,使得现有的单向传热或近似单向传热变为双向传热,从而大大降低了局部的热功率密度,显著降低了烧水噪音;同时,将导热板的厚度增加至2mm及以上,防止了局部的热冲击,保证了热量尽可能得均匀传递,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烧水时的噪音;且无需降低加热功率,也不存在耐磨性问题,适合长期使用;此外,由于没有额外增加涂层或者其他降噪结构,因此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与现有技术基本没有差别,适于大批量生产,市场推广意义极大。进一步地,还需要强调,本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大量试验和数据分析后发现,单独增加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之间的最大间距,能够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单独增加导热板的厚度,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是,同时增加上述间距和厚度,能够起到1+1>2的效果,使降噪效果显著提升。需要解释的是,加热件的投影位于导热板内,指的是以导热板的下表面为投影面,加热件的投影完全位于导热板内,这保证了加热件不会超出导热板的外周缘,以保证加热件的热量能够尽可能地传递给导热板;由于加热件需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故其并非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环状,以电热管为例,其呈带缺口的环状,以保证内胆能够周向受热;进一步地,加热件与导热板的接触部位也呈环状,而只要加热件的局部能够实现双向传热,即可起到降噪效果,因此只需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3mm即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当然,为了提高内胆的受热均匀性,加热件做成规则的形状,比如圆环状,位于导热板的中间区域且对称分布,故而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的间距也是相等的。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板的厚度范围是4mm-6mm。将导热板的厚度增加至4mm及以上,使得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在导热板上更均匀地分散,以便于热量更均匀地传递给内胆,从而进一步防止了局部热冲击,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效果;而将导热板的厚度控制在6mm以内,则在保证较好降噪效果的基础上,兼顾了原材料成本、加工工艺和传热效率等方面的因素,不至于因此失彼,从而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6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范围是9mm-16mm。将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加至9mm及以上,能够使导热板位于加热件外侧的面积进一步增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件的双向传热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而将加热件与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导热板外周缘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6mm以内,则在保证较好降噪效果的基础上,兼顾了原材料成本、加工工艺和传热效率等方面的因素,不至于因此失彼,从而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范围是30W/(m.K)-500W/(m.K)。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范围是100W/(m.K)-300W/(m.K)。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桶底的导热系数,保证了导热板能够将热量高效传递给内胆;进一步将其导热系数控制在30W/(m.K)-500W/(m.K)的范围内,既避免其和内胆的导热系数偏低导致产品加热效率过低,又避免了其导热系数过高导致其与内胆桶底的导热系数相差过大而引起热冲击或者导致产品成本过高。优选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范围是100W/(m.K)-300W/(m.K)。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桶底的厚度范围是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胆,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桶身和与所述桶身底部相连的桶底;导热板,与所述桶底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桶底的导热系数;和加热件,呈环状,与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加热件的投影位于所述导热板内;其中,所述导热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和/或,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胆,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桶身和与所述桶身底部相连的桶底;导热板,与所述桶底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桶底的导热系数;和加热件,呈环状,与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加热件的投影位于所述导热板内;其中,所述导热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和/或,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厚度范围是4mm-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接触部位的外周缘与所述导热板外周缘的最大间距范围是9mm-1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范围是30W/(m.K)-500W/(m.K)。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范围是100W/(m.K)-300W/(m.K)。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底的厚度范围是0.3mm-3mm;和/或所述桶底的外径范围是90mm-300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板的接触面积的范围为16cm2-40cm2。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向阳常见虎梅长云李家勋罗刚刘云祥罗金柳生姚琦柳维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