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同兴专利>正文

管柱保温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375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管柱保温墙体,属于建材领域。它包括中间有空隙或/和保温层的两面墙体,墙体中间有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各管柱内模之间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成排的管柱内模和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构成墙主体;在墙主体的两侧面设置有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定位索位于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中,在墙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在墙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管柱内模可工厂化批量生产,可现场组装,墙体一次抹灰成型,工作效率高,可大大缩短工期;该墙体在管柱定位抹灰前管线施工、吊挂件预埋都很方便,该墙体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质保温墙,尤其涉及一种管柱式保温墙。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墙改与建筑节能政策推行、贯彻力度的不断加强,轻质墙板材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保温墙多采用两层墙体,墙体也主要采用轻质条板。轻质条板的种类、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各类条板标准不统一,技术指标不完善,所用原材料种类多样,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在发展过程中造成轻质条板出现一些弊端,最普遍最突出的是拼装缝开裂问题,成为行业的通病,一直困扰着建筑界;再者由于拼装墙体的非整体性,顺板纵裂缝的解决并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整体性能好,无裂缝产生的管柱保温墙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施工简便、工程造价低;两层墙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保温效果好,施工时可采用保温浆料,增强保温效果。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它包括中间有空隙或/和保温层的两面墙体,墙体中间有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各管柱内模之间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成排的管柱内模及其之间的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构成墙主体;在墙主体内的两侧面设置有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定位索位于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中,在墙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在墙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本技术中的管柱内模可工厂化批量生产,可现场组装,墙体一次抹灰成型,工作效率高,可大大缩短工期;该墙体在管柱定位抹灰前管线施工、吊挂件予埋都很方便。上述墙主体顶部设置的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为角钢和/或墙主体底部设置的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为角钢,管柱内模的端部位于角钢的拐角处。这样能够对管柱内模较好的定位,其定位方式简单,成本低,便于施工,该墙体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在墙体的最外表面涂附有保温浆料层和/或涂料层。这样能够增强保温效果,增加美感。在墙主体两侧面设置的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是通过固定在房屋框架上的螺栓拉紧固定的。这种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成本低,便于施工。为了适应不同墙壁的高度,及加高墙的高度要求,本技术中的管柱内模的高度可以由多层管柱内模的轴向高度组成,多层管柱内模中的上下对应的管柱内模同轴线。当采用多层管柱内模叠加时被揭短的管柱内模的有堵头的一端向上,这样便于施工。相邻的两层管柱内模之间填充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这种座浆法的连接方式简单合理,便于施工。填充有浆料层的高度具体可以为7~13mm。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中相邻的管体之间有5~13mm宽度的,用于填充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的缝隙。定位索在相邻的两个管柱内模之间设置有定位的卡件。这样定位更可靠,增加定位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可用作外墙等,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其单位面积的重量较轻;保温效果好;便于施工;强度更高,更抗老化,节能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索的固定方式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中,1、管柱内模,2、定位索,3、梁,4、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5、膨胀螺栓或高强度钢钉,6、角钢,7、装饰层或涂料层,8、房屋框架,9、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10、保温层,11、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12、拉紧螺栓,13、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本技术为一种管柱保温墙,如图所示,它包括中间有空隙或/和保温层10的两面墙体,墙体中间有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1,各管柱内模1之间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9,成排的管柱内模1和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9构成墙主体;在墙主体的两侧面设置有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2,定位索2可以通过固定在房屋框架8上的膨胀螺栓或高强度钢钉5及拉紧螺栓12拉紧固定的或通过高强度的钢钉等方式固定,定位索2且位于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4中,在墙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梁3连接的构件,在墙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墙主体顶部设置的用于与梁3连接的构件为角钢6和/或墙主体底部设置的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为角钢6,管柱内模1的端部位于角钢6的拐角处。上述的管柱内模1的高度可以由多层管柱内模1的轴向高度组成,多层管柱内模1中的上下对应的管柱内模同轴线,相邻的两层管柱内模之间填充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11,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11高度具体可为7~13mm,可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另外,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1中相邻的管体之间有5~13mm宽度的用于填充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9的缝隙,该缝隙的宽度根据需要选择。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定位索2在相邻的两个管柱内模1之间设置有定位的卡件13,这种卡件13可以采用梳状的叉件等其它公知技术实现。在墙体的最外表面涂附有保温浆料层和/或涂料层7。描述中提到的定位索2具体可以采用截面直径为2~4mm的钢丝或铁丝。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它包括中间有空隙或/和保温层的两面墙体,墙体中间有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各管柱内模之间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成排的管柱内模和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构成墙主体;在墙主体的两侧面设置有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定位索位于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中,在墙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在墙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墙主体顶部设置的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为角钢和/或墙主体底部设置的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为角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在墙体的最外表面涂附有保温浆料层和/或涂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的墙主体两侧面设置的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是通过固定在与该墙主体邻连接的房屋框架上的螺栓拉紧固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的管柱内模的高度可以由多层管柱内模的轴向高度组成,多层管柱内模中的上下对应的管柱内模同轴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的相邻的两层管柱内模之间填充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的相邻的两层管柱内模之间填充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高度为7~13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7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中相邻的管体之间有5~13mm宽度的,用于填充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的缝隙。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索在相邻的两个管柱内模之间设置有定位的卡件。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所述的管柱内模的端部位于角钢的拐角处。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管柱保温墙体,属于建材领域。它包括中间有空隙或/和保温层的两面墙体,墙体中间有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各管柱内模之间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成排的管柱内模和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构成墙主体;在墙主体的两侧面设置有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定位索位于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中,在墙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在墙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管柱内模可工厂化批量生产,可现场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柱保温墙,其特征是,它包括中间有空隙或/和保温层的两面墙体,墙体中间有立式成排的管柱内模,各管柱内模之间有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成排的管柱内模和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构成墙主体;在墙主体的两侧面设置有与管体轴线垂直拉紧的定位索,定位索位于浆料层或保温浆料层中,在墙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梁连接的构件,在墙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同兴夏锋姚加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同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