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318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热交换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过滤网、隔板以及若干挡板;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机体内的中部,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的前后两侧;第一风机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第二风机配置在第二出风腔中且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相背设置于机体内部;所述腔室还包括热交换芯腔和空气检测腔,热交换芯腔与第一出风腔之间的挡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热交换芯腔中且其在长度方向上与机体平行设置,空气检测腔配置于热交换芯腔的一侧且其内部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cy Fresh Fa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type of high-efficiency fresh air fa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body, a first air inlet, a first air outlet, a second air inlet, a second air outlet, a heat exchange core, a first air fan, a second air fan, an air quality sensor, a fresh air filter screen, a partition and several baffles; the heat exchange core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In the middle part, the fresh air filter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heat exchange core; the first fan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outlet chamber, the second fan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outlet chamber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outlet, and the first fan and the second fan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body opposite to each other; the chamber also includes the heat exchange core chamber and the air. A vent is arranged on the baffle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core chamber and the first outlet chamber. The heat exchange core is arranged in the heat exchange core chamber and is parallel to the body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air detection chamb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 core chamber and has an air quality sensor in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控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
技术介绍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运用新风对流技术,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环控机内置多功能净化系统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现有的新风机包括柜体、过滤网、热交换芯、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柜体内设置进风腔、回风腔、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起始端与进风腔连通,而末端与出风腔连通,相应的过滤网和送风风机均设置在进风通道内;回风通道的起始端与出风腔连通,而末端与回风腔连通,过滤网和送风风机依次设置在回风通道中。这种新风机通常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不适用于卧室、客厅等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其结构设计紧凑,方便安装,可实现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热交换芯在其长度方向上与机体平行布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热交换面积,空气净化效率明显提升,且整体体积小,检修口对应热交换芯设置,仅需在尺寸上保留与热交换芯相匹配的检修口即可将新风过滤网和热交换芯抽出,维修、维护方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高效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热交换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过滤网、隔板以及若干挡板;所述若干挡板将机体分隔为若干腔室,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进风腔、第一出风腔、第二进风腔以及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配置在第一进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一出风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配置在第二进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配置在第二出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二出风腔连通;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机体内的中部,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的前后两侧;第一风机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第二风机配置在第二出风腔中且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相背设置于机体内部;所述腔室还包括热交换芯腔和空气检测腔,热交换芯腔与第一出风腔之间的挡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热交换芯腔中且其在长度方向上与机体平行设置,空气检测腔配置于热交换芯腔的一侧且其内部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机体的各外壁将机体的内部分隔形成三层间室,包括底层间室、中层间室和上层间室,第一隔板配置于底层间室和中层间室之间,第二隔板配置于中层间室和上层间室之间,热交换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过滤网以及若干挡板均设置于中层间室中;第一隔板在与第二进风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导风槽,从而使底层间室和中层间室相连通,第二隔板在与第二出风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导风口且在与空气检测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通风口,从而使上层间室和中层间室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具有与热交换芯相匹配的通风槽,从而使底层间室、中层间室和上层间室之间相互连通。进一步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腔、新风过滤网、热交换芯、第一出风腔和第一出风口形成新风风道;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腔、底层间室,热交换芯、上层间室、第二出风腔和第二出风口形成回风风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机体的同侧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机体的另一侧相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过滤网包括第一级新风过滤网和第二级新风过滤网,第一级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靠近第一进风腔的一侧,第二级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靠近第一出风腔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新风过滤网为G4过滤网,所述第二级新风过滤网为PM2.5颗粒的过滤网。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消音棉,消音棉布设在第一出风腔的腔室内壁上从而使第一出风腔形成消音腔。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两外侧两端均设有吊挂件。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侧壁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上覆盖有盖板,检修口在尺寸和位置上与热交换芯和新风过滤网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紧凑,方便安装,可实现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热交换芯在其长度方向上与机体平行布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热交换面积,空气净化效率明显提升,且整体体积小,检修口对应热交换芯设置,仅需在尺寸上保留与热交换芯相匹配的检修口即可将新风过滤网和热交换芯抽出,维修、维护方便,在第一进风腔内壁设置有消音棉,使得运行噪声减小,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特殊布置形式也提高了其换风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层间室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层间室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中层间室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包括机体3、第一进风口1、第一出风口5、第二进风口6、第二出风口2、热交换芯10、第一风机18、第二风机16、空气质量传感器13、新风过滤网、隔板以及若干挡板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若干挡板20将机体3分隔为第一进风腔25、第一出风腔19、第二进风腔21、第二出风腔17、热交换芯腔23和空气检测腔14,所述第一进风口1配置在第一进风腔25的外壁上并与第一进风腔25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5配置在第一出风腔19的外壁上并与第一出风腔19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6配置在第二进风腔21的外壁上并与第二进风腔21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配置在第二出风腔17的外壁上并与第二出风腔17连通,优选的,第一进风口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在机体3的同侧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6和所述第一出风口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在机体3的另一侧相对应设置;所述热交换芯10配置在机体3内的中部,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10的前后两侧;第一风机18配置在第一出风腔19的外壁上,第二风机16配置在第二出风腔17中且与第二出风口2对应设置,第一风机18和第二风机16相背设置于机体3内部;热交换芯腔23与第一出风腔19之间的挡板20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热交换芯10配置在热交换芯腔23中且其在长度方向上与机体3平行设置,空气检测腔14配置于热交换芯腔23的一侧且其内部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13。本实施例中的新风机结构设计紧凑,整体体积小,安装方便,空气质量传感器13的设置可实现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热交换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过滤网、隔板以及若干挡板;所述若干挡板将机体分隔为若干腔室,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进风腔、第一出风腔、第二进风腔以及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配置在第一进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一出风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配置在第二进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配置在第二出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二出风腔连通;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机体内的中部,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的前后两侧;第一风机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第二风机配置在第二出风腔中且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相背设置于机体内部;所述腔室还包括热交换芯腔和空气检测腔,热交换芯腔与第一出风腔之间的挡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热交换芯腔中且其在长度方向上与机体平行设置,空气检测腔配置于热交换芯腔的一侧且其内部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热交换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过滤网、隔板以及若干挡板;所述若干挡板将机体分隔为若干腔室,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进风腔、第一出风腔、第二进风腔以及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配置在第一进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一出风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配置在第二进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配置在第二出风腔的外壁上并与第二出风腔连通;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机体内的中部,新风过滤网配置在热交换芯的前后两侧;第一风机配置在第一出风腔的外壁上,第二风机配置在第二出风腔中且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相背设置于机体内部;所述腔室还包括热交换芯腔和空气检测腔,热交换芯腔与第一出风腔之间的挡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热交换芯配置在热交换芯腔中且其在长度方向上与机体平行设置,空气检测腔配置于热交换芯腔的一侧且其内部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机体的各外壁将机体的内部分隔形成三层间室,包括底层间室、中层间室和上层间室,第一隔板配置于底层间室和中层间室之间,第二隔板配置于中层间室和上层间室之间,热交换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过滤网以及若干挡板均设置于中层间室中;第一隔板在与第二进风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导风槽,从而使底层间室和中层间室相连通,第二隔板在与第二出风腔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魏方陈巍徐健姚梦兰余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