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262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9:34
本案涉及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包括:沉降池、蓄水池、升降装置、过滤装置、过滤桶、过滤柱、水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对城市地表污水尤其是雨水初期径流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广泛应用于社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等,尤其适用于中大型园林生态景观内的雨水回收及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再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城市中的道路、景观、桥梁、建筑物等不可渗透表面面积也不断增长,这就导致原来可渗透到土壤中的雨水现在只能在这些不可渗透的表面流动冲刷;由于这些不可渗透的表面往往积累大量灰尘、垃圾等污染物,而降雨经过淋洗大气、冲刷城市建筑,裹挟了大量的污染物。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汽车保有量、建筑数量、工业和生活垃圾量不断增长,而现代科技让杀虫剂、融雪剂、农药等的应用无孔不入,雨水径流中裹挟的污染物包含大量的悬浮颗粒、漂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这些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几乎都集中在降雨初期数毫米雨水中,其污染负荷远高于中后期雨水,有些地区的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指标最高值已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因此对初期雨水的处理是雨水回收利用的技术关键,我国多数城市对降雨初期地表径流的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雨水或初期雨水径流多采用直排的处置方式排入自然水体,难以进行有效处理,更难做到雨水的回收利用。由于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凸显,人们对环保愈加重视,传统的雨水直排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保的要求,随着公民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直排处理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将“生态城市”的理念灌输到工程的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建设生态积存、生态渗透、生态净化的“生态城市”的要求,雨水的无害化或回收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的城市和景区越来越多的涌现出大体量的园林生态景观,这些地方的地表雨水径流成分并不复杂,过滤难度较低,净化后水体品质好,具有较高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价值。而现实中,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往往被直接排放或只做简单收集后用于冲洗或非经济作物灌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高效过滤雨水,可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生态园林景观、缺水地区等方面的能有效收集并净化雨水的回收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物和农业副产品作为部分过滤净化材料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包括:沉降池,其上部低于地表面或与地表持平;蓄水池,其底面形状与沉降池相同,设于沉降池正上方,蓄水池其中一侧壁上垂直设有凹陷的长方形取水槽;长方形取水槽在升降装置升起后可作为工作人员清洁沉降池的出入口。升降装置,其垂直安装固定于取水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升降装置可人工或机械控制垂直升降;升降装置由人工手动或远程控制,以便调节过滤装置的高度和工作状态。过滤装置,其通过固定架安装固定于升降装置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其为桶状初滤装置,桶壁内侧上沿垂直的设有对称的带孔固定片,桶壁由环状滤芯构成,所述滤芯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材料包括:泡沫塑料颗粒20-30wt%、玉米芯粉40-60wt%、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20-30wt%,动物毛发3-5wt%;所述第一过滤层经过压制成型处理,压制时的压力为5-10kg/cm3,压制温度60-80℃,压制时间6-8min;泡沫塑料是常见的包装垃圾,质轻而多孔,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可以作为第一过滤层的填料,有过滤和辅助吸附的作用;玉米芯粉对雨水中的颗粒物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以及动物毛发可有效拦截雨水中游离的丝状物,且能延缓第一过滤层内材料板结,提高使用寿命。第二过滤层材料包括:无烟煤滤料20-30wt%、活性炭颗粒10-20wt%、石英砂20-30wt%、黄沙20-30wt%、磁性粉末3-5wt%、沸石粉4-6wt%;无烟煤滤料和活性炭颗粒的组合可以起到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磁性粉末对雨水中的含铁、镍等金属的悬浮颗粒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过滤部分重金属,而被吸附的铁或其他被伴随吸附的物质被氧化后产生的铁锈等溶于雨水中,可以使雨水中未被过滤或吸附的污染物分子胶团在蓄水池的存储静止过程中絮凝沉淀,起到进一步净化的作用;石英砂和黄沙可防止第二过滤层材料板结,降低过滤阻力,同时也有一定的过滤作用;沸石粉对雨水中的有机分子胶团有较好的吸附和促分解作用。过滤柱,其为二次过滤装置,垂直设于过滤桶上方并有部分伸入过滤桶内,直径小于过滤桶内径,所述固定架设于过滤柱柱体上部,并通过螺丝紧固件与所述升降装置相固定,所述过滤柱底部侧边垂直的设有对称的多孔固定条,所述多孔固定条与所述带孔固定片相匹配,并可通过螺丝紧固件与所述带孔固定片高低可调的连接固定;过滤柱与过滤桶之间的空隙构成取水腔;过滤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螺旋状过滤道,过滤道下端连接有进水管,上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正对蓄水池;螺旋状过滤道的设计增加了经初步过滤的雨水在过滤柱内的通过路径长度,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水泵,设于出水管处,当雨水处理量较大时,可在进水管处增设水泵以提高处理量。优选的是,所述过滤柱由两个半圆柱体组成,两个半圆柱体上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螺旋状凹陷,当两个半圆柱体拼合时,形成完整的螺旋状过滤道;两个半圆柱体通过上下端盖拼接并紧固在一起;所述上下端盖通过螺纹与过滤柱相固定。拼接的设计使过滤柱可拆开便于清洗。所述两个半圆柱体内部为空腔,其腔体远离中线一侧设有弧形第一电极板;所述过滤柱中心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置物孔,所述置物孔内设有圆管状第二电极板;第一、二电极板通电时分别带有正、副级电压并形成电场,分别对雨水中的带正电或负电离子产生吸引,使其分别向螺旋状过滤道侧壁靠近并富集于集污袋内;所述过滤道内壁左右两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过滤道内壁一侧通孔边缘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为迎着水流方向而设的斜面凸起,所述斜面凸起与螺旋状过滤道内壁呈5-15°夹角;阻流板与螺旋状过滤道内壁5-15°的夹角使阻流板能降低流经阻流板雨水的流速,使带电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集污袋内;而当阻流板与螺旋状过滤道内壁的夹角大于20°且达到一定高度,会使雨水流进阻流板时产生涡旋的湍流,甚至有可能将进入集污袋内的污染物裹挟冲出集污袋,从而难以起到富集效果。所述通孔上密封安装有集污袋,起到捕捉并富集雨水中带电粒子的作用。所述集污袋设于螺旋状过滤道外壁。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滤层内混和有污水处理用菌种或安装前将第一过滤层在污水处理用菌液内浸泡24小时以上。第一过滤层可作为污水处理用菌种的培养基,使有污水处理用菌种进入沉降池内水体,起到进一步净化的作用。优选的是,所述集污袋为橡胶材质,柔软的橡胶使集污袋在受压时向压力较低一侧翻出。所述过滤柱柱体为陶瓷或工程塑料材质,陶瓷或工程塑料材质耐腐蚀、耐冲刷。优选的是,所述滤柱的两个半圆柱体上部设有与内部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增压装置相连接。优选的是,当降雨量较小,沉降池内液面较低时,可启动升降装置使过滤装置抬起,使雨水在池内自然沉降数天,然后用过滤装置将沉降池内上清液抽出过滤即可;当降雨量较大时,启动升降装置控制过滤装置降至池底,启动水泵,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分别通入正极和负极电压;雨水通过滤芯后进入过滤桶,经进水管被吸入螺旋状过滤道,在水泵的作用下沿螺旋状过滤道螺旋上升,此时,在正负极电极板的作用下,雨水中的带电悬浮颗粒、胶团和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池,其上部低于地表面或与地表持平;蓄水池,其底面形状与沉降池相同,设于沉降池正上方,蓄水池其中一侧壁上垂直设有凹陷的长方形取水槽;升降装置,其垂直安装固定于取水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升降装置可由人工或机械控制其垂直升降;过滤装置,其通过固定架安装固定于升降装置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其为桶状初滤装置,桶壁内侧上沿垂直的设有对称的带孔固定片,桶壁由环状滤芯构成,所述滤芯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材料包括:泡沫塑料颗粒20‑30wt%、玉米芯粉40‑60wt%、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20‑30wt%,动物毛发3‑5wt%;第二过滤层材料包括:无烟煤滤料20‑30wt%、活性炭颗粒10‑20wt%、石英砂20‑30wt%、黄沙20‑30wt%、磁性粉末3‑5wt%、沸石粉4‑6wt%;所述第一过滤层经过压制成型处理,压制时的压力为5‑10kg/cm3,压制温度60‑80℃,压制时间6‑8min;过滤柱,其为二次过滤装置,垂直设于过滤桶上方并有部分伸入过滤桶内,直径小于过滤桶内径,所述固定架设于过滤柱柱体上部,并通过螺丝紧固件与所述升降装置相固定,所述过滤柱底部侧边垂直的设有对称的多孔固定条,所述多孔固定条与所述带孔固定片相匹配,并可通过螺丝紧固件与所述带孔固定片高低可调的连接固定;过滤柱与过滤桶之间的空隙构成取水腔;过滤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螺旋状过滤道,过滤道下端连接有进水管,上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正对蓄水池;水泵,设于出水管处,当雨水处理量较大时,可在进水管处增设水泵以提高处理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池,其上部低于地表面或与地表持平;蓄水池,其底面形状与沉降池相同,设于沉降池正上方,蓄水池其中一侧壁上垂直设有凹陷的长方形取水槽;升降装置,其垂直安装固定于取水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升降装置可由人工或机械控制其垂直升降;过滤装置,其通过固定架安装固定于升降装置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其为桶状初滤装置,桶壁内侧上沿垂直的设有对称的带孔固定片,桶壁由环状滤芯构成,所述滤芯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材料包括:泡沫塑料颗粒20-30wt%、玉米芯粉40-60wt%、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20-30wt%,动物毛发3-5wt%;第二过滤层材料包括:无烟煤滤料20-30wt%、活性炭颗粒10-20wt%、石英砂20-30wt%、黄沙20-30wt%、磁性粉末3-5wt%、沸石粉4-6wt%;所述第一过滤层经过压制成型处理,压制时的压力为5-10kg/cm3,压制温度60-80℃,压制时间6-8min;过滤柱,其为二次过滤装置,垂直设于过滤桶上方并有部分伸入过滤桶内,直径小于过滤桶内径,所述固定架设于过滤柱柱体上部,并通过螺丝紧固件与所述升降装置相固定,所述过滤柱底部侧边垂直的设有对称的多孔固定条,所述多孔固定条与所述带孔固定片相匹配,并可通过螺丝紧固件与所述带孔固定片高低可调的连接固定;过滤柱与过滤桶之间的空隙构成取水腔;过滤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螺旋状过滤道,过滤道下端连接有进水管,上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正对蓄水池;水泵,设于出水管处,当雨水处理量较大时,可在进水管处增设水泵以提高处理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柱由两个半圆柱体组成,两个半圆柱体上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螺旋状凹陷,当两个半圆柱体拼合时,形成完整的螺旋状过滤道;两个半圆柱体通过上下端盖拼接并紧固在一起;所述上下端盖通过螺纹与过滤柱相固定;所述两个半圆柱体内部为空腔,其腔体远离中线一侧设有弧形第一电极板;所述过滤柱中心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置物孔,所述置物孔内设有圆管状第二电极板;所述过滤道内壁左右两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过滤道内壁一侧通孔边缘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为迎着水流方向而设的斜面凸起,所述斜面凸起与螺旋状过滤道内壁呈5-15°夹角;所述通孔上密封安装有集污袋;所述集污袋设于螺旋状过滤道外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徐建肖海燕张伟侯振宇刘同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