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53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和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块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通过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二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块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块的外侧,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一限位块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液压伸缩杆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液压伸缩杆可以用来调节输送带上料时的上料角度,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料输送带
,具体为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皮带输送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输送带操作安全,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传统的输送带在上料的过程中无法自如的调节上料的角度,通常需要通过人工来调节上料的角度,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快速将物料输送到指定的目的地,还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自如的调节上料角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和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块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通过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二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块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块的外侧,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一限位块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液压伸缩杆的顶部,且液压伸缩杆通过第二转轴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外壳的下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上的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输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且万向轮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辊子,且辊子位于输送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垂直中心线与外壳的垂直中心线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与外壳的下表面通过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外壳的内部,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关于外壳的垂直中心线轴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液压伸缩杆可以起到调节上料角度的作用,液压缸为液压伸缩杆提供伸缩的动力,液压伸缩杆伸长顶起外壳的一端,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辅助下,使得外壳倾斜,从而产生上料的角度,不同的上料高度决定不同的上料角度,通过调节液压伸缩杆来改变上料的角度,可以方便使用者将物料输送至合适的高度上。2、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可以起到为输送带提供输送动力的作用,伺服电机可以自由的调节转动的速度,伺服电机通过传动带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随之转动,通过调节伺服电机的转速可以达到控制输送带上料速度的目的。3、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以起到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作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外壳的下表面焊接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外壳的连接更加稳固,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还可以起到限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作用,避免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时脱离外壳下表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部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仰视图。图中:1、万向轮;2、底座;3、主动轮;4、防护板;5、外壳;6、进料斗;7、支撑杆;8、传动带;9、第一皮带轮;10、伺服电机;11、液压缸;12、液压伸缩杆;13、从动轮;14、出料斗;15、第二皮带轮;16、输送带;17、辊子;18、第一限位块;19、第一转轴;20、第二限位块;21、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包括底座2,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可以为液压伸缩杆12提供伸缩的动力,液压缸11上设置有液压伸缩杆12,液压伸缩杆12和支撑杆7的上方设置有外壳5,外壳5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第一限位块18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9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19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块18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18的外侧,第二限位块20之间通过第二转轴21固定连接,且第二转轴21的两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块20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块20的外侧,支撑杆7通过第一限位块18与外壳5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1贯穿液压伸缩杆12的顶部,且液压伸缩杆12通过第二转轴21与外壳5固定连接,外壳5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6可以方便将物料放到输送带16上,外壳5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斗14,出料斗14可以方便将物料输送至指定的目的地,外壳5的下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可以为输送带16的输送提供动力,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9,第一皮带轮9通过传动带8与主动轮3上的第二皮带轮15传动连接,主动轮3通过输送带16与从动轮13传动连接,主动轮3和从动轮13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4,防护板4可以起到防护主动轮3和从动轮13两侧的作用,避免了主动轮3和从动轮13损坏的问题。进一步,底座2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1,且万向轮1设置有四个,底座2下表面设置的四个万向轮1可以给输送带16带来方便移动的效果,万向轮1可以自由的调节移动的方向,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进一步,外壳5的内部设置有辊子17,且辊子17位于输送带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辊子17的顶端与输送带16的上表面的和下表面接触,可以起到辅助输送带16运转的作用,减少输送带16输送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得输送物料的工作可以稳定的进行。进一步,液压伸缩杆12的垂直中心线与外壳5的垂直中心线重合,液压伸缩杆12的升降决定了输送带16上料的角度,液压伸缩杆12位于外壳5的垂直中心线上,可以起到在液压伸缩杆12支撑起外壳5,使得外壳5收到的支撑力均匀,避免了外壳5向一侧倾斜的问题。进一步,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均与外壳5的下表面通过焊接连接,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起到在外壳5的下表面连接第一转轴19和第二转轴21的作用,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与外壳5的下表面焊接连接,使得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与外壳5的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主动轮3和从动轮13均设置外壳5的内部,且主动轮3与从动轮13关于外壳5的垂直中心线轴对称,外壳5起到对主动轮3和从动轮13保护的作用,主动轮3与从动轮13轴对称,使得输送带16在输送的过程中更加平稳,避免了输送不畅的问题。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万向轮1将输送带16移动到指定的上料位置,液压缸11为液压伸缩杆12提供动力,通过调节液压伸缩杆12的伸缩高度来控制上料的角度,液压伸缩杆12顶起外壳5,通过第一转轴19和第二转轴21的转动来让外壳5倾斜,从而使得输送带16的上料产生上料角度,调节好合适的上料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上设置有液压伸缩杆(12),所述液压伸缩杆(12)和支撑杆(7)的上方设置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所述第一限位块(18)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9)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19)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块(18)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18)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块(20)之间通过第二转轴(21)固定连接,且第二转轴(21)的两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块(20)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块(20)的外侧,所述支撑杆(7)通过第一限位块(18)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1)贯穿液压伸缩杆(12)的顶部,且液压伸缩杆(12)通过第二转轴(21)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斗(6),所述外壳(5)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斗(14),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9),所述第一皮带轮(9)通过传动带(8)与主动轮(3)上的第二皮带轮(15)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3)通过输送带(16)与从动轮(13)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13)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上料输送带,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上设置有液压伸缩杆(12),所述液压伸缩杆(12)和支撑杆(7)的上方设置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8)和第二限位块(20),所述第一限位块(18)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9)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19)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块(18)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18)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块(20)之间通过第二转轴(21)固定连接,且第二转轴(21)的两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块(20)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块(20)的外侧,所述支撑杆(7)通过第一限位块(18)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1)贯穿液压伸缩杆(12)的顶部,且液压伸缩杆(12)通过第二转轴(21)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斗(6),所述外壳(5)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斗(14),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韬张健诸定坤李红殷春水杨庆贵桂祈庭俞昌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环务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