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机械能、热能、光能转化的自发电模块
本技术属于能量转换与二次发电
,涉及一种利用正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电效应、电磁感应来实现交通发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交通控制系统电量主要靠发电厂或路面上的太阳能板供电,能够自发电的交通系统目前还未出现在市面上,相比于传统供电方式,本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庞大的车流量、人流量,通过正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伏效应、电磁感应多种技术,设计一种能够自行发电的模块,可用于交通系统的自发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机械能、热能、光能转化的自发电模块,所述的自发电模块由多个通过固定支架固接的基本单元组成。所述的基本单元包括盖板组件、装置盒、避震器、缓冲密封装置散热器、压电发电块、导热管组A和导热管组B;整个发电模块为密封结构,外部环境的水不能进入发电模块内部。所述的盖板组件包括上下两个盖板;所述的上盖板为方形,上表面粗糙,上盖板下表面四个顶角及四边的中心处分别安装一个避震器;靠近上盖板外表面处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加热丝通孔,即上盖板上方内部放置加热丝;上盖板中部为空仓,用于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械能、热能、光能转化的自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发电模块由多个通过固定支架(9)固接的基本单元组成,基本单元为密封结构;所述的基本单元包括盖板组件、装置盒(2)、避震器(3)、散热器(8)、压电发电块(4)、导热管组A和导热管组B;所述的盖板组件包括上下两个盖板;所述的上盖板(1)下表面的安装避震器(3);上盖板(1)上方内部放置加热丝;上盖板(1)中部为空仓,用于放置太阳能板和导热管组A,太阳能板受到光照时产生电能;上盖板(1)底面预留导热管通孔,上下盖板的通孔同轴,放置导热管组A;上盖板(1)下部底面设有凸块,与压电发电块(4)上表面开孔相配合;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械能、热能、光能转化的自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发电模块由多个通过固定支架(9)固接的基本单元组成,基本单元为密封结构;所述的基本单元包括盖板组件、装置盒(2)、避震器(3)、散热器(8)、压电发电块(4)、导热管组A和导热管组B;所述的盖板组件包括上下两个盖板;所述的上盖板(1)下表面的安装避震器(3);上盖板(1)上方内部放置加热丝;上盖板(1)中部为空仓,用于放置太阳能板和导热管组A,太阳能板受到光照时产生电能;上盖板(1)底面预留导热管通孔,上下盖板的通孔同轴,放置导热管组A;上盖板(1)下部底面设有凸块,与压电发电块(4)上表面开孔相配合;所述的下盖板下部中心有贯通的导热管组通孔,下盖板设有凹槽;所述的装置盒(2)内部底面设有多个凹槽和固定槽,凹槽与下盖板凹槽位置对应,用于固定避震器(3),固定槽与压电发电块(4)接合;装置盒(2)内部底面设有导热管通孔,贯穿底面,该导热管通孔与盖板组件下部的导热管通孔同轴,放置导热管组B;固定支架(9)套在装置盒(2)外部;所述的装置盒(2)与盖板组件相互平行,通过缓冲密封装置进行防水防尘接合,当遇到外力作用时,在缓冲密封装置的作用下,盖板组件与装置盒(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微小相对运动;所述的散热器(8)固定在装置盒(2)下部;散热器(8)包括温差发电箱(5)、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结构;温差发电箱(5)与装置盒(2)外部表面通过锁扣紧固,内部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温差发电片,底面中心放置导热管组B;相互平行的多个散热结构与温差发电箱(5)底面贴合,导热管组B贯穿散热结构;所述的避震器(3)包括两个相同的套筒(6)、固定座(7),三者同轴;两套筒(6)开口面分别与固定座(7)上下两端的圆环缓冲弹性材料接合;套筒(6)由磁屏蔽材料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