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137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养生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艾灸方法,将艾绒压紧并装于消烟罩内,二者形成艾柱,该艾柱分两次点燃,在第一、二次点燃艾柱时,均是利用点燃装置正对于艾柱上的消烟罩的侧壁并对其进行喷火,第一次点燃艾柱后需静置艾柱3~5分钟,以使贴近通腔腔壁的艾绒层充分燃烧,艾绒充分燃烧,则不会产生烟雾,待艾柱静置后,再分别对各艾柱进行第二次点燃,这是为了将其芯部的艾绒充分燃烧,待第二次点燃完成,将各艾柱正对于人体的待灸部位进行艾灸,这样,艾灸时便无烟雾产生。整个过程,有效避免烟雾的产生,而且提高艾绒的利用率,延长了艾柱的燃烧时间。

Moxibus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oxibus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moxibustion velvet is compacted and packed into a smoke suppression hood, and the two pillars form a moxibustion pillar. The moxibustion pillar is ignited twice. When the moxibustion pillar is ignit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ime, the side walls of the smoke suppression hood on the moxibustion pillar are sprayed with a ignit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time the mo After burning the pillars, it is necessary to put them in place for 3-5 minutes so that the lint close to the cavity wall can be fully burned and the lint can be fully burned without smoke. When the pillars are stationary, the two pillars are ignited separately for the purpose of fully burning the core of the pillars. When the second ignition is completed, the pillars are right for each pillar. Moxibus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moxibustion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so that no smoke is produced during moxibustion.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smoke was effectively avoided,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i-cheng was increased, and the burning time of Ai-zhu was prolo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生保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艾灸方法。
技术介绍
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一种常用的理疗方法,其原理是将干燥的艾草制成艾绒,用火点燃,放置在人体的某个穴位或者经脉处,并在人体相应的部位贴服一层由姜或者盐或者泥组成的物质,将燃烧的艾绒放置在这些贴服层上,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艾灸,这种方法被称作隔物艾灸法。这种方法能够刺激人的穴位或经脉,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激发人的生理功能。但是,艾绒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影响操作人员与体验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艾绒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影响操作人员与体验人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艾灸方法,所述艾灸方法包括:预备消烟罩:预备至少一个消烟罩,各所述消烟罩具有通腔,各所述消烟罩于所述通腔的腔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形成艾柱:在各所述消烟罩的通腔内装入艾绒,并采用工具将艾绒压紧于所述通腔内,所述消烟罩与其内部的艾绒共同形成艾柱;第一次点燃艾柱:利用点火装置对各所述艾柱的消烟罩进行喷火,且喷火时长控制在1~2分钟;静置艾柱:将第一次点燃后的各艾柱静置3~5分钟,以使贴近所述通腔的腔壁的艾绒层充分燃烧;第二次点燃艾柱:再次利用点火装置对各所述艾柱的消烟罩进行喷火,以使各所述艾柱的芯部充分燃烧;艾灸:将第二次点燃后的艾柱再次分别正对于人体的待灸部位进行艾灸;艾灸完毕。进一步地,在第一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之前,所述艾灸方法还包括:预备艾灸盒:预备一艾灸盒,所述艾灸盒包括隔物网板、主盒体以及上盖,所述主盒体具有上下贯通的艾灸腔,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主盒体的上端,所述隔物网板固定于所述主盒体的艾灸腔内且横置于所述艾灸腔的下腔口处;铺设隔物层:于所述隔物网板之上铺设隔物层,所述隔物层为姜丝、姜绒或姜泥;在第一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之前,将各所述艾柱分别放置于所述艾灸腔内并放置于所述隔物层之上;在艾灸的步骤中,盖上所述上盖,并将所述艾灸盒置于人体的待灸部位且所述隔物网板与人体的待灸部位相面对。进一步地,在第二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之前,所述艾灸方法还包括:封闭艾柱:在静置艾柱的步骤之后,盖上所述上盖,静置各所述艾柱8~10分钟。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至少开设有一个排烟孔。进一步地,所述消烟罩是由钢板的两相对的侧边部焊接在一起而形成呈筒状的消烟罩,所述钢板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进一步地,在第一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中,所述点火装置的火焰正对于各所述艾柱上的消烟罩的侧面,并沿着所述消烟罩的长度方向进行喷火,并沿着所述消烟罩的周侧平行移位,直至所述消烟罩周侧充分燃烧为止。进一步地,在第二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中,所述点火装置的火焰正对于各所述艾柱上的消烟罩,并沿着所述消烟罩的长度方向进行喷火,并沿着所述消烟罩的周侧平行移位,直至所述消烟罩周侧充分燃烧为止。进一步地,形成艾柱的步骤中,各所述消烟罩内装有的艾绒量为15~20克;在所述艾灸的步骤中,艾灸时长为40~60分钟。进一步地,所述点火装置为点火枪。进一步地,在第一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中,所述点火装置的火焰控制在2~3厘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艾灸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艾绒压紧并装于消烟罩内,而消烟罩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艾绒与消烟罩共同形成艾柱,该艾柱分两次点燃,在第一次点燃艾柱和第二次点燃艾柱时,均是利用点燃装置正对于艾柱上的消烟罩的侧壁并对其进行喷火,其中,第一次点燃艾柱后需在与外界接触并静置艾柱3~5分钟,以使贴近消烟罩的通腔的腔壁的艾绒层充分燃烧,艾绒在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烟雾,待艾柱静置后,再分别对各艾柱进行第二次点燃,可以理解地,第二次点燃各艾柱是为了将其芯部的艾绒充分燃烧,待第二次点燃完成,将各艾柱分别正对于人体的待灸部位进行艾灸,这样,艾灸时便无烟雾产生。整个过程,有效避免烟雾的产生,提高艾绒的利用率,延长了艾柱的燃烧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艾灸盒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沿线A-A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烟罩的立体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消烟罩100通腔101通孔102艾灸盒200隔物网板210主盒体220上盖230艾灸腔201排烟孔20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艾灸方法,该艾灸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备消烟罩100。预备至少一个消烟罩100,各消烟罩100具有通腔101,各消烟罩100于通腔101的腔壁开设有多个通孔102。具体地,消烟罩100是由钢板的两相对的侧边部焊接在一起而形成呈筒状的消烟罩100,钢板开设有多个通孔102。S2:形成艾柱。在各消烟罩100的通腔101内装入艾绒,并采用工具将艾绒压紧于通腔101内,这样,一方面避免艾绒脱离消烟罩100,另一方面,可有效延长燃烧时间。消烟罩100与其内部的艾绒共同形成艾柱。具体地,各消烟罩100内装有的艾绒量为15~20克。E1:预备艾灸盒200。预备一艾灸盒,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选取的是任脉艾灸盒,该艾灸盒200仅作为参照,对于艾灸方法的使用并不仅限于任脉艾灸盒200。艾灸盒200包括隔物网板210、主盒体220以及上盖230,主盒体220具有上下贯通的艾灸腔201,上盖230扣合于主盒体220的上端,隔物网板210固定于主盒体220的艾灸腔201内且横置于艾灸腔201的下腔口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艾灸盒200的配合使用,能够避免艾灸时烧伤人体,而且能够确保人体清洁,不被污染,使用方便。具体地,上盖230至少开设有一个排烟孔202,用于供烟雾排出至艾灸盒200之外。E2:铺设隔物层。于隔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方法包括:预备消烟罩:预备至少一个消烟罩,各所述消烟罩具有通腔,各所述消烟罩于所述通腔的腔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形成艾柱:在各所述消烟罩的通腔内装入艾绒,并采用工具将艾绒压紧于所述通腔内,所述消烟罩与其内部的艾绒共同形成艾柱;第一次点燃艾柱:利用点火装置对各所述艾柱的消烟罩进行喷火,且喷火时长控制在1~2分钟;静置艾柱:将第一次点燃后的各艾柱静置3~5分钟,以使贴近所述通腔的腔壁的艾绒层充分燃烧;第二次点燃艾柱:再次利用点火装置对各所述艾柱的消烟罩进行喷火,以使各所述艾柱的芯部充分燃烧;艾灸:将第二次点燃后的艾柱再次分别正对于人体的待灸部位进行艾灸;艾灸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方法包括:预备消烟罩:预备至少一个消烟罩,各所述消烟罩具有通腔,各所述消烟罩于所述通腔的腔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形成艾柱:在各所述消烟罩的通腔内装入艾绒,并采用工具将艾绒压紧于所述通腔内,所述消烟罩与其内部的艾绒共同形成艾柱;第一次点燃艾柱:利用点火装置对各所述艾柱的消烟罩进行喷火,且喷火时长控制在1~2分钟;静置艾柱:将第一次点燃后的各艾柱静置3~5分钟,以使贴近所述通腔的腔壁的艾绒层充分燃烧;第二次点燃艾柱:再次利用点火装置对各所述艾柱的消烟罩进行喷火,以使各所述艾柱的芯部充分燃烧;艾灸:将第二次点燃后的艾柱再次分别正对于人体的待灸部位进行艾灸;艾灸完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之前,所述艾灸方法还包括:预备艾灸盒:预备一艾灸盒,所述艾灸盒包括隔物网板、主盒体以及上盖,所述主盒体具有上下贯通的艾灸腔,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主盒体的上端,所述隔物网板固定于所述主盒体的艾灸腔内且横置于所述艾灸腔的下腔口处;铺设隔物层:于所述隔物网板之上铺设隔物层,所述隔物层为姜丝、姜绒或姜泥;在第一次点燃艾柱的步骤之前,将各所述艾柱分别放置于所述艾灸腔内并放置于所述隔物层之上;在艾灸的步骤中,盖上所述上盖,并将所述艾灸盒置于人体的待灸部位且所述隔物网板与人体的待灸部位相面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芳茹袁毅刘宇雄张博君吴创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艾春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