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121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水箱,保温水箱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加热腔、储水腔和饮水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水盒,第一隔板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涉及饮水装置技术领域。该校园智能饮水系统,通过设置加热腔、储水腔和饮水腔,并配合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可在加热后将热水先储存在饮水腔内,而在饮水腔内水将要用尽时,可再次加热一批热水储存在储水腔内,避免热水喝完再次烧水需要等待,且在需要热水前进行烧水,可避免反复千滚水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A Campus Intelligent Drinking Water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mpus intelligent drinking wate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n insulating water tank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The interior of the insulating water tank is separated into heating chamber, water storage chamber and drinking water chamber from top to bottom through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in turn.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water barrier box.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inside of the water barrier box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water outlet pipes from left to right in tur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inking water devices. The campus intelligent drinking water system can store hot water in the drinking water chamber after heating by setting heating chamber, water storage chamber and drinking water chamber,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first outlet pipe, the second outlet pipe and the third outlet pipe. When the water in the drinking water chamber is about to run out, a batch of hot water can be re-heated and stored in the water storage chamber to avoid drinking hot water. After boiling water again, we need to wait, and boil water before we need hot water, which can avoid the impact of repeated thousands of boiling water on our heal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水装置
,具体为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
技术介绍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人体内物质交换和化学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水不仅是体内生化反应的介质,而且水本身也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合成、分解等化学反应。水是各种化学物质在体内正常代谢的保证。现有的校园内饮水装置通常是保持热水供师生饮用,且只有一个水箱,当水温过低时会再次进行加热,若水长时间无人饮用,水则会反复加热,变成“千滚水”,不够健康,喝多了影响师生的健康,且在水用完时需要再次烧水,等待时间较长,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校园内饮水装置当水温过低时会再次进行加热,若水长时间无人饮用,水则会反复加热,变成“千滚水”,不够健康,且在水用完时需要再次烧水,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加热腔、储水腔和饮水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水盒,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底端贯穿隔水盒并延伸至储水腔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隔水盒和第二隔板并延伸至饮水腔的内部,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底端贯穿隔水盒并延伸至饮水腔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的表面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隔水盒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和液位探测器,所述液位探测器的底端贯穿隔水盒并延伸至饮水腔的底部,所述温度计的顶端贯穿第一隔板并延伸至加热腔的内部,所述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箱体的背面开设有与隔水盒相适配的通槽,所述箱体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箱体的背面且位于加热器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背板。优选的,所述箱体背面的左上角连通有输水管接口,所述保温水箱的顶部开设有线槽,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保温水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漏水板。优选的,所述保温水箱内壁的背面且位于第一隔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棒,所述保温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水龙头。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第一数据对比器、第二数据对比器、第三数据对比器和反馈元件,所述控制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液位探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数据对比器和第二数据对比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计的输入端与第三数据对比器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数据对比器、第二数据对比器、第三数据对比器、加热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控制面板实现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对比器、第二数据对比器和第三数据对比器的输出端均与反馈元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元件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校园智能饮水系统,通过在箱体内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水箱,保温水箱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加热腔、储水腔和饮水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水盒,第一隔板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隔板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的底端贯穿隔水盒并延伸至储水腔的内部,第二出水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隔水盒和第二隔板并延伸至饮水腔的内部,第三出水管的底端贯穿隔水盒并延伸至饮水腔的内部,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的表面且位于隔水盒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通过设置加热腔、储水腔和饮水腔,并配合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可在加热后将热水先储存在饮水腔内,而在饮水腔内水将要用尽时,可再次加热一批热水储存在储水腔内,避免热水喝完再次烧水需要等待,且在需要热水前进行烧水,可避免反复千滚水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2)、该校园智能饮水系统,通过在隔水盒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和液位探测器,液位探测器的底端贯穿隔水盒并延伸至饮水腔的底部,温度计的顶端贯穿第一隔板并延伸至加热腔的内部,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处理器、第一数据对比器、第二数据对比器和反馈元件,通过设置液位探测器、第一数据对比器和第二数据对比器,可实时检测饮水腔内的储水量,进而可在水将用完时及时进行烧水,并可在热水完全用完时,从储水腔补充热水,自动化操作使用方便。(3)、该校园智能饮水系统,通过在箱体的背面开设有与隔水盒相适配的通槽,箱体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器,箱体的背面且位于加热器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背板,通过设置通槽便于在外界对电磁阀和加热器等进行维修,使用方便,且在平时利用背板进行保护,避免了电磁阀和加热器等元件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系统原理框图。图中,1-箱体、2-保温水箱、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加热腔、6-储水腔、7-饮水腔、8-隔水盒、9-第一出水管、10-第二出水管、11-第三出水管、12-第一电磁阀、13-控制面板、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6-液位探测器、17-温度计、18-控制器、19-通槽、20-加热器、21-背板、22-输水管接口、23-线槽、24-漏水板、25-加热棒、26-水龙头、27-处理器、28-第一数据对比器、29-第二数据对比器、30-反馈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的背面开设有与隔水盒8相适配的通槽19,箱体1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器20,箱体1的背面且位于加热器2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背板21,通过设置通槽19便于在外界对电磁阀和加热器20等进行维修,使用方便,且在平时利用背板21进行保护,避免了电磁阀和加热器20等元件受损,箱体1背面的左上角连通有输水管接口22,输水管接口22输水可通过电磁阀或外界水泵等方式控制,保温水箱2的顶部开设有线槽23,线槽23用于放置导线,导线用于连接箱体1前后的电器,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水箱(2),所述保温水箱(2)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加热腔(5)、储水腔(6)和饮水腔(7),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水盒(8),所述第一隔板(3)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8)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第一出水管(9)和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二隔板(4)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8)的内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11),所述第一出水管(9)的底端贯穿隔水盒(8)并延伸至储水腔(6)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水管(10)的底端依次贯穿隔水盒(8)和第二隔板(4)并延伸至饮水腔(7)的内部,所述第三出水管(11)的底端贯穿隔水盒(8)并延伸至饮水腔(7)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和第三出水管(11)的表面且位于隔水盒(8)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5),所述隔水盒(8)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出水管(9)和第三出水管(11)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17)和液位探测器(16),所述液位探测器(16)的底端贯穿隔水盒(8)并延伸至饮水腔(7)的底部,所述温度计(17)的顶端贯穿第一隔板(3)并延伸至加热腔(5)的内部,所述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水箱(2),所述保温水箱(2)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加热腔(5)、储水腔(6)和饮水腔(7),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水盒(8),所述第一隔板(3)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8)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第一出水管(9)和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二隔板(4)的底部且位于隔水盒(8)的内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11),所述第一出水管(9)的底端贯穿隔水盒(8)并延伸至储水腔(6)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水管(10)的底端依次贯穿隔水盒(8)和第二隔板(4)并延伸至饮水腔(7)的内部,所述第三出水管(11)的底端贯穿隔水盒(8)并延伸至饮水腔(7)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和第三出水管(11)的表面且位于隔水盒(8)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5),所述隔水盒(8)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出水管(9)和第三出水管(11)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17)和液位探测器(16),所述液位探测器(16)的底端贯穿隔水盒(8)并延伸至饮水腔(7)的底部,所述温度计(17)的顶端贯穿第一隔板(3)并延伸至加热腔(5)的内部,所述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智能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背面开设有与隔水盒(8)相适配的通槽(19),所述箱体(1)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器(20),所述箱体(1)的背面且位于加热器(2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统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