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84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0:18
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对重架的拽引比为四比一,包括纵向间隔设施的上梁板和下梁板,还包括可拆的对重单元,所述对重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具有导轨的两根直梁和设于所述直梁内并限位于所述导轨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单元通过所述直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梁板和所述下梁板。通过该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一方面使得对重架结构紧凑,不会过大影响安装和井道等的施工;另一方面,减少单块对重块的重量,便于安装;再一方面,模块化设计,便于适应性的调整、检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单块对重块质量轻、便于安装、可适应需求调整对重、具有良好的重力分布、运行稳定的优点。

A Heavy Truss Structure for Elevator with High Load

A high-load elevator pair structure has a drag ratio of 4 to 1 for the heavy frame, including the upper and lower beam plates of the longitudinal spacer facilities, and also a detachable pair of weighting units, which include two vertical beams with guide rails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counterweight blocks parallel to the guide rails within the straight beams. The upper beam plate and the lower beam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by the counterweight element throug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ight beam. Through this high-load elevator to the heavy frame structure, on the one hand makes the heavy frame structure compact, will not affect the instal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 way too much; on the other hand,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single block to the heavy block, easy to install; on the other hand, modular design, easy to adjust and repair adapt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of single block to heavy block, easy installation, adjustable counterweight according to demand, good gravity distribution and stab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货运电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厂具有立体化、结构化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中,货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厂管理者对于货梯载重能力和轻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重载货梯的承重量为5吨左右,在运动更大重量的货物时,需要更大的对重来满足力学平衡的需求。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对重重量提高运行效率,一般采用四比一的拽引比,一般在四比一的拽引比结构中,需要两个对重轮来进行滑轮组的设置,则其安装的距离势必较大,从而使得其下方的对重块在现有技术中的一排或两排设置时单个重量过大,导致安装的不便。若减小导轨距则会导致对重架过长,梯井也随之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通过该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一方面使得对重架结构紧凑,不会过大影响安装和井道等的施工;另一方面,减少单块对重块的重量,便于安装;再一方面,模块化设计,便于适应性的调整、检修。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对重架的拽引比为四比一,包括纵向间隔设施的上梁板和下梁板,还包括可拆的对重单元,所述对重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具有导轨的两根直梁和设于所述直梁内并限位于所述导轨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单元通过所述直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梁板和所述下梁板。由此,通过所述上梁板和下梁板之间的可拆的对重单元,可以方便的在所述上、下梁板之间设置中心对称的对重单元,从而可以方便的根据需要的载重能力的不同进行调节。同时,通过多个对重单元使得在采用四比一的拽引比结构时可以减少单块对重块的重量,方便后续的安装。所述对重块限位设置于所述直梁内,可以防止晃动等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梁板为横向截面为矩形的上、下贯通的框体,所述上梁板下方延伸有上安装板,所述直梁与所述上安装板螺栓连接。由此,所述上梁板的贯通结构使得其可以方便的安装对重轮、走线,并通过所述上安装板和螺栓连接有效的安装对重单元。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梁板还包括以所述上梁板横向几何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对重轮。由此,通过所述对重轮的对称设置使得所述对重单元在实现四比一的拽引比的同时具有稳定的升降状态和重心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下梁板为横向截面为矩形的顶面开口的框体,所述下梁板内侧延伸有下安装板,所述直梁与所述下安装板螺栓连接。由此,通过所述下梁板的顶面开口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其便于安装对重单元,同时可以保护对重单元的底部不与外部井道等接触磕碰。所述下安装板用过螺栓连接有效的安装所述对重单元。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对重单元为三组,所述对重单元以所述对重轮的对称线对称设置。由此,通过将两个对重轮的较大的横向间距分隔成三个对重单元使得相对现有技术其具有更小的对重单元宽度,从而减小单个对重块的体积,便于对重单元的安装调试。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安装板具有设于所述上梁板横向宽度三等分点的两个,所述上安装板宽度为所述直梁宽度的两倍。由此,位于所述上梁板横向宽度三等分点的两个所述上安装板可以在上梁板内恰好安装三个对重单元。两倍于所述直梁宽度的所述上安装板宽度可以恰好安装两个所述直梁,从而使得在直梁的安装时可以方便的定位。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下安装板具有设于所述下梁板横向宽度三等分点的两个,所述下安装板宽度为所述直梁宽度的两倍。由此,位于所述下梁板横向宽度三等分点的两个所述下安装板可以在下梁板内恰好安装三个对重单元。两倍于所述直梁宽度的所述上安装板宽度可以恰好安装两个所述直梁,从而使得在直梁的安装时可以方便的定位。同时在不需要大量对重的情境下可以只安装两侧的直梁从而只具有两个对重单元。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对重块为铸铁对重块。由此,相对一些填料对重块,铸铁对重块具有均匀的密度分布,从而具有安装后更好的重力分布,有利于对重的运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对重块包括设于侧面的凹陷部。由此,通过所述凹陷部可以方便对所述对重块进行搬运安装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对重块顶部设有连接脊,所述对重块底部设有与所述连接脊配合的连接口。由此,通过所述连接脊与所述连接口的配合使得所述对重块间具有良好、稳定的相互安装关系,不至于晃动。本技术具有单块对重块质量轻、便于安装、可适应需求调整对重、具有良好的重力分布、运行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对重块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上梁板,11上安装板,2下梁板,21下安装板,3对重单元,31直梁,32对重块,321凹陷部,322连接脊,323连接口,4对重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对重架的拽引比为四比一,包括纵向间隔水平平行设置的上梁板1和下梁板2,还包括可拆的对重单元3,对重单元3包括竖直设置的具有导轨的两根直梁31和设于直梁31内并限位于导轨的对重块32,对重单元3通过直梁31两端分别连接上梁板1和下梁板2。本实施例中,上梁板1为横向截面为矩形的上、下贯通的框体,上梁板1下方延伸有上安装板11,直梁31与上安装板11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梁板1还包括以上梁板1横向几何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对重轮324。本实施例中,下梁板2为横向截面为矩形的顶面开口的框体,下梁板2内侧延伸有下安装板21,直梁31与下安装板21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对重单元3为三组,对重单元3以对重轮324的对称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上安装板11具有设于上梁板1横向宽度三等分点的两个,上安装板11宽度为直梁31宽度的两倍。本实施例中,下安装板21具有设于下梁板2横向宽度三等分点的两个,下安装板21宽度为直梁31宽度的两倍。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重块32为铸铁对重块32。本实施例中,对重块32包括设于侧面的凹陷部321。本实施例中,对重块32顶部设有弓形截面的连接脊322,对重块32底部设有与连接脊322截面相同并凹陷的连接口323。从而下方的连接脊322可以恰好嵌合于上方的连接口323中,且其弓形的结构使得放置对重块32时,其弧形表面可以导向其嵌合,具有更好的安装调节便利性。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对重架的拽引比为四比一,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上梁板(1)和下梁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的对重单元(3),所述对重单元(3)包括竖直设置的具有导轨的两根直梁(31)和设于所述直梁(31)内并限位于所述导轨的对重块(32),所述对重单元(3)通过所述直梁(3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梁板(1)和所述下梁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对重架的拽引比为四比一,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上梁板(1)和下梁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的对重单元(3),所述对重单元(3)包括竖直设置的具有导轨的两根直梁(31)和设于所述直梁(31)内并限位于所述导轨的对重块(32),所述对重单元(3)通过所述直梁(3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梁板(1)和所述下梁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板(1)为横向截面为矩形的上、下贯通的框体,所述上梁板(1)下方延伸有上安装板(11),所述直梁(31)与所述上安装板(11)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板(1)还包括以所述上梁板(1)横向几何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对重轮(3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板(2)为横向截面为矩形的顶面开口的框体,所述下梁板(2)内侧延伸有下安装板(21),所述直梁(31)与所述下安装板(21)螺栓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聪聪许明明沈志浩薄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奥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