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82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不拆掉原有屋顶衬板,例如其为石棉水泥的并由屋顶梁支撑的,而将通风屋顶转换为隔热的非通风屋顶,包括以大约相等的间隔,在每一屋顶梁的长度范围内,在原屋顶衬板中制孔;安装各柱子,使它们固定在各屋顶梁上,穿过上述各孔并伸在原屋顶衬板之上;将中间隔热构件固定在上述柱子上,该中间隔热构件有U形或帽形型材料,其跨过排列成行的上述柱子;在该U形或帽形型材件上,固定着新屋顶衬板;在原屋顶衬板和新屋顶衬板之间的空间中填以隔热层.(*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
本专利技术属于屋顶结构,特别是属于将通风屋顶转变成隔热非通风屋顶,而无需拆掉由屋顶梁支撑的原有屋顶衬板,例如石棉水泥衬板的那种屋顶结构。专利技术背景鉴于在某些国家里已实行了新的防热法规,所以,现有的且仍在应用的一些通风屋顶结构已不能再采用了,或者说,它们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当人们希望把这些现有屋顶改变一下,以满足新的防热法规的要求时,就不得不在屋顶内侧之下加一层至少8厘米厚的隔热材料。这种翻修原有屋顶的方法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波纹状石棉水泥屋顶上方的波顶的温度降很小,因此,通风需要的暖气流太弱,不能驱走所有水气,结果必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结果。当这种屋顶结构用于体育大厅和健身房时,即使使用的隔热材料较少,也会产生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在不拆掉旧屋顶衬板的情况下,将原有波纹状石棉屋顶改成非通风的屋顶,即暖屋顶。专利技术要点在每一屋顶梁上方的原有衬板中,以大约相等的间隔设有许多孔,一些柱子穿过这些孔,再固定在各个屋顶梁上,并延伸到旧屋顶衬板之上,从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中间隔热构件固定在上述柱子上,它有U形或帽形型材件,并延伸在排列成行的上述柱子的上方,新屋顶衬板固定在上述U形或帽形型材件上,并且在旧衬板和新衬板之间的空间中填以隔热层。由于沿支撑原屋顶衬板的屋顶梁并且以符合静态特性要求而予先确定的距离,在原屋顶衬板中开了许多孔,从各孔中穿过连接在各屋顶梁上的柱子,于是,原有通风波纹状石棉水泥屋顶就变成了非通风暖屋顶。为有利起见,这些柱子可以制成Z形弯板,在这里,两个Z形弯板相对并列排列,并有固定在屋顶梁上的折边。借助于此,人们基本可以做到无力矩的作用力传递。然后中间隔热构件拧在向上伸出并超过原屋顶衬板的柱子上,而在该中间隔热构件上,固定着一个U形或帽形型材件,此型材件延伸在屋顶结构的整个长度或宽度上。中间隔热构件可以包括几个固定在各个柱子上的单独的隔热件,或者包括一个其本身就构成一个空间-稳定网格构件的导热屋顶梁,对此,以后要更加详细的介绍。在原屋顶衬板和新屋顶衬板之间的空间中,既可以填以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也可以填以玻璃棉,最有利的条件是,新屋顶衬板由金属板组成。当由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情况所决定,不适于采用聚氨酯泡沫,或要求采用非燃烧的屋顶结构时,总是喜欢采用玻璃棉。在屋顶坡度较大的情况下,最好柱子为Z形弯板,但不是设计得使其支架与其中间腹板成90°,而是支架的角度应与屋顶坡度一致并大于90°,两个支架彼此平行,以便与原有屋顶坡度一致。由于此种布置,负荷是以这样一种方向作用在屋顶梁上的,使得不会有力矩或很小的力矩作用在屋顶梁上。简述附图下面结合附图,较详细地描述一下两个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例,其中图1是一种专利技术屋顶结构的纵截面侧视图;图2是沿图1Ⅱ-Ⅱ线所取的截面图;图3是连接原有屋顶屋顶梁的柱子的顶视图;图4是一个与图2相似的截面图,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的实例。图5是图4专利技术屋顶结构的纵截面图。图6是与图4相似的视图,示出有斜柱的另一可供选择的实例。详述在示于图1~3的典型实例中,原有屋顶衬板(1),例如是波纹状石棉水泥的,由屋顶梁(2)支撑,而屋顶梁又由支撑件支撑,但此支撑件未在图中画出。在衬板(1)中切出圆孔(3),这可从图3顶视图看出,每个孔(3)中穿过一根柱子(4),在本例中,该柱子是两个Z形件(5)和(6)(见图2),这两个Z形件互相错开拧在屋顶梁(2)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各个孔(3)可以较小,另一方面,在屋顶梁(2)上的负荷可对称分布。Z形件(5)和(6)的端支架(7)和(8)延伸在衬板(1)上,并且在(10),(11)处拧在中间构件(9)上(图2)。在图1~3所示的典型实例中,中间构件(9)是一种空间坚固式中间构件,并且它的从柱子(4)到固定于中间构件上的新屋顶衬板(12)的导热能力最小。中间构件(9)有一下梁(13),其横截面为U形,并且两个指向上方的立架(14)和(15),在下梁(13)的每个角落处,都焊有一个圆杆(16),它使下梁(13)的静态特性得到加强,并能用较薄的材料制成。V形杆(17)焊接在每个圆杆(16)上,并跨过整个构件。另一个纵向延伸的杆(18)置于并焊接在V形杆(17)的各转弯处之间,并跨过整个中间构件(9)。在侧视图(图1)中,V形杆(17)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此,由于最后得到的这种矩阵式支撑,就得到了此种空间-稳定式中间构件(9),而该构件(9)通常是网格式的,此种中间构件(9)的特点是,在所有应力作用方向上有高度的稳定性,而且用的材料最少。在这里,处于底部的下梁(13)与处于顶部的杆(18)之间的各连接件与中间构件的纵向尺寸比较,它们的横截面较小,因此,从大楼内部看或从铅垂方向看,我们已达到使中间构件(9)仅用一些较细小的热桥,就能满足需要这一目的,这对于对隔热有很高要求的屋顶结构来讲,是一个巨大的优点。利用夹具,其包括螺钉(19)、(20)和板(21),将U形件(22)与中间构件(9)的杆(18)连接。U形件(22)的两个支撑(23)向下延伸,构成固定新屋顶衬板(12)的支座,而最简单的情况,是利用夹子(24)将新屋顶衬板(12)固定在U形件(22)上。螺钉(19)、(20)的螺钉头,可从U形件(22)的外部接触得到,此两个螺钉拧入板(21)的螺孔中。两个隔热件(25)、(26)布置于U形件(22)和板(21)之间,利用上述夹具将隔热件(25)、(26)压向杆(18),由此,U形件(22)与柱(4)之间进一步隔热。另外,这种布置可允许对U形件(22)的倾斜度进行角度调整,以符合屋顶相对于中间构件(9)的坡度需要,因此,有可能按照各种可能的屋顶坡度进行调整,而没有很大的困难。在原屋顶衬板(1)与新屋顶衬板(12)之间的空间(根据图1~3的典型实例,等于中间构件(9)的高度)内,填以隔热层,该隔热层可以为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隔热材料,或者玻璃棉隔热材料。由于有了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屋顶,就有可能不用很大的代价,特别是无需拆掉原有屋顶衬板,就能建起一种新的隔热并不通风的屋顶结构。除了在原屋顶衬板之上布置了隔热层这一结构上的技术优点之外,实现本结构的方法也很简单,另外,在重建屋顶期间,在建筑物内部的一切活动均不受影响,这也是其一大优点。在图4、5的典型实例中,其零件号与图1~3中相对应的零件是一样的,图4和5中的典型实例与图1~3中的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柱(4),图4和5中的柱(4)虽然也有两个Z形件(5)和(6)并且由螺钉(27)连接在屋顶梁(2)上,但其设计得较高,使得端支架(7)和(8)比图1~3中给出的典型实例超出屋顶衬板(1)更多些。中间构件(9)简化成两个隔热件(39)和(40),在隔热件(39)和(40)上,放着一根梁(28),该梁(28)延伸,跨过屋顶梁(2)的整个长度,并且有一帽状外形。在梁(28)的侧缘(29)和(30)部分有孔(31),螺钉(19)和(20)穿过孔(31)并拧在端支架(7)和(8)的螺孔中。螺钉(19)和(20)的螺钉头进一步约束着隔热件(32)和(33),而每一个隔热件分别有一个突台(34)或(35),此突台的尺寸与孔(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需拆掉原有屋顶衬板就可将通风屋顶转换成隔热非通风屋顶的屋顶结构,原有屋顶衬板例如可由一些波纹状石棉水泥板构成并由各屋顶梁支撑。其改进部分包括: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在每一屋顶梁(2)的长度范围内,于原有屋顶衬板(1)中,制有许多孔(3)(图1~3.5),一些固定在各屋顶梁(2)上并伸在原屋顶衬板之上的柱子(4)穿过这些孔,在本结构中,一种中间隔热构件固定在这些柱子(4)上,并且它有一种U形或一种帽形型材件(22,图2)(28,图4),并延伸在排列成行的这些柱子(4)的上方,在本结构中,新屋顶衬板(12)固定在上述U形或帽形型材件上,而且,在本结构中,在原屋顶衬板(1)和新屋顶衬板(12)之间的空间中填以隔热层(38,图2,4)。在本结构中,新屋顶衬板(12)固定在上述U形或帽形型材件上,而且,在本结构中,在原屋顶衬板(1)和新屋顶衬板(12)之间的空间中填以隔热层(38,图2,4)。在本结构中,新屋顶衬板(12)固定在上述U形或帽形型材件上,而且,在本结构中,在原屋顶衬板(1)和新屋顶衬板(12)之间的空间中填以隔热层(38,图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拆掉原有屋顶衬板就可将通风屋顶转换成隔热非通风屋顶的屋顶结构,原有屋顶衬板例如可由一些波纹状石棉水泥板构成并由各屋顶梁支撑。其改进部分包括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在每一屋顶梁(2)的长度范围内,于原有屋顶衬板(1)中,制有许多孔(3)(图1~3,5),一些固定在各屋顶梁(2)上并伸在原屋顶衬板之上的柱子(4)穿过这些孔,在本结构中,一种中间隔热构件固定在这些柱子(4)上,并且它有一种U形或一种帽形型材件(22,图2)(28,图4),并延伸在排列成行的这些柱子(4)的上方,在本结构中,新屋顶衬板(12)固定在上述U形或帽形型材件上,而且,在本结构中,在原屋顶衬板(1)和新屋顶衬板(12)之间的空间中填以隔热层(38,图2,4)。2.依权项1.所述的这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柱子包括两个错开并列布置的Z形型材件(5,6图2~6)。3.依权项1.所述的这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中间隔热构件包括两对彼此压着的隔热件(32,39和33,40)(图4),上述帽形型材件(28,图4)的侧缘(29,30)夹在隔热件的中间。4.依权项1.所述的这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中间隔热构件,包括一根用作基座的下梁(13,图2),在该梁的边缘区固定着V形杆(17),这些V形杆的上端连接着另一根杆(18,图2)。5.依权项3.所述的这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下梁(13,图2)有一种U形外形,其立架(14,15)伸向另一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斯特迪特尔海涅曼艾尔弗雷德乔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霍斯特迪特尔海涅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