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21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其特点是:所述陀尖部件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具有高度差,所述陀螺在以第一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在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能自转或边自转边游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玩耍时,既可以自转,又可以边自转边游走,而且还具有不同环境不同轨迹的特点,玩耍趣味性强。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采用将第一凸起部设置在陀尖部件底部的旋转轴线上、及将第二凸起部设置于第一凸起部外周的结构,进一步的加强了其玩耍趣味性。而且当陀螺受到攻击而使陀螺稍微有点倾斜时,第二凸起部就立刻触地,使陀螺变为攻击型,同时公转得更猛,攻击力更强。

A Gyroscope Tip Component that Can Change 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Gyrosco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yroscope tip component which can change the trajectory of a gyroscope.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the bottom of the gyroscope tip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otrusion part and a second protrusion part.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is highly different from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The gyroscope rotates in situ or in a small range when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is used as a rotating fulcrum. When the second protrusion is used as the pivot, it can rotate or walk while rotating. When play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rotate, but also walk while rotating,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 trajectories, and has strong fun to play. Moreover, the utility model further enhances the playfulness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on the rotating axis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part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on the peripheral part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because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axis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part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part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And when the gyroscope is attacked and the gyroscope tilts slightly, the second bulge immediately touches the ground, which makes the gyroscope become attacking typ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volution is stronger and the attack force is stro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
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
技术介绍
陀螺玩具是很受小朋友喜爱的玩具,并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传统的陀螺玩具带来了很多种变化,如为了使陀螺旋转更为持久,将手动的玩具陀螺改进为电动驱动的电动陀螺;而对于如何增强陀螺转动时的平稳性问题,目前大多数都是采用对称设计的方式,使陀螺的重心位于中心轴线上,以保证陀螺转动时的平稳性。还有一些主流陀螺玩具还具有互换装配、发光功能等固定形态的创新。但是由于现有的这些陀螺玩具,其陀尖部件上的陀尖都是只有一个位于陀螺中心轴线上的单个尖状体,众所周知单个陀尖难以平稳,尤其是在对战受到撞击时容易倾倒,也无法通过陀尖来改变轨迹和增强攻击力,所以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通过转换陀尖旋转支点状态来改变陀螺运动轨迹,并增加陀螺旋转的平稳性、持入性和攻击性,且具有不同环境不同轨迹、玩耍趣味性强等优点的陀尖部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其特点是:所述陀尖部件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具有高度差,所述陀螺在以第一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所述陀螺在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能自转或边自转边游走。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相应位置关系可多种多样,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陀尖部件底部的旋转轴线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凸起部向下凸出的高度要略低于第一凸起部向下凸出的高度。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具体结构也可多种多样,如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凸圈。为了提高陀螺的重心平稳性,所述凸圈的轴心线与陀螺的轴心线重合。当然不设计成轴心线重合也是可以。并且还可以在所述凸圈上设有至少两个与陀螺轴心线的距离有所不同的次触点;所述第二凸起部还可以是单个凸柱。所述第二凸起部还可以是环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外周围的多个凸柱形成凸柱群。并且所述凸柱围成圆圈的轴心线与陀螺的轴心线重合,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凸柱中至少有两个凸柱与陀螺轴心线的距离有所不同。另外所述第一凸起部可为固定或活动地安装在陀尖部件底部的陀尖体。进一步方案是,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为硬质材料制成的部件。本技术由于采用将现有的底部只有单个尖状体的陀尖部件,改成底部设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陀尖部件结构,使陀螺在玩耍的过程中,在以第一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能在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而在加上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则会边自转边游走(公转),所以陀螺转得持久省力,相当于持久型,又具有不同环境不同轨迹,玩耍趣味性强的特点。并且由于本技术还采用将第一凸起部设置在陀尖部件底部的旋转轴线上、及将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外周的结构,因此当陀螺在以不倾斜的状态在水平接触面进行旋转时,是第一凸起部作为主触点与接触面接触。当陀螺在弧凹形接触面进行旋转时,陀螺可以是仅以第二凸起部与战斗盘的弧形面接触,使该第二凸起部成为旋转支点旋转,无需第一凸起部作为支撑。当然也还可以是以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都作为旋转支点而使陀螺在弧凹形接触面上边自转边游走。由于本技术在公转时第二凸起部的旋转支点也在不断的进行切换,所以不同环境不同轨迹,玩耍趣味性更强。而且当陀螺受到攻击而使陀螺稍微有点倾斜时,第二凸起部就立刻触地,使陀螺变为攻击型,同时公转得更猛,撞击对方力度更大,攻击力更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陀螺只具有一种运动轨迹、对战受到撞击时容易倾倒、无法通过陀尖来改变轨迹和增强攻击力等问题。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又具有不同环境不同运动轨迹,操作性和娱乐性强,而且用于对战比赛中具有很强的反攻性能,能够获得小朋友的青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陀尖状态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支点转换,陀尖状态平衡,而且还可以旋转持久变公转;防御变公转,实现被动反击;不同环境不同轨迹、环境自适应强,增大摩擦反向作用力于对方,攻击力增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其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1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1与第二凸起部具有高度差,所述陀螺在以第一凸起部1作为旋转支点时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所述陀螺在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能自转或边自转边游走(公转)。也就是说,陀螺既可以是仅以第一凸起部1作为旋转支点时在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也可以仅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自转(如在弧形面上),而无需第一凸起部1作为支撑;还可以是以第一凸起部1和第二凸起部都作为旋转支点而使陀螺边自转边游走。并且,为使陀螺转动平稳及进一步的提高其攻击性和玩耍的趣味性,所述第一凸起部1设置在所述陀尖部件底部的旋转轴线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的外周,所述第二凸起部向下凸出的高度要略低于第一凸起部向下凸出的高度。因此当陀螺在以不倾斜的状态(即正常发射旋转)在水平接触面进行旋转时,是第一凸起部1作为主触点与接触面接触而使陀螺基本处于在同一个位置自转或小范围自转,陀螺不会游走,这样陀螺转得持久省力,相当于持久型。当陀螺在弧凹形接触面(如弧凹形战斗盘中)进行旋转时,陀螺还可以是仅以第二凸起部与战斗盘的弧形面接触,使该第二凸起部成为旋转支点旋转,此时陀螺在弧凹形接触面上处于边自转边游走的状态,即自转变公转,所以无论是平面或弧形面都能适应,环境适应性强。当然也还可以是以第一凸起部1和第二凸起部都作为旋转支点,两者交替支撑陀螺旋转,从而使陀螺在接触面上边自转边不规则的游走。并且由于本技术在公转时两个凸起部的旋转支点也在不断的进行切换,所以具有不同环境不同轨迹、玩耍趣味性更强的优点。而且,第二凸起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当陀螺受到攻击而使陀螺稍微有点倾斜时,第二凸起部就立刻触地,这样触地面积增大了,那么反作用力增大,就使陀螺变为被动反击型,同时公转得更猛,撞击对方力度更大,攻击力更强,即防御变公转、被动反击。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具体结构也可多种多样,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凸圈2。所述凸圈2的轴心线与陀螺的轴心线重合;为进一步的改变陀螺的运动轨迹,还可以在所述凸圈2上设有至少两个与陀螺轴心线的距离有所不同的次触点21。即设计为异心。由于这些次触点21与陀螺轴心线的距离有所不同,故在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的转动过程中,次触点21不断变换,可使得陀螺在游走公转的路径也发生变化,不是规矩的公转路径,从而可增加陀螺的攻击效果。所述第二凸起部还可以为凸柱3,如单个或多个凸柱。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凸起部为环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外周围的多个凸柱3形成的凸柱群,所述各凸柱3形成次触点。同样,为提高陀螺的重心平稳性,多个所述凸柱3围成圆圈的轴心线与陀螺的轴心线重合;当然也可以是设计为异心,如所述凸柱3中至少有两个凸柱3与陀螺轴心线的距离有所不同。当然上述凸起部还可以是其它能达到相同技术效果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详说。另外所述第一凸起部可以是固定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陀尖部件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1)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1)与第二凸起部具有高度差,所述陀螺在以第一凸起部(1)作为旋转支点时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所述陀螺在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能自转或边自转边游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陀尖部件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1)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1)与第二凸起部具有高度差,所述陀螺在以第一凸起部(1)作为旋转支点时原地自转或小范围自转,所述陀螺在以第二凸起部作为旋转支点时能自转或边自转边游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设置在所述陀尖部件底部的旋转轴线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的外周,所述第二凸起部向下凸出的高度要略低于第一凸起部(1)向下凸出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凸圈(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陀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圈(2)的轴心线与陀螺的轴心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陀尖部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