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涛专利>正文

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171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包括采用套筒上的螺纹孔与调节螺杆通过螺纹进行连接,解决使用时对撞击头预紧力的调节;采用撞击头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弹簧进行连接配合,解决弹簧对撞击头预紧时弹簧稳定的问题;采用支撑筒左侧设置有斜面,锤头杆与斜面进行面接触,解决在对锤头杆施加作用力时的定位固定的作用;采用锤头杆右侧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解决锤头杆使用时力的传递作用;采用正棘齿和反棘齿进行卡接传动,解决在施加作用力时两者的连接固定问题。

Antenna Examination Device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the antenna inspection device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Including the use of sleeve threaded hole and adjustment screw threaded connection to solve the use of pre-tightening force adjustment of the impact head; using the impact head set with chuck, chuck and spring connection coordination, to solve the spring pre-tightening spring stability problem; using the left side of the support cylinder set with bevel, hammer head The ro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inclined surface in order to fix the position of the hammer when exerting force on it; the first gear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ammer rod is meshed with the second gear to solve the transmission of force when the hammer rod is used; and the clamping transmission is carried out by the positive ratchet and the anti-ratchet to sol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when exerting force. Fixed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病人进行神经类疾病进行检查测试时,经常用到的检测工具为神经锤,但是由于病人的年龄不同,所以对神经锤的敲打力度有了要求,而普通的神经锤只能够依靠医生自身去控制手的力度,容易出现力度控制不稳定从而造成病人产生疼痛感的问题,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去调节神经锤的敲打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采用套筒上的螺纹孔与调节螺杆通过螺纹进行连接,解决使用时对撞击头预紧力的调节;采用撞击头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弹簧进行连接配合,解决弹簧对撞击头预紧时弹簧稳定的问题;采用支撑筒左侧设置有斜面,锤头杆与斜面进行面接触,解决在对锤头杆施加作用力时的定位固定的作用;采用锤头杆右侧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解决锤头杆使用时力的传递作用;采用正棘齿和反棘齿进行卡接传动,解决在施加作用力时两者的连接固定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锤头杆、调节螺杆、弹簧和撞击头;锤头杆右侧连接有动力装置;锤头杆右端设置有第一齿轮;锤头杆左端设置有套筒;套筒右端设置有螺纹孔;调节螺杆中部与螺纹孔采用螺纹连接;调节螺杆左端设置有滑动盘;滑动盘与套筒内部滑动连接;弹簧一端与滑动盘卡接;撞击头右侧与套筒左端采用面接触;撞击头中部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弹簧另一端卡接;动力装置包括支撑筒、转动轴、轮盘、复位弹簧、扭簧和拉力绳;支撑筒上方左侧设置有矩形槽;支撑筒上方中部与锤头杆采用销轴连接;支撑筒内壁中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右侧在支撑筒上设置有支撑轴;支撑筒下方设置有手柄;手柄贯穿有第一通孔;转动轴贯穿连接板;转动轴右侧设置有正棘齿;转动轴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轮盘与支撑轴采用套接;轮盘右侧设置有环形槽;轮盘左侧设置有反棘齿;反棘齿与正棘齿卡接;复位弹簧与支撑轴套接;复位弹簧一端与轮盘右侧面接触;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支撑筒面接触;扭簧左端与轮盘卡接;扭簧右端与支撑筒卡接;拉力绳一端与环形槽卡接;拉力绳中部与第一通孔套接;拉力绳另一端设置有卡头;卡头与手柄下方面接触。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筒上方设置有斜面;斜面与锤头杆面接触。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撞击头材料采用橡胶;撞击头与套筒采用滑动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正棘齿和反棘齿的棘齿方向相反;卡头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直径;第一齿轮为半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支撑筒上方设置有斜面,斜面所产生的角度能够对锤头杆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其形成圆周运动,从而丧失其使用要求;2、撞击头材料采用橡胶,能够有效保证撞击头在与病人进行接触时的安全问题,使病人不会产生疼痛感,营造良好的检查环境;3、撞击头与套筒采用滑动连接,在撞击头与病人进行接触时,对后续的力进行吸震减小,进一步保护病人的安全;4、正棘齿和反棘齿的棘齿方向相反,实现在拉动反棘齿进行蓄力时,正棘齿与反棘齿不会产生传动,反棘齿反方向转动时则会与正棘齿卡住,从而将力传递给锤头杆。附图说明图1为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的局部视图。图3为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的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的动力装置局部视图。图5为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的支撑筒零件图。图中:1、锤头杆;2、调节螺杆;3、弹簧;4、撞击头;5、动力装置;6、支撑筒;7、转动轴;8、轮盘;9、复位弹簧;10、扭簧;11、拉力绳;12、卡头;101、第一齿轮;102、套筒;103、螺纹孔;201、滑动盘;401、卡槽;601、矩形槽;602、连接板;603、支撑轴;604、手柄;605、第一通孔;606、斜面;701、正棘齿;702、第二齿轮;801、环形槽;802、反棘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所示,包括锤头杆1、调节螺杆2、弹簧3和撞击头4;锤头杆1右侧连接有动力装置5;锤头杆1右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01;锤头杆1左端设置有套筒102;套筒102右端设置有螺纹孔103;调节螺杆2中部与螺纹孔103采用螺纹连接;调节螺杆2左端设置有滑动盘201;滑动盘201与套筒102内部滑动连接;弹簧3一端与滑动盘201卡接;撞击头4右侧与套筒102左端采用面接触;撞击头4中部设置有卡槽401;卡槽401与弹簧3另一端卡接;动力装置5包括支撑筒6、转动轴7、轮盘8、复位弹簧9、扭簧10和拉力绳11;支撑筒6上方左侧设置有矩形槽601;支撑筒6上方中部与锤头杆1采用销轴连接;支撑筒6内壁中部设置有连接板602;连接板602右侧在支撑筒6上设置有支撑轴603;支撑筒6下方设置有手柄604;手柄604贯穿有第一通孔605;转动轴7贯穿连接板602;转动轴7右侧设置有正棘齿701;转动轴7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702;第二齿轮702与第一齿轮101啮合连接;轮盘8与支撑轴603采用套接;轮盘8右侧设置有环形槽801;轮盘8左侧设置有反棘齿802;反棘齿802与正棘齿701卡接;复位弹簧9与支撑轴603套接;复位弹簧9一端与轮盘8右侧面接触;复位弹簧9另一端与支撑筒6面接触;扭簧10左端与轮盘8卡接;扭簧10右端与支撑筒6卡接;拉力绳11一端与环形槽801卡接;拉力绳11中部与第一通孔605套接;拉力绳11另一端设置有卡头12;卡头12与手柄604下方面接触;支撑筒6上方设置有斜面606;斜面606与锤头杆1面接触;撞击头4材料采用橡胶;撞击头4与套筒102采用滑动连接;正棘齿701和反棘齿802的棘齿方向相反;卡头12直径大于第一通孔605直径,;第一齿轮101为半齿。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步骤一,结合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根据病人的年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紧力使用,使用时,将锤头杆1扳到与斜面606进行接触的位置,锤头杆1在运动过程中虽然会通过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702啮合,带动正棘齿701转动,但是旋转方向为反棘齿802的不受力方向,所以不影响反棘齿802的传动部分,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然后左手握紧手柄604,然后拉动卡头12,卡头12在拉动过程中带动拉力绳11移动,拉力绳11的另一端与轮盘8上的环形槽是801为一体的,从而带动轮盘801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反棘齿802会克服右侧的复位弹簧9力,从而对扭簧10进行预紧,根据使用情况从而去判定需要将拉力绳11拉出的长度,从而能够施加不同的预紧力,拉力绳11拉的越长,对扭簧10施加的预紧力越大,在松开后,扭簧10复位产生的力越大,扭簧10复位过程中,通过轮盘801上的反棘齿802与正棘齿701进行卡接传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702转动,同时复位弹簧9向左施加一个稳定的推力,防止传动过程中正棘齿701与反棘齿802脱离啮合传动,第二齿轮70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锤头杆(1)、调节螺杆(2)、弹簧(3)和撞击头(4);锤头杆(1)右侧连接有动力装置(5);锤头杆(1)右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01);锤头杆(1)左端设置有套筒(102);套筒(102)右端设置有螺纹孔(103);调节螺杆(2)中部与螺纹孔(103)采用螺纹连接;调节螺杆(2)左端设置有滑动盘(201);滑动盘(201)与套筒(102)内部滑动连接;弹簧(3)一端与滑动盘(201)卡接;撞击头(4)右侧与套筒(102)左端采用面接触;撞击头(4)中部设置有卡槽(401);卡槽(401)与弹簧(3)另一端卡接;动力装置(5)包括支撑筒(6)、转动轴(7)、轮盘(8)、复位弹簧(9)、扭簧(10)和拉力绳(11);支撑筒(6)上方左侧设置有矩形槽(601);支撑筒(6)上方中部与锤头杆(1)采用销轴连接;支撑筒(6)内壁中部设置有连接板(602);连接板(602)右侧在支撑筒(6)上设置有支撑轴(603);支撑筒(6)下方设置有手柄(604);手柄(604)贯穿有第一通孔(605);转动轴(7)贯穿连接板(602);转动轴(7)右侧设置有正棘齿(701);转动轴(7)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702);第二齿轮(702)与第一齿轮(101)啮合连接;轮盘(8)与支撑轴(603)采用套接;轮盘(8)右侧设置有环形槽(801);轮盘(8)左侧设置有反棘齿(802);反棘齿(802)与正棘齿(701)卡接;复位弹簧(9)与支撑轴(603)套接;复位弹簧(9)一端与轮盘(8)右侧面接触;复位弹簧(9)另一端与支撑筒(6)面接触;扭簧(10)左端与轮盘(8)卡接;扭簧(10)右端与支撑筒(6)卡接;拉力绳(11)一端与环形槽(801)卡接;拉力绳(11)中部与第一通孔(605)套接;拉力绳(11)另一端设置有卡头(12);卡头(12)与手柄(604)下方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内科触角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锤头杆(1)、调节螺杆(2)、弹簧(3)和撞击头(4);锤头杆(1)右侧连接有动力装置(5);锤头杆(1)右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01);锤头杆(1)左端设置有套筒(102);套筒(102)右端设置有螺纹孔(103);调节螺杆(2)中部与螺纹孔(103)采用螺纹连接;调节螺杆(2)左端设置有滑动盘(201);滑动盘(201)与套筒(102)内部滑动连接;弹簧(3)一端与滑动盘(201)卡接;撞击头(4)右侧与套筒(102)左端采用面接触;撞击头(4)中部设置有卡槽(401);卡槽(401)与弹簧(3)另一端卡接;动力装置(5)包括支撑筒(6)、转动轴(7)、轮盘(8)、复位弹簧(9)、扭簧(10)和拉力绳(11);支撑筒(6)上方左侧设置有矩形槽(601);支撑筒(6)上方中部与锤头杆(1)采用销轴连接;支撑筒(6)内壁中部设置有连接板(602);连接板(602)右侧在支撑筒(6)上设置有支撑轴(603);支撑筒(6)下方设置有手柄(604);手柄(604)贯穿有第一通孔(605);转动轴(7)贯穿连接板(602);转动轴(7)右侧设置有正棘齿(701);转动轴(7)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刘璐陆俊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