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千慧彬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13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底端通过粘合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通过旋转连接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把手的底端相对于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池凹槽,所述电池凹槽的内侧设置有电池,所述防护板的底端与电池凹槽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所述把手的端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把手的侧边相对于主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照明灯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计的限位杆可以在伞遇到较强劲的风力时,将支撑毂进行限位,避免主支撑毂和副支撑毂之间发生反方向的旋转情况,避免了伞的损坏,增加了伞的抗风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伞可以在雨水处于使用者的正前方时,直接将设计的遮阳布进行打开,使得使用者的视野不会受到遮挡。

A New Multifunctional Night Parachu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night umbrella, which comprises a main pole.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in pole is fixed by bonding and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The bottom end of the handle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protective plate. The bottom end of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battery groove relative to one side of the protective plat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battery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plate. The bottom end of the protectiv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groove through the chuck, the end end of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ing lamp, and the side side of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ing lamp switch relative to the connection of the main rod; the limit rod designed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limit the support hub when the umbrella encounters strong wind force. The umbrella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open the designed sunshade cloth directly when rainwater is in front of the user, so that the user's vision will not be block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
本技术属于日常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
技术介绍
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专利技术雨伞的国家,伞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受中国文化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现有的伞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现有的伞在使用时当遭遇一定强度的大风时,容易将伞布以及支撑毂整体向后翻出,导致伞的损坏,同时导致使用者暴露在雨水天气中,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伞的抗风能力较差。2.现有的伞在使用时当遇到雨水天气时,由于雨水受到风力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倾斜,当雨水倾斜的角度处于使用者的正前方时,雨水容易遮挡住使用者的视线,使得行走的危险系数大大提高,同时现有的透明材质的伞无法进行遮阳,两种类型的伞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伞在使用时当遭遇一定强度的大风时,容易将伞布以及支撑毂整体向后翻出,导致伞的损坏,同时导致使用者暴露在雨水天气中,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伞的抗风能力较差和伞在使用时当遇到雨水天气时,由于雨水受到风力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倾斜,当雨水倾斜的角度处于使用者的正前方时,雨水容易遮挡住使用者的视线,使得行走的危险系数大大提高,同时现有的透明材质的伞无法进行遮阳,两种类型的伞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底端通过粘合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通过旋转连接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把手的底端相对于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池凹槽,所述电池凹槽的内侧设置有电池,所述防护板的底端与电池凹槽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所述把手的端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把手的侧边相对于主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照明灯开关,所述照明灯开关的底端相对于把手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照明灯、照明灯开关和电池凹槽内侧设置的电池通过电线并联连接,所述主杆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开关,所述主杆的顶端呈圆周均匀分布有主支撑毂,所述主支撑毂与主杆通过上下旋转连接,所述主支撑毂的端部设置有副支撑毂,所述主支撑毂的端部表面设置有与副支撑毂相适配的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的外侧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贯穿连接凹槽和副支撑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凹槽的端部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杆,所述主支撑毂与副支撑毂的表面通过缝合固定设置有伞布,所述伞布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荧光条,所述伞布的表面相对于两个副支撑毂和主支撑毂形成的区域处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对立面相对于伞布的另一侧设置有遮阳布,所述遮阳布的顶端与伞布通过缝合固定连接,所述遮阳布的两侧与伞布通过粘合固定,所述遮阳布的顶端相对于伞布的表面设置有伞布魔术贴,所述遮阳布通过遮阳布魔术贴与伞布魔术贴粘合固定。优选的,所述遮阳布顶端与伞布通过缝合连接的区域为三厘米。优选的,所述连接凹槽端部内侧设置的两个限位杆长度为副支撑毂宽度的四分之三。优选的,所述观察口的面积为伞布的表面相对于两个副支撑毂和主支撑毂形成的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同时伸缩式遮阳布与观察口的面积相等。优选的,所述副支撑毂可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九十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设计的限位杆可以在伞遇到较强劲的风力时,将支撑毂进行限位,避免主支撑毂和副支撑毂之间发生反方向的旋转情况,避免了伞的损坏,以及使用中暴露在雨水天气中的情况,使用起来较为稳定,增加了伞的抗风能力。(2)本技术中的伞可以在雨水处于使用者的正前方时,直接将设计的遮阳布进行打开,使得使用者的视野不会受到遮挡,行走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同时在遮阳方面时,也可以进行操作,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以及设计的荧光条可以在夜间行走时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提示,同时在夜间行走时,通过设计的照明灯进行照明,使用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伞布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伞布的外侧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伞布、2-荧光条、3-主杆、4-固定开关、5-把手、6-照明灯、7-防护板、8-电池凹槽、9-伸缩弹簧、10-照明灯开关、11-副支撑毂、12-旋转轴、13-主支撑毂、14-连接凹槽、15-限位杆、16-遮阳布、17-遮阳布魔术贴、18-伞布魔术贴、19-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包括主杆3,主杆3的底端通过粘合固定设置有把手5,把手5的底端通过旋转连接设置有防护板7,把手5的底端相对于防护板7的一侧设置有电池凹槽8,电池凹槽8的内侧设置有电池,防护板7的底端与电池凹槽8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把手5的端部设置有照明灯6,把手5的侧边相对于主杆3的连接处设置有照明灯开关10,照明灯开关10的底端相对于把手5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9,照明灯6、照明灯开关10和电池凹槽8内侧设置的电池通过电线并联连接,主杆3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开关4,主杆3的顶端呈圆周均匀分布有主支撑毂13,主支撑毂13与主杆3通过上下旋转连接,主支撑毂13的端部设置有副支撑毂11,主支撑毂13的端部表面设置有与副支撑毂11相适配的连接凹槽14,连接凹槽1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轴12,旋转轴12通过贯穿连接凹槽14和副支撑毂11固定连接,连接凹槽14的端部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杆15,主支撑毂13与副支撑毂11的表面通过缝合固定设置有伞布1,伞布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荧光条2,伞布1的表面相对于两个副支撑毂11和主支撑毂13形成的区域处设置有观察口19,观察口19的对立面相对于伞布1的另一侧设置有遮阳布16,遮阳布16的顶端与伞布1通过缝合固定连接,遮阳布16的两侧与伞布1通过粘合固定,遮阳布16的顶端相对于伞布1的表面设置有伞布魔术贴18,遮阳布16通过遮阳布魔术贴17与伞布魔术贴18粘合固定。为了固定的同时便于后期的旋转打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遮阳布16顶端与伞布1通过缝合连接的区域为三厘米。为了便于限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凹槽14端部内侧设置的两个限位杆15长度为副支撑毂11宽度的四分之三。为了便于观察和遮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口19的面积为伞布1的表面相对于两个副支撑毂11和主支撑毂13形成的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同时伸缩式遮阳布16与观察口19的面积相等。为了便于旋转打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副支撑毂11可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九十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当所处的环境能见度较低时,通过荧光条2对来往的车辆或者行人进行警示,在行走时通过按压照明灯开关10将照明灯6打开,当不用时通过松掉照明灯开关10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当伞遇到强风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包括主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3)的底端通过粘合固定设置有把手(5),所述把手(5)的底端通过旋转连接设置有防护板(7),所述把手(5)的底端相对于防护板(7)的一侧设置有电池凹槽(8),所述电池凹槽(8)的内侧设置有电池,所述防护板(7)的底端与电池凹槽(8)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所述把手(5)的端部设置有照明灯(6),所述把手(5)的侧边相对于主杆(3)的连接处设置有照明灯开关(10),所述照明灯开关(10)的底端相对于把手(5)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9),所述照明灯(6)、照明灯开关(10)和电池凹槽(8)内侧设置的电池通过电线并联连接,所述主杆(3)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开关(4),所述主杆(3)的顶端呈圆周均匀分布有主支撑毂(13),所述主支撑毂(13)与主杆(3)通过上下旋转连接,所述主支撑毂(13)的端部设置有副支撑毂(11),所述主支撑毂(13)的端部表面设置有与副支撑毂(11)相适配的连接凹槽(14),所述连接凹槽(1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轴(12),所述旋转轴(12)通过贯穿连接凹槽(14)和副支撑毂(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凹槽(14)的端部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杆(15),所述主支撑毂(13)与副支撑毂(11)的表面通过缝合固定设置有伞布(1),所述伞布(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荧光条(2),所述伞布(1)的表面相对于两个副支撑毂(11)和主支撑毂(13)形成的区域处设置有观察口(19),所述观察口(19)的对立面相对于伞布(1)的另一侧设置有遮阳布(16),所述遮阳布(16)的顶端与伞布(1)通过缝合固定连接,所述遮阳布(16)的两侧与伞布(1)通过粘合固定,所述遮阳布(16)的顶端相对于伞布(1)的表面设置有伞布魔术贴(18),所述遮阳布(16)通过遮阳布魔术贴(17)与伞布魔术贴(18)粘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夜路伞,包括主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3)的底端通过粘合固定设置有把手(5),所述把手(5)的底端通过旋转连接设置有防护板(7),所述把手(5)的底端相对于防护板(7)的一侧设置有电池凹槽(8),所述电池凹槽(8)的内侧设置有电池,所述防护板(7)的底端与电池凹槽(8)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所述把手(5)的端部设置有照明灯(6),所述把手(5)的侧边相对于主杆(3)的连接处设置有照明灯开关(10),所述照明灯开关(10)的底端相对于把手(5)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9),所述照明灯(6)、照明灯开关(10)和电池凹槽(8)内侧设置的电池通过电线并联连接,所述主杆(3)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开关(4),所述主杆(3)的顶端呈圆周均匀分布有主支撑毂(13),所述主支撑毂(13)与主杆(3)通过上下旋转连接,所述主支撑毂(13)的端部设置有副支撑毂(11),所述主支撑毂(13)的端部表面设置有与副支撑毂(11)相适配的连接凹槽(14),所述连接凹槽(1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轴(12),所述旋转轴(12)通过贯穿连接凹槽(14)和副支撑毂(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凹槽(14)的端部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杆(15),所述主支撑毂(13)与副支撑毂(11)的表面通过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慧彬
申请(专利权)人:千慧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