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92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线充电猫,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下表面的四周设置有螺钉,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上壳上表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防滑垫,所述下壳的内部嵌接有第二PCBA板,所述第二PCBA板的中部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所述第二PCBA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PCBA板。该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在该下壳内部安装有第一PCBA板和第二PCBA板,第二PCBA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第一PCBA板和第二PCBA板将充入该充电猫内部的电流进行智能处理,使用者只需将手机的充电感应区放置在该充电猫的上壳上相应的位置,既能完成对手机的充电工作,可见该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猫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无线充电猫。
技术介绍
科技的发展延伸出一代又一代智能手机,关于智能手机附属电子产品也应运而生,电子产品在结构技术的设计上也伴随着手机不断更新。现有的关于手机充电装置由于在结构技术的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从而使得其在进行手机的充电工作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一方面,现有的智能手机充电装置在进行手机的充电工作时,在充电装置与手机之间必须要连接数据线才能进行手机的充电工作,不同的手机拥有不同型号的充电端口,从而需要拥有不同型号的充电数据线进行不同手机的充电工作,给充电工作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现有的充电装置在外观的设计上不够完善,充电装置多为矩形结构,在进行手机的充电工作时,手机没有合适的安放位置,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此时使用手机,由于位置关系,造成使用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无线充电猫,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无线充电猫,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下表面的四周设置有螺钉,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上壳上表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防滑垫,所述下壳的内部嵌接有第二PCBA板,所述第二PCBA板的中部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所述第二PCBA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PCBA板,所述第二PCBA板的一端连接有电线,所述第一PCBA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导光柱,所述下壳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套接有支脚,所述下壳的背面中部连接有第二防滑垫。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上表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覆盖有硅胶垫。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内壁开有导线管,所述电线嵌接于导线管的内部,所述电线的一端延伸出下壳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通过螺钉与下壳的背面相固定连接,所述螺钉的上表面套接有硅胶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垫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防滑垫的中部开有圆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在该下壳内部安装有第一PCBA板和第二PCBA板,第二PCBA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第一PCBA板和第二PCBA板将充入该充电猫内部的电流进行智能处理,使用者只需将手机的充电感应区放置在该充电猫的上壳上相应的位置,既能完成对手机的充电工作,通过在该充电猫的上壳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在支撑台的表面还覆盖有第一防滑垫,在该充电猫的背面设置有支架,使用者在进行手机的充电时,根据需要,首先调节支架的合适角度,再将手机在该上壳上进行合适角度的摆放,横放或者纵放都可以,支撑台对其进行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得使用者对手机一边充电,一边进行视频的观看,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2、导光柱;3、第一PCBA板;4、无线充电线圈模块;5、螺钉;6、硅胶帽;7、第二防滑垫;8、第一防滑垫;9、硅胶垫;10、支撑台;11、电线;12、第二PCBA板;13、下壳;14、支架;15、支脚;16、导线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无线充电猫,包括上壳1和下壳13,所述下壳13下表面的四周设置有螺钉5,所述上壳1和下壳13之间通过螺钉5相连接,所述上壳1上表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10,所述支撑台10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防滑垫8,所述下壳13的内部嵌接有第二PCBA板12,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中部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4,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PCBA板3,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一端连接有电线11,所述第一PCBA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导光柱2,所述下壳13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底端套接有支脚15,所述下壳13的背面中部连接有第二防滑垫7。其中,所述上壳1的上表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上壳1的上表面覆盖有硅胶垫9,手机放置在上壳1上,硅胶垫9防止手机滑落。其中,所述下壳13的内壁开有导线管16,所述电线11嵌接于导线管16的内部,所述电线11的一端延伸出下壳13的外表面,电线11进行该充电猫的电流供应。其中,所述支架14通过螺钉5与下壳13的背面相固定连接,所述螺钉5的上表面套接有硅胶帽6,硅胶帽6使得螺钉5的顶端变得柔软,不会对人体形成摩擦损伤。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垫7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防滑垫7的中部开有圆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无线充电猫,将电线11外接电源,对该充电猫进行电源供应,调节好支架14的角度,使用者将手机放置在该充电猫上,支撑台10对其进行良好的支撑工作,手机的感应区对准上壳1的相应位置,进行手机的充电工作,使用者将手机横放,进行手机充电时的视频观看,导光柱2在充电时进行发光,显示手机充电进程正常。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线充电猫,包括上壳(1)和下壳(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3)下表面的四周设置有螺钉(5),所述上壳(1)和下壳(13)之间通过螺钉(5)相连接,所述上壳(1)上表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10),所述支撑台(10)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防滑垫(8),所述下壳(13)的内部嵌接有第二PCBA板(12),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中部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4),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PCBA板(3),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一端连接有电线(11),所述第一PCBA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导光柱(2),所述下壳(13)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底端套接有支脚(15),所述下壳(13)的背面中部连接有第二防滑垫(7)。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充电猫,包括上壳(1)和下壳(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3)下表面的四周设置有螺钉(5),所述上壳(1)和下壳(13)之间通过螺钉(5)相连接,所述上壳(1)上表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10),所述支撑台(10)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防滑垫(8),所述下壳(13)的内部嵌接有第二PCBA板(12),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中部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模块(4),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PCBA板(3),所述第二PCBA板(12)的一端连接有电线(11),所述第一PCBA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导光柱(2),所述下壳(13)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底端套接有支脚(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森陈俊灵骆柏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绿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